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在中国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降幅扩大至22%,2025年前七个月仅售369辆,年内难突破800,令人担忧超豪华市场的未来发展。
真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我跟朋友喝酒聊天,他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法拉利在中国,差点变成豪车界的‘特斯拉’了。这玩意儿能这么滑呢,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法拉利在中国卖了1552辆,2023年减少到1490辆,2024年更猛跌到1162辆。你说,怎么会掉得这么厉害?今年1到7月,销量才369辆。平均下来,一天也就不到两个。按这个速度,可能今年大概率也就能卖个差不多550辆左右,接近于前几年最低的水平。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这还是曾经的超豪华代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面有个细节挺扎心:SF90系列,都快成绝版车了,几年销量一直掉,去年卖了大概100辆不到,今年更少。你会说,三四十万的车还不算太贵,但在中国豪华市场,这个价的车其实算是中低端了。法拉利追求极致性能,可价格摆在那里,普通人根本掏不起。前几天我跟一个修车师傅聊,他还说:现在那种顶配的Ferrari,修一次个走个十万块,算是常规操作了。我心里就想,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或者说,谁还真会花钱?
我觉得这都跟国内经济有关。你们知道吗,现在我们国内的富豪资产缩水了,去年跌了估算6-8%左右吧(这个数据没搞得特别细,毕竟样本少,都是我从朋友那听说的),但感觉比官方公布的要严重得多。最有钱那帮人,确实都变得更节省了。你们观察到没有,就是原本豪掷千金的那批人,现在都变得理性了,反正他们在家里开Zoom,别出门,奢侈品也买得少。法拉利这种车,像个炫耀的符号,但他们花不上了。
我试着给你们打个比方。就像那些新富,暴发户,现在买个包包都跟搞定一波任务一样,心疼还来不及,别说追求极致的超跑。一位车行老板跟我说:现在有钱不一定代表能买得起法拉利。我心里苦笑,确实。贵啊!百万元级别的车,除了两三百万的超级GT,还得考虑之后的维护成本。之前听修理工抱怨:每次拆那引擎,少说也得五六万。油漆工艺复杂,喷一次都得八九万。放到普通人家,谁真能掏得起这份钱?我自己算了算,百公里油耗在20-30L,跑一趟高速,油钱就得上千。这还不算保险、保养,保值率也不高,别看这车门面大,但用起来真贵。
说到保值率,法拉利在国内的二手市场也不乐观。以百公里成本大致计算,保养一辆法拉利逐渐变得像奢侈品一样,拆一次零件往往比买辆二手车的钱还多。比起一些入门豪华品牌,比如保时捷、奥迪的Sport车型,法拉利的二手价早就掉了大半。你知道么,我朋友09年的保时捷Boxster,开到现在还值个七八万,磨合得很好。而法拉利呢?特别是那种经典老款,几乎闲置在车库里,除了收藏也就意味着钱变成空气了。
我还发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市场的超豪华品牌都在掉?不只是法拉利,拉风的兰博基尼、迈凯伦,甚至闭门造车的布加迪、帕加尼,销量都不乐观。有人说,因为中国的政策限制太多,高速、限速,超跑跑不起来,怎么体现性能?但我猜,隐含的原因其实更简单——最有钱的那帮人,不敢花钱了。这点我不是乱猜,去年参加一场私人车展,有个老板告诉我:国内消费者,很多富人都在观望,能不出门就少出门。买车?主要还是看实用,别说法拉利,连普通奔驰都变成‘装饰品’了。
难道法拉利的品牌价值正在贬值?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但确实有人在聊:超跑,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吸引力。你问我,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资金压力变大——再富有,也得考虑家庭、教育、养老这些刚需。买个豪车,不如多存点钱。这是我身边很多朋友的真实想法。再说,城市出行成本高,限购、限行、限号,想像以前那样随便跑跑——都变得奢侈。
我还记得有个销售工程师调侃:法拉利?你要买,早就该买咱们的别克或者五菱宏光了,价格便宜、用得顺手,还不费心。这句话让人忍不住咧嘴一笑。一方面,五菱车的销量飙升,确实反映出大家日常刚需。而法拉利,只是一个梦,但梦破得太快,反而更现实。你说,市场会不会继续收缩?我觉得,未来的豪车,可能就要变得更理性了。电子设备更多,性能更实际,或者价格更亲民。
对了,我还想问一句,大家觉得,法拉利未来会不会在中国找到新的农场或者客户群呢?或者,是不是真的要让超级汽车的魅力变成人家看着挺酷,买不起那样的谈资?我有点不确信。毕竟,豪华车,不只是性能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这段先按下不表)……
那你们说,未来几年,这个市场会怎么走?是不是会出现真正的稀缺车反而涨价?还是等着看那些二手市场大洗牌?我自己猜测,可能会有一批超级稀有车因为世代更替被收藏起来,价格反弹,但大多数豪车,可能都得跟着中国经济的周期起舞吧。
好了,先不说了。你们觉得呢?像我这种天天泡在车圈的人,真的在猜测未来的豪车命运,不知道他们的老板们,是不是也在这么琢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