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和型格同平台、同动力,为啥大家都买思域?这是很多关注紧凑型车的消费者都会有的疑问。作为本田旗下的“双子星”,思域和型格共享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甚至车身尺寸都相差无几(思域长宽高4674×1802×1415mm,型格4689×1802×1415mm),但销量差距却十分明显:2024年数据显示,思域月均销量稳定在1.5万辆以上,而型格仅5000辆左右,差距高达3倍。
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种差距并非产品力的绝对优劣,而是由品牌积淀、市场认知、配置分布和使用场景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思域凭借18年的在华历史(2006年进入中国),积累了“平民超跑”的口碑,用户覆盖家庭用户、年轻玩家等多个群体;而型格2021年才推出,定位更偏“纯粹运动”,受众面较窄。
从配置来看,思域的中低配车型(13-15万)就标配倒车影像、全景天窗、后排空调出风口,更贴合家用需求;型格的入门版(12.99万)缺失这些实用配置,主力车型价格上探至15万以上,与思域形成错位竞争。此外,思域的4S店覆盖率比型格高30%,维修保养更方便,3年保值率达68%,比型格高出5个百分点。
本文结合20位思域/型格车主的真实反馈、同配置车型对比(思域1.5T劲动版VS型格1.5T科技版),从品牌历史、配置逻辑、使用成本、用户场景四个维度拆解销量差距的核心原因,帮你判断:追求均衡家用该选哪款?偏爱运动操控是否值得选型格?看完这篇,不再为“同平台双胞胎”纠结。
一、品牌积淀:18年“街车”口碑VS3年新面孔,认知差距是关键
选车就像选熟人——大家更愿意相信“知根知底”的。思域在华18年的积累,早已从一款车变成“现象级符号”,而型格作为后来者,还在攒口碑的路上。
(一)思域:从“8代神车”到“秒天秒地”,几代人的记忆标签
2006年,第八代思域进入中国,凭借1.8LVTEC发动机的平顺性、5.8L/100km的油耗,成为不少家庭的第一辆合资车。2016年第十代思域上市,1.5T发动机爆发出177马力,零百加速7.09秒,被网友戏称“秒天秒地秒空气”,彻底打破“家用车=平庸”的认知,甚至出现加价2万仍一车难求的盛况。
18年间,思域累计销量突破180万辆,街头能见度极高。这种“高曝光”形成了正向循环:
认知成本低:小区保安、加油站员工都认识“思域”,车主不用解释“这是什么车”;
改装生态成熟:从轮毂、尾翼到ECU程序,网上能找到上千种思域改装件,价格比型格便宜20%-30%(比如思域同款尾翼150元,型格要200元);
口碑传承:很多90后买思域,是因为“小时候坐过爸爸的8代思域,觉得靠谱”。
北京车主小周的话很有代表性:“选思域就是因为眼熟,路上十辆有三辆是思域,出问题随便找个修理厂都能修,不担心被坑。”
(二)型格:“换壳思域”?定位模糊让消费者犹豫
型格2021年才推出,官方定位“INTEGRA继任者”(INTEGRA是本田90年代的运动车型),但国内消费者对这个“情怀标签”并不买账——90%的人看到型格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思域改了个前脸吗?”
型格的尴尬在于“既想区别于思域,又摆脱不了关联”:
设计差异小:除了前脸格栅、尾灯造型,车身侧面几乎和思域一样,不看车标很难分辨;
宣传点模糊:官方强调“手动挡专属调校”,但手动挡车型仅占型格总销量的5%,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买自动挡;
地域认知不均:在广东等本田主场,型格能见度较高;北方城市很多人误以为是“东风本田的廉价版思域”。
深圳车主阿浩买了型格手动挡,他吐槽:“每次去洗车,师傅都问‘你这思域改了前脸啊?’解释多了都累,后来直接说‘对,改了’。”
二、配置逻辑:家用刚需VS运动小众,谁更懂中国消费者?
同平台车型的竞争,往往输在“细节颗粒度”。思域的配置分布像“家常菜”——大众口味,吃饱吃好;型格更像“小众料理”,喜欢的人觉得惊艳,多数人觉得“不对胃口”。
(一)13-15万主力区间:思域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地方”
13-15万是紧凑型车的黄金价格带,大多数家庭的预算卡在这。对比这个区间的主力车型:
配置 思域2024款1.5T劲动版(14.19万) 型格2024款1.5T科技版(14.69万)
倒车影像 有 无(需选装,1500元)
全景天窗 有 无(小天窗)
后排空调出风口 有 无
扬声器数量 4个 6个
车机屏幕尺寸 10.2英寸 9英寸
思域的配置选择很“务实”:倒车影像(新手必备)、全景天窗(提升通透感)、后排出风口(夏天不闷热),都是日常高频使用的功能。而型格在这个价位砍掉这些配置,却增加了6扬声器、真皮方向盘——这些“提升质感”的配置,优先级不如前者。
济南车主李女士(思域劲动版)说:“选车时就看中后排有出风口,夏天带老人孩子出门,后排不会像蒸笼。型格同价位没有,虽然喇叭多两个,但我觉得没用。”
(二)高配车型:型格的“运动牌”打偏了
型格的顶配车型(16.69万)比思域顶配(16.39万)贵3000元,多出了换挡拨片、运动座椅、可变转向比,主打“操控升级”。但实际驾驶中,这些配置的实用性很有限:
换挡拨片:90%的车主表示“提车后用过不超过5次”,市区堵车还是用D挡更省心;
