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

夜色刚刚合拢,洗车店门口灶台上的水壶还在咕噜噜地烧着开水。三辆小米YU7静静地停在路边。车主们有点自豪,又有点忐忑,轮流掏出手机拍照,生怕错过了“紫水晶”的折射角度。有人低声问了一句:“你啥配置,定制花了多少钱?”空气里攀比和试探的味道比下午的蒸汽还浓。——你能感受到钱的重量,也能感受到一辆车能让人的心情波动多少。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回头想想,这场“定制门槛”的讨论最早是从小米秋季发布会上的一条消息发酵起来的:小米YU7车主可以选装定制化服务,但需单笔选装金额超过10万,且只接受每月40单,服务为期1年。你不需要太熟悉汽车行业,也能被这数字勾起点好奇心——什么选装要花10万?而且,这还不是买豪车,是一台热销的国产品牌。

讲道理,定制服务本身很常见,就像吃麻辣烫能自己选菜,买车选个颜色、轮毂、内饰也不稀奇。但小米这次做得显得“仪式感”十足:只有选装够10万,才有资格拍手进定制俱乐部。这种门槛,比多数BBA甚至豪华品牌还高,落在一台20万上下的国产电车上,确实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一个活生生的“身份隔离带”,同时又辅以饥饿营销的节奏,每月只开门40次,一时间,有人觉得这是车圈新玩法,有人觉得是小米“自我加戏”。

从专业角度来看,定制服务不是简单的拉个色卡、调个车漆那么轻松。全新配色的UV测试、内外件装配流程、工厂节点调整、生产资料和质检标准重新制定……这背后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带来不小的人力物力成本。事实是,国内很多厂商定制化做得很有限——往多了说,是怕无法规模化的“定制带来生产线紊乱”,价格低了创收有限,价格高了用户流失明显。所以企业玩定制,都喜欢玩得“特别”,给自己造点悬念。但小米这波把10万装成“入场券”,显然在“定制”和“营销”之间做了个微妙的拉扯:既想要流量,又怕被弄成买椟还珠。

横看这个事件,背后其实不只是钱的账。有车主表示,小米YU7刚提车,跟预期有落差:有些配置在实车落地时不如官宣时“特效拉满”,一些“盲订”的人也开始反思当初的冲动。但反过来,热销是真热销,交付速度是真快,舆论的“冷静下来”也是真切。市场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一波一波的潮水。曾经小米汽车是“信仰充值机”,现在变成了“拿着算盘的当家人”。如果说去年车主们是以信仰和热血买车,今年他们更多的是看情绪和收益,或者说,打算用“冷静的钱”买“理性的车”。

从定制门槛这事来说,你想玩“个性”,就得付得起“溢价”。但真金白银掏出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划算。定制化外观,其实主要还是新配色和内饰、小件升级,轮毂、饰板、卡钳、车标这些玩明白了,10万的门槛对普通人来说,不只是钱包瑟瑟发抖,心理还会咯噔一下:你是不是买“自我表达”,还是在为品牌助力造势?如果换做那些日常开车洗车、提心吊胆的实际用户,多少会盘算盘算——定制颜值是面子,但车的功能、驾驶、体验才是里子。

细究选装细则,定制化大部分集中在面子工程,核心技术、动力性能层面的升级未见太多。此次选装的内容,本质上是提供了更强的视觉识别,但在性价比这个万恶的评判标准下,豪掷10万,就为了在饭局上多得到几声“哟,真稀罕”的赞叹?——这问题说出来,既扎心也现实。小米选择把定制门槛拉高,而不是走“价格友好”的路线,大概是觉得“先入为主的高端感”能帮自己留一条长尾影响曲线——把个性需求和品牌调性,一并包装进这辆YU7里。

但别忘了,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买车,追求的是可靠、省心,有面子只是点缀。真正舍得掏10万做定制的大概率是“社交性能”极强、审美驱动力极足、钱包宽裕且有余的极客。对小米而言,这波操作既是试探,也是一种“东方双向奔赴”——让自己顺应市场,但不把自己变成人人都能拿捏的“白菜”。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刚从现场走过来的我,冷静地想,如果下次自己买车,愿不愿多花10万去选个“独家紫水晶”?坦率地说,在不下雪又不下岗的情况下,也许只能笑笑摇头,“除非中了彩票”。现实里,多数人选车还是要选里子,但市场总会把部分人推到选择“面子”的路上。这种选择无对错,只是价值分层。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有时候,汽车厂商就像“麻辣烫师傅”:有的人愿意多加点牛肉丸,有人只需宽粉,大家在锅边一站,好像都想当VIP。小米这次定制化门槛,其实也是在问市场:你们到底愿意为了“个性”付出多少现实成本?当然,“每月40单”,试运营一年——这个配额又像是豪赌,又像是作秀,只有等时间来检验,是不是大家都愿意为了多一抹“哑光流金粉”而去把预算拉到极限。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坐在案头,看着车主们用力掏出兜里的钥匙,我暗自想着,也许行业的“定制化”终将会走向常规,但门槛在哪,价值在哪,标准是谁定?——车厂在问,用户在问,买车的人也在问。最后,问题其实落在每一个掏钱的人心里:究竟是哪种“个性”才值这个价?你为定制花的钱,是你自愿的吗,还是被氛围牵着走?

你说,什么时候面子和里子能不在账单上打架,这才是汽车界能真正定制的终极选项吧。

小米YU7定制价高,车主纠结,比拼个性与面子-有驾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