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吉利在智能座舱领域丢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原本大家觉得车机智能就是多会说几句话,几个语音指令,也打发了这么多年。但这次,吉利掀桌子了——传统那套没AI的智能座舱直接砍了,甩出行业第一个能真正称得上“懂你”的AI座舱,还扬言今后老车型也能装“AI大脑”,不再让新老用户落差大得像南北极。
现场发布的“AI座舱”,内核是吉利全球首个可大规模上车的超拟人智能体Eva,加上一套名叫Flyme Auto2的全新操作系统。这俩一搭配,整个智能座舱好像突然有了嘴、脑子和情商,能在你随口说一句“今天有点累”时,默默帮你把氛围调成舒适模式,还放上舒缓的轻音乐。要是谁爱吃辣,它排队给你推荐辣菜,连你挑座位的毛病都记得清清楚楚——下次你要订餐,自动帮你备注靠窗。
这些以前觉得只有老朋友或者对象在乎的小事,现在吉利的AI管家也上心了。背后不只是算法厉害,是吉利把星睿AI大模型、阶跃星辰语音大模型跟流动记忆大模型捏在一块儿,不只懂普通话,四川话、粤语一样能打。你要甜美漂亮点的语气,还是喜欢陪你瞎扯幽默模式,统统随便切换。相当于你的座舱能变成你梦想的“分身小跟班”,还不带烦你的。
这份懂你和聪明,不是光靠一张嘴。吉利说,这全靠他们一云一端两个“脑子”撑着:云端星睿中心2.0,算力干到23.5 EFLOPS,反正在国产里排头;车上的AI Box也“脑瓜”不小,200TOPS顶级NPU算力,再加200GB每秒带宽,老车加个这个AI Box也能跟新车一样智能。你要是半路启动升级,还能直接OTA,原车主体验不掉队。
至于Flyme Auto2,不是给你换个卡通主题就交差。这系统直接给你上实时桌面,车况、天气、路况一屏摸清。壁纸会跟车速和电量动起来,不像以前那张死板背景。导航直接支持3D融合,新加了借道超车、急刹预警那些安全提醒。让出门不仅省心,还心里有底。
第一波享受这项黑科技的是领克10EM-P和吉利银河M9。其他符合硬件的老车,后续也能OTA升级。吉利算这回把用户权益拿捏住,不再是“新三年老三年,换代还要再三年”。
其实说到底,大多数人买车,十有八九对智能座舱早有点疲了。一问语音助手,还是那套板上钉钉的答非所问。吉利搞得这大模型叠大模型,全行业第一个上车,不是光挂个AI名头。“懂你”二字,得让用户真的在用车里,时时处处感受到自家车的“用心良苦”。
不信你想,谁没跟导航、生硬小助手闹过别扭?原来车机就是个大号电视遥控,飞快反应还得靠主人的手。车厂嘴上讲懂你,结果落地成了一堆菜单和回复:“您说的是……请再说一遍。”有的甚至直接宕机,情绪识别全靠人类自己感受。吉利这套,真正让AI像个管家,又不像管家那么端着,是个“帮你解闷、陪你聊天”的同路人。
而且这次的AI座舱,也不让老用户吃闷亏。别的品牌上下代割裂,每次升级都让一堆老车主变“时代的眼泪”。这次吉利硬是靠AI Box做到“新老通吃”,让老车型得到大脑加速器,省了一次“忍痛割爱”。说到底,汽车智能化拼到头,谁能把蛋糕分给每个车主,谁的口碑才扎实。
不只是用户体验,这套AI座舱未来很可能会变成人和出行工具交互的新范本。以前大家追硬件、追参数,总觉得零百加速、芯片算力能打才是真实力。可现在,智能化和用户感知占了半壁江山。你会不会认得四川话?能不能顺着话茬哄人?导航是不是比老司机还聪明?这些,都成了车企要扎扎实实答卷的新题。
有意思的是,吉利还把AI座舱比作“聪明会思考、有温度的伙伴”。过去你说“出门聚餐,朋友爱吃辣”,系统能记下来,下次直接主动帮你安排;“喜欢靠窗”,不用你第二遍再叮嘱。放在手机上,这叫“智能助手”;放进车里,就是“出行小军师”。而且这些贴心还可以定制,你喜欢呆萌型、知性型还是冷幽默那挂,全凭个人口味,真正实现“座舱千人千面”。
其实,吉利这套座舱的背后考验,不只是把AI算力堆上去。行业里“参数通天”的多了去了,关键还是要算法落地、智能体回归生活细节。星睿大模型、阶跃星辰语音模型、流动记忆模型,这些名字听着带感,说白了还是要能照顾到各种方言、情绪、日常琐事。只有这样,家长里短、食衣住行、喜怒哀乐,才能变成车里和你一起过日子的“无形朋友”。
平台底层的进化,也让这座舱能长久升级。像Flyme Auto2,不只修修补补,而是整套交互换新。信息桌面跟车行状态、天气联动,随时待命。壁纸随速度起舞,没准开长途你还觉得治愈。3D地图加安全预警,也不是画蛇添足,新司机、老司机都用得上。哪天你应急变道、遇到前车急刹,这座舱比你好半秒给出提醒,说不定能帮你躲下一场小风险。
AI座舱的普及,大概会让以后开车“人机较劲”的尴尬画风慢慢消失。以前车里智能助手不是废话连篇,就是冷冰冰的罐头音。吉利这样做下去,年轻人会不会因为AI选车,老用户会不会因此留下买单,都交给市场说了算。但有一点,体验一旦提升,人的口味就刁钻。被“理解”过后,再回去用平庸座舱,多半觉得索然无味。
用行业的话说,智能汽车的竞争早就不只在螺丝起子和钢铁件之间博弈了。以前一个内饰格局能吹上三年,今后谁能把AI玩到车里、把用户感受做到到位,谁才是“王炸”。吉利这波杀进来,国产品牌的“军备竞赛”又多了个新赛点。
最后画个句号,人和车的故事演到今天,智能化才刚刚开场。真正“懂你”的那台车,或许已经在路上。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