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去中国化”是谣言?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通过社交平台作出公开回应

最近,特斯拉又被推上热搜了!
“特斯拉要抛弃中国供应链?”“美国工厂要全面停用中国零件?”各种猜测满天飞。就在11月26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亲自下场辟谣,一句话引爆舆论:“中国供应链占特斯拉全球车型的95%以上,原产国?地理来源?不存在的!
这番表态不仅让吃瓜群众惊掉下巴,更让不少投资者直呼“看不懂”——特斯拉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特斯拉“去中国化”是谣言?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通过社交平台作出公开回应-有驾
“中国智造”撑起特斯拉半壁江山
先看一组硬核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2019年投产至今,Model 3和Model Y的国产化率超过95%。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芯片和特殊材料,从电池、电机到车身、玻璃,全是中国供应链搞定。
更绝的是,特斯拉在中国的400多家一级供应商中,已有60多家进入全球采购体系。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福耀玻璃的车窗、拓普集团的底盘,这些“中国制造”不仅供应中国工厂,还卖到欧洲、北美甚至墨西哥。
“中国工厂造车,全球市场买单”
上海工厂的产能有多猛?2025年产能突破200万辆,占特斯拉全球总产能的65%!今年三季度,上海工厂单月交付量超9万辆,其中近一半出口欧美。更夸张的是,特斯拉每30秒就能下线一台车,自动化率高达95%,长三角200公里内500多家供应商“随叫随到”,连卡车都直接对接生产线,实现“零库存”。
对比之下,特斯拉美国得州工厂常因供应链问题停工,柏林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40%。难怪网友调侃:“特斯拉全球工厂看上海,上海工厂看中国供应链。”
特斯拉“去中国化”是谣言?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通过社交平台作出公开回应-有驾
“去中国化”是伪命题?美国政策逼出来的“面子工程”
外媒此前爆料,特斯拉计划未来两年内替换美国工厂的中国零件。陶琳这次明确回应:“这是政策压力,不是商业选择!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电动车想拿7500美元补贴,电池材料必须“北美造”。特斯拉只能让中国供应商去墨西哥建厂,绕个道再出口美国。比如宁德时代在墨西哥合资生产电池,贴上“墨西哥制造”标签,但技术、工人、生产线还是中国输出。
说白了,特斯拉的“去中国化”更像是“换产地不换技术”。就像网友说的:“特斯拉的供应链就像谈恋爱,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中国供应链凭啥拿下特斯拉?四个字:性价比之王!
特斯拉选供应商只看四点:质量、成本、技术、供货稳定性。中国供应链能杀出重围,靠的是“卷”出来的实力:
  1. 成本碾压: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三元电池低20%,续航却不输;

  2. 技术硬核:拓普集团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把Model Y后底板零件从70个砍到1个;

  3. 效率逆天:长三角供应商4小时送达零件,连螺丝钉都能“闪送”;

  4. 产能爆炸:上海工厂年产能200万辆,顶得上美国三大工厂总和。

难怪陶琳说:“中国供应链不是‘廉价代工’,而是全球创新策源地!
特斯拉“去中国化”是谣言?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通过社交平台作出公开回应-有驾
特斯拉的“双轨制”能走多远?
表面看,特斯拉在中国“深度绑定”,在美国“被迫切割”,但细品会发现,这其实是“全球化+本土化”的顶级操作
  • 中国市场:继续押注中国供应链,用极致性价比打价格战;

  • 海外市场:借政策东风搞“转口贸易”,保住补贴红利。

但风险也不小。美国政策随时可能变卦,比如审查“转口贸易”的股权和技术来源。一旦追溯严苛,特斯拉的“曲线救国”策略可能失效。
特斯拉的回应,揭开了全球制造业的真相:地缘政治能搅动一池春水,但决定企业生死的,永远是商业本质。
对中国供应链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既要守住“性价比”基本盘,又得突破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毕竟,特斯拉的95%国产化率,是认可,也是鞭策。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仍存,若中美关系恶化,特斯拉供应链调整可能超预期。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动向,理性看待企业全球化布局。
(数据来源:特斯拉官方声明、乘联会、行业研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