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

"标称续航600公里,实际跑不到300公里就趴窝!"北京车主李先生的新能源车在零下10℃环境里续航直接腰斩,而4S店却以"驾驶习惯问题"拒绝处理。这样的案例正在引发工信部等六部门的雷霆行动——9月10日启动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将动力电池虚假宣传列为首要打击目标。

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有驾
image

工信部通报揭开行业遮羞布

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直指行业痼疾:对动力电池性能作虚假宣传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某品牌被曝实验室测得的600公里续航,在-20℃实测中仅达320公里,衰减率高达47%。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同比激增62%,其中续航虚标问题占比超三成。

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有驾
image

更触目惊心的是车企与测评机构的利益捆绑。部分车企通过操纵评测账号,选择性披露NEDC等过时标准数据,甚至要求第三方机构对低温衰减数据"技术处理"。这种系统性造假正在透支消费者对新能源产业的信任。

续航里程的"三重魔术手法"

理想工况陷阱成为最普遍的障眼法。实验室恒温25℃、匀速60km/h的测试条件,与真实路况存在巨大差异。某第三方机构对比测试显示,同一车型在拥堵市区实际续航比标称值平均低28%。

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有驾
image

温度选择性失明则是北方车主的痛点。多数车企宣传页用小字标注"数据基于常温环境",却回避-10℃环境下普遍30%-50%的衰减率。某造车新势力被曝在东北地区冬季实测续航仅达标称值的52%。

理论值障眼法通过过时标准混淆视听。尽管我国2021年已启用更接近实际的CLTC测试标准,部分车企仍用已被淘汰的NEDC数据宣传。某德系品牌被查实将NEDC数据放大12%作为卖点。

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有驾
image

车主亲述:那些年我们踩过的"续航坑"

河北车主王女士的行车数据截图显示,其购买的标称550公里续航车型,冬季高速行驶时实际续航仅291公里。"开着暖风不敢超100km/h,服务区充电桩排队两小时"成为常态。4S店却以"开空调耗电"为由拒绝保修。

动力电池续航造假?揭秘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与六部门整治行动-有驾
image

更典型的案例来自广州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其提供的充电记录显示,车辆标称快充30分钟可达80%,实际需要52分钟。车企客服的录音中明确表示:"宣传数据是在电池温度25℃时的理想值"。

选购电池的三大黄金法则

行业专家建议重点核查三个硬指标:CLTC循环测试报告(国标GB/T 18386-2021)、-10℃低温衰减率(优质电池应>65%)、快充循环寿命(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80%)。消费者可通过工信部"汽车数据综合管理平台"验证企业申报数据。

特别注意车企宣传中的测试标准标注。现行有效的CLTC-P标准比旧版NEDC更接近实际,而WLTP则是目前全球最严苛的测试规程。若宣传页未明确标注测试标准,极可能存在数据美化。

专项整治下的行业变革信号

六部门《通知》要求车企在年底前完成续航标注整改,未来或将强制公布极端温度下的衰减数据。市场监管总局拟建立电池性能白名单制度,对虚假宣传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

消费者维权渠道正在拓宽。除传统的12315平台外,工信部开通了"汽车数据违规举报专线",对查实的续航虚标案例将要求车企执行"退一赔三"。这场整治风暴或将重塑新能源行业的诚信底线——毕竟,真正的续航力从来不在参数表上,而在消费者的信任里程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