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热闹的事,主角是蔚来汽车和它的老板李斌。
事情的起因是,蔚来这家公司从成立到现在,算下来总共亏了一千多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可不是小数目。
可奇怪的是,当家人李斌在公开场合谈到这个巨额亏损的时候,非但没有愁眉苦脸,反而显得特别有底气,甚至有点自豪。
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正常做生意亏了钱,不都得想办法遮掩一下吗?
怎么到了蔚来这儿,亏钱反倒成了一件可以拿出来大声说,还说得理直气壮的事情了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是咱们普通人没看明白的商业逻辑,还是在玩什么高深的资本游戏?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有点反常识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李斌邀请了一大批企业家去参观蔚来在合肥的工厂,还搞了个网络直播,让大家看看他们是怎么造车的。
在活动上,李斌讲了一番话,很快就在网上火了。
他大概的意思是说,我们蔚来在研发上已经投了六百个亿,但我们很实在,这些钱在公司的财务报表里,全都算作当月的开销花掉了,没有把它们包装成什么高大上的“资产”。
所以,我们的账本非常干净,钱亏到哪里去了,一查就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番话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新鲜,说从来没见过亏钱亏得这么有底气的。
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亏损上千亿,怎么听都像是个坏消息,怎么还能说出一种打了胜仗的感觉呢?
要理解李斌的底气,咱们得先看看他说的这笔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
按照李斌的说法,这上千亿的投入,主要有两个去处:一个是技术研发,另一个是建设换电站。
换电站这个东西,目前在国内主要是蔚来一家在下大力气搞,就是车子没电了不用等充电,直接去服务站花几分钟换一块满电的电池就行,这是蔚来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本投入。
而另一个花钱大头——研发,则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拼命投入的领域。
为了不被别人落下,大家都在砸钱搞技术。
从数据上看,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确实是同行里的“领头羊”。
就拿去年来说,蔚来一年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130亿元,相比之下,理想汽车是110多亿,小鹏汽车是60多亿。
这么看,蔚来在研发上确实是下了血本的,说钱花在这上面,也站得住脚。
但最有意思,也最让大家感到困惑的地方来了。
李斌在强调自己花了600亿搞研发的同时,又说了一句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他说,我们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这一项,总共才记了400万美元。
这就奇怪了,无形资产说白了,主要就是专利、商标这些东西,最值钱的就是技术专利。
花了600亿人民币搞研发,最后在账本上体现出来的技术价值,竟然只有区区4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三千万。
蔚来官网上说自己有将近一万项专利,这么一平均,一个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专利,在账本上只值不到三千块钱。
这价格,说句难听的,跟白菜也差不离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
就在不久前,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就把自己的技术授权给了德国大众汽车使用,光是技术服务费就实打实地挣了14.4亿元人民币。
这就证明了,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专利是非常值钱的,是能换来真金白银的。
一边是小鹏把技术当“金矿”卖出了好价钱,另一边是蔚来把花巨资换来的专利在账本上记了个“白菜价”。
李斌这么做,到底图什么呢?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营思路和财务处理方式。
在会计上,公司花在研发上的钱,有两种处理办法。
一种叫“资本化”,就是把研发投入当作一种投资,形成的专利技术算作公司的“无形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期的利润会好看一些,因为钱没被当成费用花掉,而是变成了资产。
另一种叫“费用化”,就是蔚来现在做的,把研发投入全部算作当期的成本费用。
这样做,账面上的亏损数字会非常巨大,显得公司很不赚钱,但好处是极度保守和稳健。
它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玩那些虚的,不靠把研发成果包装成高价资产来美化报表。
这样做可以避免未来因为技术过时导致资产价值大幅缩水,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风险。
李斌之所以敢这么做,并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出来,核心原因在于蔚来坚持的“全栈自研”战略。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说白了就是,一辆车上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等等,蔚来都要自己从头到尾研发一遍,不依赖外部供应商。
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因为它意味着难以想象的资金投入和巨大的失败风险。
我们看到蔚来亏损上千亿,很大一部分钱,就是交了这条路上的“学费”。
但这条路一旦走通,回报也是巨大的。
它能让蔚来建立起自己独一无二的技术壁垒,就像苹果公司一样,硬件软件都自己说了算,不受任何人牵制。
这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意义都非同小可。
我们总说要突破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蔚来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比如他们已经量产上车的自研5纳米智能驾驶芯片,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实打实地的中国高端制造的体现。
所以,当我们把这些都联系起来看,李斌的逻辑就清晰了。
他把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把专利记成“白菜价”,实际上是在向市场,尤其是向那些有长远眼光的战略投资者,比如一直力挺他的合肥市政府传递一个信号:你们别看我们现在账面上亏得多,但我们没有一点泡沫,每一分钱都砸在了看得见的技术和未来上,我们的地基打得非常牢固。
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极端自信。
他是在进行一场豪赌,赌的是只要技术足够领先,能够真正建立起护城河,前期的所有亏损,市场最终都会加倍补偿回来。
特斯拉当年也是连续亏损了十几年,才最终迎来了辉煌。
李斌也常常拿特斯拉来举例,言下之意是,请大家多一点耐心。
而从结果来看,他的这套说法确实起到了作用。
就在他发表这番言论后不久,之前就给蔚来“续过命”的合肥国资,又果断砸了近三十个亿进去。
这说明,有人看懂了蔚来这盘大棋,并愿意为这个关乎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梦想,继续下注。
当然,这条路风险极高,也并非所有走上这条路的企业都能成功,前阵子陷入困境的哪吒汽车,之前也号称投入上百亿搞研发,但最终还是遇到了麻烦。
所以,蔚来这场用千亿亏损换未来的豪赌,最终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