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财报亏了,研发费用却在猛涨,是在为未来主动换挡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就像一个在马拉松赛道上一路领跑的选手,姿态潇洒,节奏稳健,所有人都觉得他赢定了。

结果呢?就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他“扑通”一下,毫无征兆地摔了个大跟头。

全场瞬间安静,连空气都凝固了。大家面面相觑,不是可惜,而是懵了——他怎么会摔倒?

最近理想汽车发布的那份财报,给我的感觉,就跟这哥们儿一模一样。

连续11个季度,那是什么概念?将近三年,每个季度都在赚钱,像个永远不会犯错的优等生,把一众还在烧钱的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可这一跤摔得是真狠。

第三季度,净亏损6个多亿。交付量和收入,双双下滑超过30%。

这就好比那个领跑的选手,不仅摔倒了,还把膝盖磕破了,鲜血直流。数据摆在那,冰冷得像法医的尸检报告。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理想不行了?”

周围的看客开始窃窃私语,有人说他体力不支,有人说他骄傲轻敌,还有人已经开始为后面的选手加油了。

但咱是干啥的?咱得像个老刑警,不能只看表面的伤口,得查查这跤到底是怎么摔的。

你凑近了看,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这个选手,他不是体力不支。他的呼吸虽然急促,但眼神里没有慌乱。他摔倒的地方,地上还扔着一双刚换下来的旧跑鞋。

他是在比赛中途,强行换装备!

这就对上了。理想这次的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给之前MEGA那场风暴的后续处理买单,还有就是新品切换时期,生产线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

说白了,他不是跑不动了,他是为了换上一双据说能破纪录的新跑鞋,结果新鞋有点磨脚,让他踉跄了一下。

这事儿闹的,就显得特别拧巴。

你想想看,顺风顺水的时候,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求稳,是保持优势,安安稳稳地冲过终点。

谁会在领先的时候,干这种风险极大的事?

但你再往下看财报,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就浮出水面了。

亏损的同时,它的研发费用,居然还涨了15%,一个季度就砸了30个亿进去。

这叫什么?

这就像那个摔倒的选手,一边处理着流血的膝盖,一边还在兜里掏钱,让后援团队赶紧去买更牛的能量棒和更专业的装备。

他根本就没打算“稳”,他想的是下一场比赛,甚至下下一场。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最怕的就是不稳定。今天多赚了五百,明天就想存起来;这个月业绩好,下个月就想躺平一点。

可对于一个已经跑在前面的企业来说,最危险的,可能恰恰就是这种“稳定”的幻觉。

市场这东西,它不是一条笔直的塑胶跑道,它是一片随时可能塌方的无人区。你今天觉得脚下踩实了,明天这块地可能就没了。

理想汽车这次的“摔倒”,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主动选择的“演习”。

它用一个季度的亏损,告诉了所有人两件事。

第一,它家底厚。账上还趴着近千亿的现金。这笔钱是什么?在牌桌上,最可怕的不是输了一把,而是你没钱再上桌了。这近千亿,就是它输了之后,还能笑着说“没事儿,再来”的底气。

这就像那个摔倒的选手,随身带着的不是普通创可贴,是个豪华版的顶级医疗包。他可以从容地处理伤口,甚至还能分点绷带给旁边崴脚的哥们儿。

第二,它对未来的判断很“偏执”。

当所有人都还在纠结“增程”和“纯电”哪个是版本答案的时候,它已经把钱和人,都砸向了更远的地方——高阶智能驾驶和智能空间。

这些东西,短期内带不来利润,甚至会不断吞噬利润。就像你花大价钱请了个米其林大厨,结果他天天在后厨研究分子料理,一道菜也不给你端上来。你会不会抓狂?

但万一,他研究出来了呢?

那就是降维打击。

大家都还在炒蛋炒饭的时候,你直接端上来一份会发光的料理。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别被一时的亏损数字吓住了。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账面上的一个负号,而是决策者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力。

一个敢在领先时主动减速换挡的玩家,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他看到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没看清的终点线。

那条终点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远,风景也更残酷。

一个敢在顺风时主动换挡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对终点有着偏执的野心。他用一次难看的摔倒,换一次未来可能的领跑身位。

你看,第四季度的预期,交付量马上就要弹回10万辆以上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个选手已经站起来了,新跑鞋的磨合期好像快过去了,他正拍着身上的土,准备重新加速。

这一跤,代价很大,姿势难看,但可能……也值了。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你是选择稳稳当当跑到终点,还是愿意摔这么一跤,去赌一个破纪录的可能?

理想汽车财报亏了,研发费用却在猛涨,是在为未来主动换挡-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