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利最近这操作,属于是典型的渡劫失败,临门一脚,又被天雷给劈回原型了。
简单说,就是不装了,摊牌了,之前喊的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发动机的口号,就当是个屁,给放了。现在要给添越、欧陆GT、飞驰这些顶梁柱,重新请回纯燃油的老祖宗。这个行为艺术的名字,叫“战略调整”。讲真,这四个字现在跟“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
为什么?是宾利的电动机不够丝滑,还是克鲁工厂的下午茶不好喝?都不是。核心就一个字:怂。或者说得好听点,叫“开窍了”。
你得先明白,买宾利的人,到底在买什么。你跟一个花几百万买宾利的主儿,聊什么智能座舱、OTA升级、自动驾驶,是不是有点不识抬举?人家要的是身份,是气场,是那种W12发动机启动时,整个地库的声控灯都要给你面子,齐刷刷亮起来的排面。这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是工业时代的肌肉崇拜在21世纪最后的遗响。你现在告诉他,未来你的宾利,启动时安静如鸡,开起来悄无声息,开到半路还得找充电桩,这不叫升级,这叫背叛。
对于真正的富豪来说,电车的省油,是缺点;电车的安静,是缺点;电车的环保,更是莫名其妙。他们要的就是那种“我这一脚油下去,够你家一个月电费”的野蛮。这种不理智,才是最大的理智。这种浪费,才是最大的价值。这种落后,才是最大的先进。
宾利之前搞纯电,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正确,一种给华尔街和环保主义者看的PPT。你看,我也在拥抱未来。但现实狠狠给了他们一巴掌!他们的核心客户,中东的石油王子们和北美的老钱们,用真金白银投票,告诉宾利:你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没用,我们要的就是V8,要的就是W12,要的就是移动的化石燃料纪念碑。
所以宾利这是悟了,他明白了自己服务的到底是谁。他不是服务于未来,而是服务于那些已经拥有了未来的人。这些人不需要通过开一辆电动爹来证明自己有多环保,他们只需要通过宾利的引擎轰鸣来证明,自己可以无视环保。
当然,这事儿不能只看宾利自己。我作为一个曾经也算半个德粉的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大众集团这艘航母,突然一个急刹甩尾,差点把甲板上喝下午茶的宾利给甩出去。
你看,保时捷前脚刚宣布,要花几十亿欧元延长燃油车的寿命,奥迪后脚就撕了2033年只卖电车的军令状。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用着差不多的平台,差不多的动力总成,差不多的关键零部件。大哥都调头了,你个小跟班还头铁往前冲?这不是勇敢,这是去送人头。保时捷的燃油911多卖一天,宾利的燃油欧陆GT就能多续命一天。这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要么一起修仙成电,要么一起堕入燃油魔道。
我最近在看那个《道诡异仙》,感觉现在这车圈,比里面的心素发癫都刺激。大家都在一个黑暗森林里,之前觉得电动化是唯一的出口,所有人都往里冲。结果冲在前面的大哥发现,出口外面是悬崖。于是大哥不光自己不跳了,还顺手把跟在后面的小弟一把薅了回来。宾利就是那个被薅住后脖颈的小弟,一脸懵逼,但内心狂喜。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承认,我用“渡劫失败”来形容宾利,可能有点损。因为从商业角度看,这简直是英明神武,是悬崖勒马,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保留燃油车,不是放弃未来,而是为了活到有未来的那一天。
你看他说得多鸡贼,说从2026年开始,每年还要推出一款新的插电式压缩毛巾或者纯电车型。这个“插电式混合动力”就特别有灵性。这玩意儿就像一块压缩毛巾,平时用电跑,省钱又环保,看起来小小的很无害,能应付政策。真到了需要性能,需要见客户,需要去山路撒野的时候,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这盆热水泼上去,瞬间膨胀,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既能要脸,又能要里子。就问你怕不怕?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不像某些新势力,天天All in,天天梭哈,把自己逼到墙角,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宾利这种老钱品牌,玩儿的就是一个“我全都要”。他不是在做选择题,他是在出题。
说白了,宾利自己说了不算,大众集团的战略才是它的紧箍咒。它就像一个被安排好人生的富二代,留学镀金(搞电动化)是必须的,但最终还是要回来继承家业(卖燃油车)。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挣扎和呐喊,都是表演,是给外人看的。真正的决策,在看不见的董事会里,在冰冷的财务报表上,在那些大客户的雪茄烟雾里。
所以,宾利重拾燃油车,根本不是什么战略转向,这叫回归初心。或者说,这叫认命。毕竟,在玄学面前,科学都得稍息立正。而宾利最值钱的,从来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所代表的那种,可以公然对抗“正确”的特权本身。这种特权,比任何电池都更持久,比任何电机都更有力。能过,就是能过。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