最近,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不安的事情。
许多在不久前刚刚通过邻国哈萨克斯坦买到新车的俄罗斯车主,本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现在却陆续收到了来自海关的巨额补税通知单。
这笔钱数目不小,有的甚至相当于车价的一半。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明明是合规合法办完所有手续的,怎么现在又要“秋后算账”了呢?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和政府的一系列深层考量。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两年多前。
当时,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一大批在俄罗斯市场深耕多年的欧洲、日本、韩国汽车品牌,像是大家熟悉的现代、起亚、斯柯达等等,都相继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工厂停产,新车也停止销售。
这一下让俄罗斯的消费者犯了难,习惯了这些品牌的车,一下子没得买了,可怎么办?
虽然俄罗斯本土也有像拉达这样的国产品牌,但对于很多追求品质和多样性的消费者来说,选择面一下子窄了很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人们发现,虽然这些品牌撤出了俄罗斯,但它们在邻国哈萨克斯坦的工厂还在正常生产。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同属于“欧亚经济联盟”这个组织。
根据联盟内部的贸易规则,成员国之间的商品流通可以享受很多税收优惠。
对于汽车来说,一个俄罗斯公民从哈萨克斯坦购买一辆当地生产的新车,开回俄罗斯时,手续非常简单,只需要缴纳一笔数额不大的报废回收费就行了,像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这些占车价大头的税费,全都不用交。
这个发现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这条购车渠道的性价比高得惊人。
举个例子,一辆全新的现代伊兰特,在哈萨克斯坦当地的售价换算成卢布大约是一百五十万。
车主把它买下,再算上运费、保险和其他一些零散的费用,总成本控制在二百万卢布以内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相比之前在俄罗斯国内购买同款车要便宜太多了,一时间,从哈萨克斯坦“倒车”回俄罗斯成了一门非常火热的生意,不仅个人消费者趋之若鹜,也养活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这个业务的进口商。
然而,这种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2024年4月1日,俄罗斯政府突然颁布了一项新规定,彻底堵上了这个口子。
新规的核心内容是,从即日起,所有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进口到俄罗斯的汽车,都必须补缴俄罗斯与车辆来源国之间的全部税费差额。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哈萨克斯坦买车时享受了多低的税率,回到俄罗斯就得把这部分差价全部补齐,让税率标准向俄罗斯国内看齐。
新规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政策主要是为了打击那些“转口贸易”的车辆,也就是从其他国家,比如阿联酋,先把车运到哈萨克斯坦,利用当地的低税率清关,然后再转卖到俄罗斯。
对于那些真正在哈萨克斯坦本地工厂组装生产的汽车,按理说应该不属于这个范畴,因为它们是“哈萨克斯坦制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连俄罗斯海关也是这么操作的,并没有对这类车辆征收额外的税费。
但事实证明,所有人都想得太简单了。
最近几个月,风向彻底变了。
那些在政策出台前就已经完成购车、并且车辆已经上牌上路好几个月的车主们,开始陆续收到海关寄来的补税通知,信里明确要求他们补缴之前未缴纳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
海关给出的理由是:经过重新审查,发现这些车辆虽然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但最终的消费地和使用地是俄罗斯,因此在法律上应被视为是为俄罗斯市场提供的商品,必须按照俄罗斯的税收标准来计算所有费用。
这一下让所有相关车主都懵了。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车主买了一辆在哈萨克斯坦组装的斯柯达柯迪亚克,当时向海关申报的车辆价格是283.1万卢布。
现在他收到的补税单上,列出了需要补缴的款项:关税42.5万卢布,消费税9.8万卢布,增值税67.1万卢布,加起来总共要补缴超过150万卢布。
这笔钱几乎是原车价的一半还多,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意外开支。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是事后追缴,车都已经开了,现在突然背上了这么一笔债务,很多人都觉得无法接受。
目前,不少车主和进口商正在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当初办理清关手续时完全是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来的,海关不应该追溯过往。
但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过往类似的案例中,法院通常都会支持海关的决定,最终很可能还是需要车主自己来承担这笔费用。
那么,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的考量。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
大量价格低廉的“平行进口车”涌入市场,对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政府希望吸引外资在俄境内建厂的计划变得困难。
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可以有效地把消费者引导向购买国产车,或者是在俄罗斯境内生产的合资品牌汽车。
其次,这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众所周知,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前那个税收漏洞让国家损失了大量的关税收入,现在不仅要堵上漏洞,还要把之前“少收”的钱追回来,对于财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补充。
而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这项政策在客观上为另一股力量的崛起扫清了道路,那就是中国的汽车品牌。
在欧美日韩品牌撤离后,中国车企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
像哈弗、吉利、奇瑞等品牌,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且是依法足额缴纳所有税费的。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0%。
现在,俄罗斯政府关上了从哈萨克斯坦等国低价购车的“侧门”,等于变相地为这些正规渠道的中国品牌清理了竞争对手。
当一个俄罗斯消费者发现,费尽周折从哈萨克斯坦买一辆现代汽车,加上补缴的税费后,价格比在本地4S店买一辆配置更高、技术更新的中国品牌汽车还要贵时,市场的选择自然会发生倾斜。
可以说,这个看似突然的政策调整,实际上是俄罗斯汽车市场新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全面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