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车主已踩坑,车底藏着定时炸弹,五环爆胎案触目惊心!

咱们每天开车出门,握着方向盘,脚踩着油门,心里想的都是平平安安到达目的地。

可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车上唯一和地面接触的部件——那四条轮胎,可能正悄悄地把我们的安全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前段时间北京五环路上发生的一起SUV爆胎事故,司机断了四根肋骨,修车就花了两万块,起因就是为了省几百块钱,换了翻新轮胎。

九成车主已踩坑,车底藏着定时炸弹,五环爆胎案触目惊心!-有驾

您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别倒霉蛋才会碰上的事,但事实可能远比想象的要普遍和严重。

有数据调查显示,市面上流通的危险轮胎问题,可能牵扯到超过九成的车主,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车轮底下,正滚动着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这事得从最害人的翻新胎说起。

很多人一听“翻新”,可能以为是工厂里用什么高科技手段把旧轮胎修复一下,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真正流到市面上的劣质翻新胎,大都出自一些卫生条件堪忧、毫无生产资质的黑作坊。

这些作坊里的“翻新”过程,说得好听是手艺,说得难听点就是纯粹的造假和欺骗。

第一步,他们会用角磨机,把轮胎上用来提示磨损极限的那个小标记硬生生磨掉,这样一来,一条本该报废的光头胎,就有了“重生”的资格。

接着,老师傅会拿出特制的电烙铁或者刻刀,在光秃秃的胎面上,凭着手感和经验,重新刻上深深的沟槽花纹。

手艺好的,刻出来的花纹跟大品牌的新胎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轮胎侧面的生产日期,他们都能用工具磨掉后,再重新打上一个最近的日期,一条“新款”轮胎就这么出炉了。

为了让这些“整容”过的轮胎卖相更好,还有更恶心的操作。

有记者在河北暗访时就拍到,工人直接用大刷子蘸着收集来的废机油,仔仔细细地涂满整个轮胎表面。

经过太阳一晒,废机油干了以后,整个轮胎黑得发亮,看起来比刚出厂的新胎还要精神。

但这种光鲜的外表下,是早已老化、失去弹性、内部结构存在暗伤的橡胶。

国家相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很明确,这类劣-质翻新胎在高速行驶时,因为内部结构不稳定,散热能力差,爆胎的概率是合格新胎的五倍还多。

去年湖南发生的一起大巴车侧翻事故,调查结果就指出,事故车辆的六个轮胎全部是翻新胎。

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轮胎温度轻易就能超过七十摄氏度,对于这种内部早已“散架”的翻新胎来说,这就是一个足以致命的温度。

除了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翻新胎,还有一种更具迷惑性的危险品,那就是“库存老化胎”。

九成车主已踩坑,车底藏着定时炸弹,五环爆胎案触目惊心!-有驾

有些轮胎可能生产出来已经五年甚至更久,但因为一直放在仓库里没卖出去,所以胎毛都还在,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但橡胶这种东西是有“保质期”的,即使不用,它也会随着时间自然老化,内部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导致整个轮胎变硬、变脆,弹性严重下降。

青岛一个专业机构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实验,把一条新出厂的轮胎和一条同样品牌型号、但库存了五年的轮胎,进行同样的强度冲击测试。

结果,新胎只是表面鼓起一个包,而那条库存五年的老化胎,在同样的冲击下直接就爆裂了。

检测报告显示,这条老化胎的橡胶弹性,还不到新胎的一半。

这种轮胎跑高速,遇到个坑洼或者石子,后果不堪设想。

尤其是在二手车市场,为了让车子看起来更新,车贩子们最喜欢给轮胎喷上一层亮光剂,老化的轮胎瞬间就变得油光锃亮,很多有经验的司机都可能被这种假象蒙骗。

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就是用一根牙签或者钥匙,轻轻地在轮胎的沟槽里刮一下,如果刮下来的是有弹性的橡胶末,那说明轮胎还比较健康;如果一刮就掉下来一些干脆的碎渣,那这条轮胎基本可以断定已经严重老化,再便宜也不能要。

