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理想汽车以33951辆的交付量再次刷新市场认知。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其连续多月的稳健表现,更将品牌历史累计交付量推升至1431021辆的里程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理想汽车凭借精准的产品策略和技术创新,持续巩固着中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
**爆款车型i6引爆市场**
9月26日上市的五座SUV理想i6成为现象级产品。据官方数据显示,新车开启预订后5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1万辆,远超行业预期。这款定位“家庭科技旗舰”的车型,搭载了第四代增程平台与宁德时代最新麒麟电池组,CLTC综合续航达1400公里,同时首次应用了理想-英伟达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系统AD Pro 4.0。其35.98万元的起售价精准切入都市中产家庭需求,首批车主已在本周陆续提车。供应链人士透露,理想常州工厂正实行三班倒生产,以确保10月交付量突破1.5万辆。
**产品矩阵持续优化**
除i6外,理想L系列表现同样亮眼。L7、L8、L9三款车型在9月合计贡献了超2.2万辆交付量,其中L7 Air版凭借28.98万元的入门价格,成为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主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理想近期对2025款L系列进行了OTA升级,新增城市NOA记忆泊车功能,并优化了增程器热效率,使馈电油耗降低至6.3L/100km。这种“硬件预埋+软件迭代”的策略,显著提升了老车主满意度,间接带动了口碑转化率。
**渠道与服务网络扩张**
支撑销量增长的还有理想快速扩张的终端体系。截至9月末,理想在全国拥有412家零售中心,覆盖98%的省会及地级市,较年初新增87家。其独创的“家庭体验日”活动已举办超2300场,通过场景化展示露营模式、儿童安全座椅联动等功能,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在补能体系方面,理想超级充电站数量突破800座,90%位于商场及社区3公里范围内,配合“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5C超充技术,缓解了用户里程焦虑。
**智能化竞争进入深水区**
在9月举办的“理想科技日”上,CEO李想宣布将投入50亿元用于2026年全场景自动驾驶研发。目前,理想AD Max 3.0系统已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覆盖全国95%以上路段,城市NOA功能也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试点。据悉,其自研的LiOS车机系统用户日均活跃时长达到48分钟,远超行业平均的22分钟,这得益于持续更新的亲子互动、车载KTV等生态应用。
**全球化布局悄然加速**
虽然国内市场仍是主战场,但理想已开始海外布局试水。据外媒报道,理想i6右舵版正在澳大利亚进行适应性测试,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登陆澳新市场。中东地区也有经销商透露,已与理想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迪拜开设品牌体验中心。分析人士指出,相较于蔚来、小鹏等竞品,理想选择增程技术路线更易满足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的需求,这或将成为其国际化进程的差异化优势。
**供应链韧性经受考验**
面对持续增长的订单,理想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面临挑战。9月中旬,受台风影响,江苏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短暂停工,导致L8车型交付周期延长至4-6周。为此,理想近期与博世、地平线等核心供应商签订了“产能锁定协议”,约定未来12个月优先保障其芯片及电驱系统供应。同时,其合肥电池pack工厂二期已投产,年产能提升至40GWh,可满足50万辆整车配套需求。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
亮眼的交付数据带动理想汽车港股股价单周上涨11.2%,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上调至248港元。机构研报指出,理想单车毛利率稳定在21%左右,显著高于新势力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效应和垂直整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在9月发行了15亿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碳化硅电驱系统研发,展现其长期技术投入的决心。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成绩斐然,理想仍需应对多重考验。一方面,问界M9、蔚来ES7等竞品在第四季度集中交付,30-40万元细分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内多地取消插混车型地方补贴的政策变动,可能影响部分消费者决策。不过,随着i6产能爬坡和年末购车旺季到来,多家券商预测理想10月交付量有望突破4万辆,全年冲击35万辆交付目标。
从用户结构来看,理想车主中企业中层管理者占比达42%,家庭平均年收入65万元,这一高净值用户群为其后续服务生态开发提供了巨大空间。据内部调研显示,理想APP商城的露营装备、儿童安全座椅等周边产品复购率达到37%,显示出用户社区强大的粘性。可以预见,当汽车行业从“硬件竞争”转向“生态竞争”时,理想构建的完整生活场景闭环将成为新的护城河。
在这个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理想汽车正用扎实的产品力和用户思维,书写着中国品牌向上的新范式。其143万辆累计交付背后,不仅是技术路线的胜利,更是对“创造移动的家”这一初心的坚守。随着新车型矩阵的完善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这个以“家庭用户”为锚点的品牌,正在重新定义高端出行的价值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