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与其说是卷,不如说是集体发癫。
风行星海V9这车一出来,直接把价格打到17.99万,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值不值,而是东风这家七十多年的老国企,是不是哪个领导的账号被盗了。这不像是发布新车,这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主题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以前大家搞竞争,还讲究点武德,像是高手过招,你来我往,点到为止。现在的玩法是,大家都在餐厅里优雅地切牛排,突然东风风行一脚踹开门,反手锁上,然后掏出了一个写着“17.99万”的炸弹放桌上,对着所有人说,要么一起吃席,要么就一起上席。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风行星海V9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和餐巾都没给别人放过。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宣传稿里说什么“三好生”,好颜值、好质量、好实在。这个词就特别有年代感,特别老实人。但现在这个市场,老实人是要被第一个干掉的。你跟一群已经杀红了眼的狼说你是三好学生,狼只会觉得你更好消化。
先说那个“好颜值”,说他们花了三个月,搞了五轮油泥模型。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真的笑了。在2024年,一个大家都用AI跑图,恨不得一秒钟生成一百个方案的时代,你跟我讲究工匠精神,讲究用手一点点抠?
这不是造车,这是修仙。
他们不是在做工业设计,他们是在炼丹,试图给这台MPV注入一丝“车之魂”,打造一件工业时代的“法宝”,好去对抗那些新势力用代码和算力堆出来的科技怪兽。这是一种非常古典的浪漫,也是一种非常悲壮的挣扎。就像是最后的骑士,对着漫天的无人机发起了冲锋。我敬佩这种坚持,但我也知道,在资本面前,情怀是最没用的东西。
再说“好质量”,说把车子拉到试验中心,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连续20天的疲劳测试。讲真,每个车企都这么说,PPT上都写着自己的车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但这些实验室里的折磨,跟现实世界的混沌比起来,就是弟弟。
真正的自动驾驶终极考验,不在于你的雷达有多牛,算力有多高,而在于一个不讲道理的“老头乐”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突然斜插到你面前。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所有的L2+级辅助驾驶,在“老头乐”这种不遵循物理法则和人间常理的因果律武器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作为一个天天在路上跑的中年人,我深知,决定一台车智能驾驶水平上限的,永远是路上最不智能的那个交通参与者。所以他们宣传拿了什么“智能驾驶挑战赛综合冠军”,这就像你拿了散打冠军,然后要去跟道诡异仙单挑,人家根本不跟你一个维度的好吗。
最后说“好实在”,价格确实实在,配置也拉满了。马赫1.5TD混动,热效率45.18%,高强度钢超过70%,还拿了“世界十佳混合动力系统”这种听起来就很唬人的名头。
但能过,就是能过。
问题在于,车圈现在最不值钱的就是参数。因为参数是可以堆的,技术是可以买的,成本是可以极限压缩的。当所有人都把配置拉满,把价格打到骨折的时候,决定胜负的,往往是一些更玄学的东西。
品牌玄学。
为什么奔驰漏油了大家还抢着买?为什么特斯拉的板车悬挂和惊人公差被粉丝说成是“不拘小节”?为什么苹果的信号明明那么烂,但你还是觉得用它就有面子?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图腾。买这些品牌的人,他买的不是产品,他买的是“我是谁”的身份认同,以及维护这种认同的权力。
而风行星海V9,它什么都好,就是缺了这份“玄学”。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直男,用尽全力向你证明“我很好,选我没错”,它把所有的参数、所有的奖状、所有的测试报告都拍在你面前,告诉你它的逻辑无懈可击。
但买车,尤其是这个价位的家庭用车,从来就不是一个纯逻辑的事情。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
它更像是一场混乱的家庭内部投票,混合了丈夫对性能的幻想,妻子对颜值的执念,孩子对后排屏幕的渴望,以及岳父对“这牌子我听没听过”的灵魂拷问。
所以,风行星海V9拿下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三大平台MPV口碑榜第一,成为“口碑大满贯”。这当然是好事,666。但这证明了它是一辆好车,却无法直接推导出它能卖爆。因为口碑是理性的,而购买是冲动的。
这个市场,早就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你死,或者我死。风行星海V9亮出了17.99万这张牌,不是为了成为“三好生”,而是为了当那个引爆炸弹的“颠佬”,把所有人都拉回同一起跑线,一条血路杀出来。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它用一个掀桌子的价格,给自己赢得了一个上桌跟人拼刺刀的机会。至于最后是它把别人捅死,还是别人把它分食,就看它自己的造化了。
反正,同行看了也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