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的那一刻,我习惯性地多看一眼仪表盘。不为检查油耗,也不是担心续航——只是在这个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新款领克08上,仪表盘和中控大屏的清晰度让我产生了一种类似把指纹锁换成虹膜识别的安心感。毕竟人的天性,总是对亲历未知有点戒心,对新科技又总带着点赌徒心理——真有那么厉害?真能让我不担心那些路边随时窜出来的电瓶车吗?
试驾本身不笑人。比方说这一天,阳光像是被调成了摄影棚里的“美肤”模式。新款领克08就在玻璃展厅外,双珠光鎏光金车漆晃得人有点站不住。摸上去顺滑,像把人送到某家豪华车品牌的展区,只是你知道口袋里其实还有点余粮。和旁边灰色老款比起来,新车的“精致时尚”确实更会哄人拍照发圈——颜值之外那份实用倒让我忍不住把目光多分了给那一排看似无害的“小黑点”,也就是激光雷达的主阵地。
说到激光雷达,很多人觉得是营销部门拍脑门想出来的词,中看不中用。咱不是云评测,不用夸大。是实话,实际体验里,这东西就像给老司机装了对“机器猫的眼睛”。提前扫200米,这么说吧,前方对面来的是两个创新派电瓶车,一个戴头盔一个背炸药包造型,只要他们有丝动作失控,新车的雷达配合车机联动,屏上几乎不会漏报,反应速度不慢于我边上的那位常年把脚虚踩在刹车上的师傅。
这套车机也不拉胯。12.3寸液晶仪表 + 15.4寸中控大屏 + 95寸AR-HUD组合,谁还敢说国产没追赶豪车的底气?传统车主看不惯那些“屏幕比方向盘都大”的设计,说实话,我也曾怀疑信息密度太高是不是反而让人眼晕。可一场试驾下来,实事求是,主要路况的提示都能一眼抓住,还能切到自己的导航或智能驾驶界面,屏幕响应那叫一个“如唤家犬”。高通骁龙8295芯片算力强,LYNK Flyme Auto 2系统切换毫无卡顿,确实比我那台传统车上的“半成品安卓机顶盒”友好得多。
当然,说到智驾辅助,其实每个老司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AI能否救下人类在中国路面上的“无限随机事件”。高速领航我试了数次,英伟达Thor-U芯片,算力700TOPS,说起来很玄乎,实际上“高算力”对车来说就等于你请了个思路清晰、不会闹情绪的副驾,这副驾还不怕加班,也不会在你媳妇发微信时分心。变道、上下匝道,雨天110码、大雾天70码,过程里唯一让我稍有不安的是:偶尔AI的刹车会比我预判稍晚半秒,但刹得很稳,像是跟你开赌局一样给人“赌你不剁我”的胆量。
细节里,总有点“现实与幻想”的分野。比如:激光雷达能扫200米,但前头甩进来的大货车轮胎,或者横穿马路的老太太,机器能不能比你更先察觉?高阶智驾到底能不能抵消人类对复杂路口的本能焦虑?还是说,车厚屏精芯好终究只是个“安慰剂”?作为职业病,每次开新车,脑子都在回放上半年本地新闻报道的交通事故,看完一场AI智驾辅助的秀,转念又忍不住怀疑:“安全感,究竟有几分是买来几分是给自己洗脑?”
说到底,现在十五六万块,能买来高阶智驾+大空间SUV,市场无疑给了人充足的理由“狠心一冲”。可在价格、配置、体验之间往往不差最后一脚油门,而是人性里的那点“侥幸心理”。就算技术日新月异,马路上的意外和不确定性还是不会向你提前预约。有人说“自动驾驶的尽头是信任危机”,也有人说“人类不消失,意外不消失”,这话听着黑色,但路面现场比段子黑十倍,现实总会把科技神话敲碎一点。
逛完4S店出来,我默默把自己的旧款领克钥匙在口袋里转了两圈,做了个不用负法律责任的思考:如果下次上路,交警支队让你任选一个副驾——一个是AI芯片加激光雷达,一个是夜班老李——你会选谁?又或者,如果人类把自己安全感外包给机器,是不是终要面对一场“人性与算力”的博弈?
当然我并不想做悲观收束,毕竟新技术总能带来新的安全冀望。去体验、去质疑、去自省,然后痛快选自己觉得值的答案。反正最后买车的,还得是你自己。而那颗“安全感”,究竟能用雷达扫出多远?也许,只有你试过才知道。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