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究竟咋回事?

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究竟咋回事?-有驾

最近,小米汽车可太不太平了,接二连三的事儿,让大家对它的信任 “摇摇欲坠”。咱们一起来唠唠到底咋回事。

先说说那起吓人的高速碰撞爆燃事故。3 月 29 日晚上,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当时车开得可不慢,116 公里的时速,还处在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呢。谁能想到,前方路段因为施工修缮,车道被改了。车检测到障碍物后,赶紧发出提醒,还开始减速。驾驶员也赶忙接管车辆,可最后还是和隔离带水泥桩撞上了,撞之前车速还有 97 公里 / 小时左右。这一撞,车就爆燃了,结果非常惨痛,车上三人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小米虽然马上成立了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还公布了一些数据,可大家还是有不少疑问。比如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为啥没提前更好地应对障碍?碰撞后车门是不是真的锁死了,导致救援困难?这些问题,让大家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

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究竟咋回事?-有驾

这边事故的事儿还没彻底平息,那边又冒出了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的争议。小米 SU7 Ultra 推出了一款价值 4.2 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选装包,宣传的时候那叫一个厉害,说完全复刻原型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能让前部空气高效导流,对散热和提升车辆性能都有很大帮助。可当车主们拿到车,拆开一看,好家伙,里面几乎啥都没有,就两个塑料支架,用鼓风机测试,机盖上的纸巾都不带动一下的,根本不像宣传的那样有气流通过。这哪是什么高性能设计,感觉就是个 “花架子”。

面对质疑,小米在 5 月 7 日深夜出来道歉了,说之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还给出了补偿方案,没交付的订单可以改回普通的铝制前舱盖,已经提车或者在规定时间前选配了这个碳纤维前舱盖的用户,送 2 万积分。但这方案一出来,车主们可不买账。改回普通机盖得重新排队,等车时间可能要 30 多周甚至更久;那 2 万积分,算下来也就值 2000 块钱,和 4.2 万元的选装价相比,简直是 “毛毛雨”,大家觉得小米这补偿太没诚意了。现在,已经有数百名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

这两件事,一件关乎安全,一件关乎宣传诚信,对小米汽车的打击可不小。销量上,4 月份小米汽车交付了 2.8 万辆,比 3 月份还少了一些,这是首次出现交付量下滑的情况。品牌形象方面,本来小米 SU7 Ultra 想走高端路线,这下因为这些争议,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技术能力和诚信都产生了怀疑。从法律角度看,小米在宣传碳纤维前舱盖时的一些做法,很可能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是被认定为虚假宣传,说不定得面临 “退一赔三” 的集体诉讼呢。

小米汽车深陷信任危机,究竟咋回事?-有驾

对小米来说,这次可真是碰上大难题了。要想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得好好解决这些问题,以后宣传产品也得实实在在的,别再让大家失望了。咱们作为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也得多留个心眼儿,不能光听宣传,得好好研究研究实际情况。大家对小米汽车这事儿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