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

法拉利终究还是不装了,摊牌了。

在“电动爹”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的许多年后,在同行们已经把价格战打到连桌子都掀了的今天,这个以V12嘶吼为图腾的品牌,终于扭扭捏捏地,公布了自家第一台纯电超跑的技术细节。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这操作,就像一个天天鼓吹原教旨主义的修仙门派,突然宣布我们也要搞赛博飞升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个狠活儿,四台电机,一千多马力,零百2.5秒。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造一个可以合法上路的雷电法王。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讲真,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蔚小理的存量竞争,而是所有人挤在一个角斗场里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不存在共赢,只有“我先自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法拉利这种浓眉大眼的家伙,过去是裁判,是规则,是信仰本身。但现在,信仰在绝对的性价比和颠覆性的技术面前,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它也得下场,也得亲自肉搏。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法拉利这台代号叫Elettrica的玩意儿,浑身上下都写满了四个大字:精神分裂。

一方面,它在疯狂堆料。830kW的总功率,换算过来1128马力,后轴轮端扭矩8000牛米。这些数字毫无意义,因为你根本用不上,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在你跟朋友吹牛的时候,能让你显得特别有底气。就像我的电脑有4T的硬盘,但99%的空间都用来存一些永远不会再打开的学习资料。需求不重要,拥有感才重要。

另一方面,它又在拼命找回“法拉利的感觉”。你看那个底盘,全铝的,75%用的还是再生铝,整备质量2300公斤。

坏了,菜了。2300公斤。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的体重管理都比法拉利的工程师做得好。这已经不是一匹“跃马”了,这是一头披着红色战甲的移动犀牛。法拉利说,别怕,我们把重心降低了80毫米。这话说得,就好像一个胖子告诉你,我虽然重,但是我蹲得低,所以我很灵活。这逻辑简直是典中典。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而超跑灵活的关键,也从来不是什么重心,而是你敢不敢把它甩进弯里。2300公斤的车,你甩一个我看看?怕不是直接上演一出速度与激情之爱的魔力转圈圈。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法拉利造一台2.3吨的“超跑”,比我的比喻蠢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那个主动悬挂,说是首次和驾驶模式解耦。翻译一下就是,你可以用最软的悬挂,跑出最快的圈速。这简直是为那些又菜又爱玩的富豪们量身定做的。一边在赛道上被G值压得七荤八素,一边享受着D级行政轿车的滤震。就问你怕不怕?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物理规则在法拉利这里是可以随便捏的橡皮泥。

最能体现法拉利这种“不务正业”精神的,是那个电动声浪系统。它不用录音,而是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后轴的信号,放大之后再放给你听。这操作实在是太骚了,堪称工业领域的行为艺术。这不就是给一把电吉他插上一个效果器和音箱吗?它努力营造一种“我很真实”的假象,恰恰暴露了它内心对于“电动”这件事是多么的心虚。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它骨子里还是那个燃油死硬派,它看不起电动车的安静,觉得那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它要强行制造一种灵魂。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摇滚老炮,迫于生计去酒吧唱流行口水歌,但上台前非得在自己的保温杯里灌满威士忌。

这是最后的倔强。

所以,这台车到底是卖给谁的?

2.3吨的法拉利,还能叫“跃马”吗?-有驾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极客范儿和科技感,你跟他聊发动机轰鸣,他觉得你是个山顶洞人。而会买法拉利V12的人,买的是一种传承,一种机械的交响乐,一种随时会把你扔进沟里的野性。这两种人,大概率是不会互相理解的。

那么这台电动法拉利,就是为了服务那些家里已经有了一台812,一台SF90,但又需要一台车来证明自己拥抱变化,紧跟潮流的顶级富豪。它的核心价值,不是零百加速,不是续航里程,甚至不是操控。它的核心价值,是车头那个黄底黑马的标。

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法拉利更是如此。它卖的不是车,是一种“解释权”。拥有了它,你就拥有了定义什么是“好车”的权力。突然想起我前几天吃坏了肚子,那感觉真是翻江倒海,比这车所谓的声浪系统真实多了。

所以你看,法拉利搞得这么花里胡哨,又是eManettino旋钮,又是可以模拟降档的拨片,本质上都是在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包装一个自己最陌生的内核。它就像一个学了一辈子屠龙术的宗师,现在龙没了,非要拿着屠龙刀去切菜,还要给你秀一套刀法,告诉你,你看,我这刀法,切出来的土豆丝都带着龙的气息。

但能切,就是能切。

这台车最终会大卖吗?会的。因为它叫法拉利。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法拉利给出的,从来不是一个理性的最优解,而是一个情绪的顶点。它在电动化时代的答卷,不是写给工程师看的,是写给那些信徒看的。

说白了,它在用造神的方式,去对抗一个正在祛魅的时代。

而我们这些凡人,看看热闹就好。毕竟,不管法拉利是烧油还是充电,对我们来说,它都像一个存在于另一个次元的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但真要拿钱泡开,那代价可太大了。

所以,这台车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它很强,很颠,很没必要,但又该死的很有吸引力。它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缝合怪,是旧时代的贵族在冲进新世界的战场前,给自己套上的最后一件金钟罩铁布衫。

这玩意儿,压根就不是用来开的,是用来证明“法拉利还是你大爷”的。

哪怕,这个大爷有点精神恍惚。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