还有一个很多车主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花纹的轮胎混着用。

可能觉得坏了一条就换一条,没必要四条一起换,这本身没问题,但如果新换上的轮胎和车上其他三条差别太大,就会埋下安全隐患。

比如说,你的前轮是注重静音舒适的轮胎,而后轮因为扎了钉子,你随便换了一条主打雨天排水性能的轮胎。

平时在干燥路面上开可能感觉不出来,可一旦遇到下雨天,路面湿滑,需要紧急刹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两种轮胎的抓地力特性和排水效率完全不一样,会导致车辆在刹车时四个轮子的制动力不均匀,车身就容易失控、甩尾。

有媒体做过专门的测试,在同样的车速和路况下,四条轮胎混装的车辆,其紧急刹车距离比四条同型号轮胎的车辆要长出整整四米二。

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上,这多出来的四米多,可能就是天堂和人间的距离。

还有些追求个性的车主,喜欢把原厂的轮胎换成更宽的型号,觉得这样看起来更“霸气”。

但他们不知道,车辆的出厂调校,包括车身稳定系统(ESP)的程序,都是基于原厂轮胎的尺寸和性能来设定的。

九成车主已踩坑,车底藏着定时炸弹,五环爆胎案触目惊心!-有驾

换了宽胎后,轮胎的抓地极限变了,ESP系统就可能会“判断失误”,在正常转弯时错误地介入,突然对某个车轮进行制动,反而可能导致车辆失控,有车主就反映过因此差点冲出车道。

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首先,买轮胎一定要去正规的品牌授权店或者信誉好的大型连锁店。

购买时,要学会看轮胎侧面标注的“三T”指数,也就是Treadwear(耐磨指数)、Traction(牵引力/抓地力等级)和Temperature(温度/散热等级)。

对我们日常家用车来说,抓地力等级至少要选A级,这是湿滑路面安全刹车的保障;散热等级至少要在B级以上,A级最好,这关系到轮胎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网购轮胎收到货后,一定要仔细核对胎侧上那一长串DOT编码,这串编码的最后四位数字代表了轮胎的生产日期,比如“2523”就代表是2023年第25周生产的。

如果这个生产周数距离你购买的时间太久,比如超过了半年,那这条轮胎的新鲜度就打了折扣,可以要求商家更换。

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更难分辨的“套标胎”,就是不法商家把一些二线品牌的轮胎,通过技术手段,把标签换成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一线大牌的标签来卖高价。

一位汽修店老板说,这种胎在一些物流园、工业区周边的汽修铺特别多,识别的方法是仔细看轮胎上的条形码贴纸,正品的贴纸是和轮胎一体成型的,边缘非常平整,而假冒的套标胎,那个贴纸是后贴上去的,用指甲一抠,边缘很容易就能翘起来。

至于那些号称“工厂尾单”、“出口转内销”的超低价轮胎,基本都是骗人的,正规大厂对产品质量控制极严,不合格的产品只会销毁处理,不可能流向市场。

最后,日常的轮胎保养也同样重要。

比如,过去有种说法叫“胎压宁高勿低”,但在夏天,过高的胎压会因为热胀冷缩,大大增加爆胎的风险。

发现胎纹里卡了小石子,千万别用钥匙之类的尖锐硬物去抠,很容易戳伤轮胎内部的钢丝层。

也不要为了好看,随便拿表板蜡之类的东西去喷涂轮胎侧壁,这些化学品会加速橡胶的老化。

每个月最好自己检查一下轮胎的磨损情况,当胎纹深度磨到低于1.6毫米时,就必须更换了。

如果发现轮胎有不正常的单边磨损,那就要及时去做一次四轮定位。

有一次路过一家汽修店,门口堆着一堆换下来的报废轮胎,其中一个轮毂都因为爆胎的巨大冲击力而扭曲变形了。

想想看,为了省下那几百块钱,最后可能连住院的押金都不够,实在是得不偿失。

多花一两千块钱,换一套品质可靠的好轮胎,换来的是一家人未来几年的出行安心,这笔账,其实谁都会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