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

德国专家:中国人究竟知不知道,电动车比汽车污染更严重

最近,德国环保组织发布了一份爆炸性报告,将中国电动车推上了风口浪尖。报告称,在中国煤电支撑下,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有时竟然比传统燃油车更高。这一言论没等灰尘落定,欧盟就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达38%的惩罚性关税。欧美突然集体关心起中国天空的PM2.5,难免让人怀疑,这场环保争论背后,是否藏着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的战略算盘。

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有驾
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有驾

欧盟委员会的数据也跟着上场作证:如果用中国电网充电,有些电动车的碳排放确实可能超过欧六柴油车。这说法乍看吓人,仿佛“中国制造”又一次成了环境的代名词。但凡事怕就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国际能源署的另一份报告却像给飘忽不定的舆论泼了一桶冷水:中国2023年新增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占据了全球60%。换句话说,整个地球新增的绿色电力,有半壁江山源自中国。清洁能源转型的速度,甚至让欧洲自己都感叹“来不及了”。

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有驾

可惜的是,德国汽车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似乎不愿跟上这股“碳中和快车”。他们在引用数据时,偏偏只拎出2019年煤电占比高峰,却故意忽略了2023年已降至56.2%的新数据。难道四年间太阳就没升起,风也不刮了?正如有些人做选择性失明,为的不过是强化“中国产品污染重、德国产品环保好”的既定印象罢了。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看一组大众集团的内部财务数据显示,其电动车生产成本比比亚迪高出35%。也就是说,价格打不过,技术拼不过,只好把环保做成挡箭牌,祭出“环保门槛”来翻盘。这种科研“新帽子”摇身一变,成了正经八百的新型贸易壁垒。

当我们聚焦于“谁更环保”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宁德时代已在慕尼黑投产电池回收工厂,把电池材料的再生利用率提升到惊人的95%。德国媒体对此大多三缄其口,很少报道相关消息。可惜他们对中国“老破小”小区里的收废品大爷是何等敏感,对中国企业在自家门口搞绿色循环却视而不见——缘何如此选择性失聪,实在让人感慨。

实际上,一场关于电力结构的舆论战,不过是德国学界和产业界共同演绎的“守旧派合唱”。他们一边高呼环保,一边忘记了工业革命的本质。技术革命的到来总要惊扰既得利益。正如当年工业革命初期,英格兰街头的马夫们痛骂蒸汽机“恶魔机器”,最后还不是被历史无情淘汰。今天的柴油车、内燃机,不过是在给未来的电气化让道。

更有趣的是,在慕尼黑的街头,来回穿梭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早已习以为常。当地居民早就关心自家的空气能否清新,呼吸道是否少了咳嗽,而不是500公里外哪座发电厂有多大碳排放。环境问题看似无国界,其实人人都很现实——近处的烟尘才是直接的敌人。

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中国正在以远超全球预期的步伐推进清洁能源革命。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无论是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还是整车产业的全链条绿色化,中国都在实打实地减少碳足迹。再回头去和上世纪的欧洲比拼“比谁更清洁”,多少有几分时光剪影的味道。

归根到底,这场电动车环保罗生门,成了欧美为自身产业升级缓慢找的辩解。以环保为幌子,筑起非关税壁垒,是为最后的自保。问题是,历史不会被偏见和壁垒所阻挡。中国电动车的崛起之势,如同当年机织厂的轰鸣;迟滞只能带来更大的落后。

电动车究竟清不清洁?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技术是不断演进的,问题是看你敢不敢和现实对话,而不是拿着老黄历自我安慰。等有一天,德国街头柴油车消失的时候,你会发现,最担心电动车“道德洁癖”的那帮人,可能早就是比亚迪的车主。

德国专家质疑电动车环保,欧盟征收关税,中国加速清洁能源转型-有驾

所以,德国专家问:中国人知不知道电动车可能比燃油车污染重?但更值得反问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真的准备好拥抱下一个时代了吗?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