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卡脖子的变速箱,我们没去硬刚,而是直接掀了桌子

讲真,最近大家聊车,聊的都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聊的是800V快充,是激光雷达,是谁家的自动驾驶又在“遥遥领先”。

就问你,有多久没听人正经讨论过变速箱了?

这玩意儿就像中年男人的发际线,曾经是大家最焦虑、最在意的核心问题,甚至是一个品牌的命门。但现在,时代变了,玩法也变了。当电车把发动机连同变速箱一起打包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解决“卡脖子”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头铁硬刚,而是直接把桌子掀了,换个地方开席。

这叫什么?这叫“道诡异仙”式超车。

以前我们是怎么看变速箱的?那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血泪史,一部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的屈辱史。一个德国工程师轻飘飘一句“你们能造火箭,但造不出好变速箱”,这句话的杀伤力,比价格战里降三万块钱还大。

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发动机我们好歹还能自己琢磨,毕竟原理就那几样,无非是缸多缸少、直喷还是多点。但变速箱这玩意儿,纯纯的玄学。它不是一个零件,它是一场由几十个齿轮在毫秒之间上演的精密芭蕾,一个跳错步,整个演出就砸了。AT和CVT的核心专利,被爱信、采埃孚这帮“老师傅”捏得死死的,他们用专利砌了一堵墙,高得像叹息之壁,上面还挂着电网,写着“非请勿入,后果自负”。

曾经卡脖子的变速箱,我们没去硬刚,而是直接掀了桌子-有驾

你想绕开?可以啊。人家已经把从4AT到10AT所有能想到的最优解都注册了。你就像一个修仙者,发现所有通往金丹大道的路都被前辈们占满了,还设下了禁制。你想自己开辟一条新路?行,最后你搞出来的东西,要么是个四不像的“压缩毛巾”,要么就是走火入魔,把自己给炼废了。

这就是典型的“不让你活”。

我作为一个开过早期国产车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那个时候,买国产车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红绿灯,变速箱会给你一个怎样的“惊喜”。是往前窜一下,还是思考人生三秒钟,全看它的心情。

那怎么办呢?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于是国产车企们心态一崩,不装了,摊牌了,我们不陪你们玩AT了。我们去搞双离合,搞DCT。

这选择,讲真,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打不过就加入……诶不对,是打不过就换个赛道假装自己赢了”。双离合这东西,优点是传动效率高,换挡快,听起来很美,像是给平民玩家准备的“神器”。但它有个致命缺陷,尤其早期的干式双离合,在城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那顿挫感,就像有人在你背后不规律地踹你,一脚深一脚浅,主打一个薛定谔的舒适。

这事儿能全怪车企吗?也不能。因为技术不完全在手,就像你拿到了一本绝世武功的残篇,只练了外功,没练内功,打起架来虎虎生风,但内伤也只有自己知道。消费者天天骂,车企也委屈,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妈觉得你冷,硬要你穿秋裤,你穿了嫌丑,不穿又挨骂。

曾经卡脖子的变速箱,我们没去硬刚,而是直接掀了桌子-有驾

更别提重卡那个领域了。那简直是降维打击。国产AMT的控制算法,跟奔驰的比起来,就像是算盘遇到了量子计算机。人家换挡丝滑柔顺,动力中断200毫秒,你这边换个挡,动力中断800毫秒,司机师傅泡碗面的时间都够了。高原上直接“失智”,天冷了就“僵化”,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运算核心。这导致国产重卡跑一趟云贵高原,油耗比别人高一截,一年下来,多烧掉的油钱,够再请一个司机了。

这还怎么玩?没法玩。

所以你看,当一个问题你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怎么办?

答案是:让这个问题本身变得不再重要。

这就是电动化浪潮带来的最大颠覆。它不是来跟你改良变速箱的,它是来革变速箱的命的。纯电车,压根就不需要那套复杂的齿轮结构,一个单速减速器,结构简单到像个玩具,直接把百年变速箱技术壁垒给“格式化”了。这就叫掀桌子。什么爱信采埃孚,什么专利壁垒,在电机面前,你们引以为傲的金钟罩铁布衫,瞬间变成了纸糊的灯笼。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但比进攻更牛逼的,是直接换地图。

然后,混动时代来了。这才是中国车企“一把子整活”的开始。比亚迪搞了个DM-i,吉利搞了个3挡DHT,长城也搞了柠檬混动。这帮哥们儿突然集体开窍了,悟了。他们发现,诶,在混动系统里,变速箱这个“能量翻译官”的角色,我们好像可以自己定义啊。

它不再是单纯地传递发动机的扭矩,而是变成了一个智能的能量管理中枢。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油电一起上,怎么组合才能最省油,全靠这个新的“大脑”来调度。这就完全绕开了传统AT的赛道,另起炉灶,自己当了规则制定者。

曾经卡脖子的变速箱,我们没去硬刚,而是直接掀了桌子-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这个过程比作“修仙渡劫”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个味儿。以前是在别人的规则里苦苦挣扎,求一个飞升的机会而不得。现在是直接说,你们那套天道法则有问题,爷不玩了,爷要自创宇宙,重开天地。

所以,现在还有人会因为一台车的变速箱是AT还是DCT而纠结半天吗?少了。大家更关心的是,你的电混系统亏电油耗几个油?你的纯电续航扎实不扎实?你的车机聪不聪明?

我上周末去试驾,旁边一小伙子对着销售问了半天智能座舱,愣是一句没提变速箱。我内心感慨万千,时代是真的变了。我们这代人曾经纠结的、痛苦的、被“卡脖子”的那些痛点,在下一代消费者眼里,可能就像BP机一样,是个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古董。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过去的努力是白费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在旧赛道上被虐得体无完肤,才逼出了在新赛道上“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决绝。

曾经卡脖子的变速箱,我们没去硬刚,而是直接掀了桌子-有驾

所以,变速箱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结局就是,当所有人都以为你要在拳击台上跟泰森拼拳的时候,你突然从裤兜里掏出了一把激光枪。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