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

要说最近理想汽车的事,朋友圈和车友群里吐槽、分析的也不少,我也想凑个热闹,一起来琢磨琢磨。你说一家曾经的销量“天花板”、曾经遥遥领先的造车新势力,咋就一瞬间成了落后生?这背后到底是技术出了岔子,还是市场变了“天”,咱慢慢掰扯掰扯。

先问个简单粗暴的问题:为啥理想突然卖不动了?你看别的品牌,什么零跑、蔚来、小鹏,一个比一个风光,单月交付都刷纪录了,理想却从去年的4万多辆“跌水”到了2万多。要说跌幅,这得掉了快小一半,说不震惊是假的。

有人说是不是理想车不香了?但坐过理想的朋友都知道,车本身真挑不出啥大毛病,空间宽敞、配置齐、用料厚道、细节讲究,关键导航、智驾体验也没少下功夫,真做到了不“糊弄”消费者。这么看来,理想不是“败在产品力”,反倒“败在江湖变化”。

接着,咱追根问一句,理想到底输在啥地方?是不是该怪市场太残酷,还是说,早早种下的因,今天结果了?

其实围观了这些年中国新能源车江湖,理想最初做增程式电动车,多少有点像闷声干大事。那会儿全行业都盯着纯电,理想却搞起增程,纯电行不远怕没桩,人家理想就多做两手准备。起步是被不少人嘲笑“技术落后”“脱裤子放屁”,后面却越做越顺手,理想ONE、理想L6789一款接一款,销量榜上几乎年年有名。说增程没前途,结果谁想到被理想打造成了主流赛道,这事儿,理想配得上“带头大哥”的角色。

可要问浩浩荡荡起家之后,这护城河为什么一下子就没了?拉回来讲就是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增程技术本来理论门槛也不是多高,理想证明了路子可行,消费者也认了。结果华为、小鹏、零跑、甚至比亚迪都卷进来,做法、配置、体验逐个升级。华为直接拿自家的智驾给别人用,市面上一堆新车不就是“理想2.0”——样子像、体验像、宣传更新潮,甚至价格上还能压你一头。咱们消费者其实也没那么多品牌忠诚度,大部分人买车看自己需求,大面差不多、价格便宜、再送点配置,何乐而不为?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理想原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先人一步做出市场和口碑。可一旦变成了大众玩法,品牌壁垒转瞬间就被砸没了。回头看看,是不是有点像曾经的小米手机?“性价比”先声夺人,等一众厂商紧紧抱团来模仿,最后谁都失去独家秘籍,拼得只剩价格和流量。

很多人可能还会问,就算外头模仿,理想不还是那个理想吗?这得看你认不认“用户教育”这门学问。理想辛辛苦苦把一条新路跑通,让“增程”从另类变主流,但一旦红利期结束,所有人都能上来分块蛋糕,品牌影响力又没有比亚迪那种低价、高量、渠道下沉网,理想的份额自然逐渐被蚕食。

这事真有意思,大浪淘沙,最后剩下的能不能是理想,得看你有没有新绝活。否则,靠“带头大哥”积累的护城河,到头来最多留下点“功勋章”,真金白银可守不住。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那么,理想到底打算怎么破局?是甘心认输,还是再杀一条新出路?咱们不妨问得更直白:增程领域你被挤兑了,纯电市场你能打得过吗?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理想自己其实也早看到了“增程不再稀罕”,所以这些时候把赌注押在了纯电车型和超充布局上。你看今年新推的MEGA,50多万的售价,销量突破3000已经很亮眼;再有现在热炒的理想i8,预估八九千以上的月销量,乍一看还真有点“杀回头”的意思。

问题来了,理想这次搞的新花样真的能支棱起来吗?单看技术呢,比如说VLA驾驶辅助,5C超级快充,这些绝对是行业内一流水平。甚至你要纯聊“超充”,理想的体系和布局都比大多数新势力走得快。很多老玩家是车先上市,你自家的超充桩还没影呢,理想可不是——桩布好了,车也上了,两边是一起“开网”。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不过仔细想想,这就等于问汽车圈里一个永远管用的问题:别人能不能很快地模仿你的新招?

超充这一套,理想的系统和生态未来两三年内算是有优势,但再往后,被模仿、被超越的难度并不大。现在你能用5C,后面比亚迪、华为要是大面积推兆瓦快充,比一比谁家布局得快、网络铺得广,局面就又是新一轮血拼了。你拼智驾,华为软硬件系统也不是开玩笑的,同样富豪买得起奔驰宝马,也能接受鸿蒙的调教。说到底,大家还是要看实际体验和性价比,说没人能超越你,肯定没这事。

理想其实明白赛道切换的必要性,增程既然已经不是自己的“独家秘籍”,那就早点“拥抱纯电”,甚至在技术和服务配套上下苦功夫。这也是为什么,理想这几年下了狠心布局自家超充网,不光是产品卖车,还想通过“服务+生态”做自己的护城河。只不过,这护城河你今天挖,明天全行业都看得到,也都能效仿。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还得再问问,理想能不能连夜再整出点超前别人两步的绝活?比如新能源车未来会不会除了“电”,还比拼操作系统生态、服务体验,甚至智能互联等方面。这条路可能更难抄,尤其是内容和服务壁垒。但今年看,理想的优势还主要靠做厚道产品和超前布局。

说到头,这场新能源车的战争,就是个大浪淘沙,野蛮生长,护城河如履薄冰的江湖。理想不缺技术实力、不缺自信,缺的是市场“二次领先”时的战略节奏。靠增程立了山头,却没能趁手收割最大红利。而等到大家都能做增程的这一刻,用户早已被“教育”成熟,心态早从“尝鲜”变成了“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说白了,理想被自己开创的市场提前催熟了,红利来时,收割的却成了友商。

后面理想怎么走?我觉得要么继续死磕纯电和“服务至上”,在细分市场做到无可替代,要么就得重新发明一套全新玩法,换赛道换思路,哪怕再冒一轮险。毕竟中国新能源江湖,从没有“铁打的老大”,只有不停更新的用户需求和生生不息的技术创新。

再扯个题外话,普通消费者其实没必要过度“站队”,咱买车、用车,谁好用、谁实惠、谁服务到位就支持谁。对于理想,它得明白,护城河永远不是“先发”和“厚道”就能一劳永逸的,得靠持续创新和精准踩用户痛点才行。否则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就是个无法破解的魔咒,下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也并不遥远。

理想卖得猛变慢,同级竞品突围,行业内卷加剧-有驾

一句话总结——理想的走下神坛,不是人祸和产品力失败,而是时代竞争的必然。不是理想不够强,是中国新能源太“卷”。谁都有翻身机会,问题是,你下个大招准备好了吗?市场永远只认新的“理想”。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