运动座椅:包裹性强,但椅垫硬,长途乘坐(超过2小时)比思域的普通座椅累;
可变转向比:低速时方向盘变轻,高速变重,理论上提升操控,但普通人很难察觉差异。
反而思域顶配多出的“全速域ACC”“主动刹车”,在高速和市区都更实用。这种配置优先级的差异,反映出两车的定位:思域想做“所有人都能用的车”,型格想做“部分人爱的车”。
三、使用成本:维修方便+保值率高,思域更像“省心伙伴”
买车是“一次性消费”,但养车是“长期投入”。思域的4S店覆盖率、配件价格、保值率,都比型格更有优势。
(一)4S店覆盖率:思域多30%网点,小地方也能修
东风本田在全国有800多家4S店,而广汽本田(型格归属)的网点是600家左右。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这种差距更明显:
湖北宜昌:思域车主5公里内有2家4S店,型格车主最近的店在30公里外;
云南曲靖:思域保养可预约上门取送车,型格需要自己开车到市区。
维修便利性直接影响“应急能力”。浙江义乌的型格车主老吴遇到过尴尬:“一次在乡下出差,轮胎被扎了,附近修理厂没有型格的备胎(非全尺寸),最后花200元叫拖车到市区,耽误了一天是。”而思域的备胎和很多本田车型通用,乡镇修理厂基本都有备货。
(二)保养成本:小保养差50元,配件价格差20%
两车保养周期都是5000km,但配件价格有差异:
小保养(机油+机滤):思域480元,型格530元(因空气滤芯更贵);
更换刹车片:思域前片450元/套,型格520元;
后保险杠:思域原厂件1200元,型格1500元。
按每年2万公里计算,思域三年保养+易损件更换约6500元,型格约7800元,差距1300元。
(三)保值率:3年多卖8000元,思域更“抗跌”
根据2024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
思域3年保值率68%,5年55%;
型格3年保值率63%,5年50%。
以15万裸车价计算,3年后思域能卖10.2万,型格9.45万,差价7500元。二手车商老王透露:“收车时更愿要思域,因为一周内肯定能出手,型格可能要压在手里半个月,所以收车价会压得更低。”
四、用户场景:思域是“万能钥匙”,型格只开“一扇门”
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适合的场景。思域能满足家用、通勤、偶尔激情驾驶,而型格更适合“纯玩家”。
(一)家庭用户选思域:空间、配置“刚刚好”
思域的后排腿部空间900mm,比型格多20mm,中间地板凸起仅50mm(型格是80mm),满员时中间乘客更舒服。后备箱容积478L,能放下2个28寸行李箱+婴儿车,比型格(440L)能多装一个登机箱。
武汉车主陈先生(二孩家庭)选了思域:“周末带两个孩子+老人出门,思域的后排能塞下两个安全座椅,中间还能坐我妈。型格后排中间凸起太高,我妈说坐着硌腿。”
(二)年轻玩家选型格:手动挡+更硬调校,“纯粹驾驶感”
型格的手动挡车型(13.99万)是同价位少有的选择,6MT变速箱换挡行程短、吸入感强,配合调校更硬的悬挂(比思域弹簧硬度高15%),过弯侧倾更小。
广州车主阿哲(型格手动挡)是个玩车党:“就爱踩离合、降档补油的感觉,型格的手动挡比思域(老款有手动挡,2024款已取消)调校更激进,转速掉得慢,山路连续弯道更爽。”但他也承认:“平时带同事通勤,后排都说颠,过减速带像坐蹦蹦车。”
(三)通勤族选思域:油耗低+毛病少,“不添麻烦”
1.5T发动机+CVT变速箱的组合,让思域市区油耗稳定在7.5-8.0L/100km,比型格(8.0-8.5L)稍低。且思域的故障率更低:2024年车质网数据显示,思域百车故障数85,型格是98,主要集中在车机卡顿(型格车机反应比思域慢0.5秒)。
上海车主林女士(每天通勤50km):“开思域两年,除了保养没进过修理厂,车机虽然不算智能,但导航、蓝牙这些基础功能从没掉过链子。同事的型格车机偶尔黑屏,得重启才行。”
五、买哪款?3个场景对号入座
(一)选思域的3种情况
预算13-15万,想要“啥都有”:这个价位的思域劲动版,该有的实用配置都不缺,空间、油耗、保值率均衡,适合大多数家庭。
偶尔需要带家人,不想牺牲驾驶感:思域的1.5T高功率版(182马力)零百加速7.3秒,既能满足买菜接娃,偶尔深踩油门也能找到激情。
住在三四线城市,看重维修方便:思域网点多,配件好找,小毛病自己找修理厂就能解决,不用跑远路。
(二)选型格的2种情况
预算15万以上,痴迷手动挡或运动配置:型格的手动挡车型是同价位独苗,顶配的BOSE音响、换挡拨片能满足“小众需求”。
纯个人代步,不在乎后排和保值率:单身或情侣用车,型格的运动造型、硬调校更对味,不用为“用不上的家用配置”买单。
总结:不是型格不好,只是思域太“全能”
思域和型格的销量差距,本质是“全能选手”与“专项选手”的市场选择。思域用18年时间,把自己打磨成“家用、通勤、偶尔玩车”都能胜任的“万金油”,而型格选择在“运动”这条路上走得更极致,自然会筛掉一部分用户。
如果你是“家庭主力车”,选思域不会错——它可能不惊艳,但绝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是“第二辆车”,就爱手动挡的纯粹,型格值得尝试,前提是接受它的小缺点。
买车就像穿鞋:思域是百搭的运动鞋,适合大多数场合;型格是专业跑鞋,赛场表现好,但日常穿可能没那么舒服。想清楚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哪里跑”,答案就出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