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这事儿听着有点魔幻,但确实发生了。
特斯拉那个长得像外星飞船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它最便宜的版本,上市才五个月,就被官方悄悄“砍掉”了。
不是卖断货,而是根本没人买,直接停产。
这操作,连很多老特斯拉粉都看傻了眼。
这事得从头说起。
Cybertruck这车,从2019年发布那天起,就是个话题制造机。
发布会上,马斯克拿大锤砸车窗,结果玻璃当场裂了,成了互联网经典表情包。但甭管怎么说,当时那棱角分明、不锈钢车身的造型,确实把大伙儿都震住了。
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儿虽然怪,但够酷,够未来,纷纷掏钱下订。
特斯拉自己也放出风声,说预订量早就突破了一百万辆。
一百万啊!听着就吓人,感觉这车要卖疯了。
马斯克更是信心爆棚,放话说工厂要开足马力,一年最少干出25万辆,弄好了奔着50万辆去。
这架势,摆明了是要把电动皮卡市场一口吞下。
可现实,啪啪打脸。
车是真造出来了,也真交付了。
可一 看销量,大伙儿都懵了。
说好的百万订单呢?
怎么一年下来,只卖出去了大概两万辆?
这数字,连原定目标的零头都不到。
别说25万、50万了,连十分之一都没摸着。这落差,比发布会那天碎掉的玻璃还彻底。
为啥卖不动?
原因其实挺简单,就俩字:不值。
首先,价格贵了。
最早吹风的时候,特斯拉说这车起售价只要三万九千九百美元,听着挺亲民,工薪阶层努努力也能上。
可真等到交付,好家伙,最便宜的版本直接干到了八万美元。
这哪是亲民,简直是“劝退”。价格直接翻了一倍还多,搁谁谁不懵?
其次,配置缩水了。
光贵也就算了,问题是东西还给减配了。
当初发布会上吹的那些牛,什么超强性能、豪华内饰、黑科技配置,到了实车上,或多或少都打了折扣。
电池没那么大了,内饰没那么精致了,一些承诺的功能也没了。消费者一看,这不就是“加价减配”嘛!
心里肯定不爽。
特斯拉自己也急了。
眼瞅着销量上不去,产能又在那摆着,总不能让生产线闲着吃灰吧?
于是,今年四月份,他们祭出了一个“大招”——推出一个更“便宜”的版本,后轮驱动版,简称RWD。
价格从八万刀降到了七万刀,便宜了一万块。特斯拉大概觉得,这一万块的差价,足够吸引那些犹豫不决的买家了。
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简直是灾难。
为了把价格压下来,特斯拉对这个“便宜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瘦身”。
他们不光是把四驱改成了后驱,少了一个电机,动力和通过性肯定受影响。更要命的是,他们把一些真正影响日常使用体验的核心配置给砍了。
比如,主动空气悬架没了。
这玩意儿对一辆皮卡来说有多重要?
它能让你在城市里开得舒服平稳,也能让你在野外把车身抬高,轻松通过坑洼路面。
没了它,这车就从一个“全能战士”变成了一个“偏科生”。
再比如,电动后斗盖没了。
皮卡的后斗是干嘛的?是拉货的!
一个能自动开合、密封性好的后斗盖,不仅能防风防雨防晒,保护你拉的货物,还能提升整车的美观度和科技感。
现在没了,后斗直接敞着,实用性大打折扣,看着也寒碜。
最离谱的是,连后斗的电源接口都给取消了。
这是干啥用的?
想象一下,你在野外露营,想用电饭煲煮个饭,或者给电动工具充个电,这个接口就是你的“生命线”。
没了它,皮卡的工具属性就废了一半。
说白了,特斯拉为了省这一万块钱,把一辆皮卡最核心、最实用的功能给阉割了。
这就好比你去买手机,厂商说给你便宜五百块,但代价是砍掉摄像头、砍掉指纹识别、砍掉快充。
你会买吗?傻子才买。
所以,结果可想而知。这个七万美元的“便宜版”Cybertruck,上市之后,几乎无人问津。
专业汽车媒体Electrek直接爆料,说“几乎没有人订购这款后轮驱动版Cybertruck”。
特斯拉官网的配置器里,这个选项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连个告别仪式都没有。
消费者不傻。
原本想买Cybertruck的人,本来就是冲着它的独特设计和科技感去的,属于比较小众、比较“发烧”的群体。
这群人,要么不买,要买就买个痛快,买个顶配,把所有功能都体验到。
你让他们为了省一万块,放弃掉那些真正提升体验的核心配置,他们根本不愿意。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够以后自己加装一个后斗盖的。
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其实挺深刻的。
第一,别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市场是聪明的,尤其是现在信息这么透明。你搞“加价减配”,或者为了降价而粗暴地阉割核心功能,消费者一眼就能看穿。
他们不会为你的“精打细算”买单,只会用脚投票。口碑一旦坏了,想再拉回来,比登天还难。
第二,产品定位要清晰,别自己打自己。
特斯拉推出这个“便宜版”的初衷,可能是想下沉市场,吸引更多预算有限的用户。
但问题是,你砍掉的那些配置,恰恰是皮卡用户最看重的。
你吸引来的,可能根本不是你的目标客户;
而你原本的目标客户,却被你这个“阉割版”给恶心跑了。
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情怀和噱头不能当饭吃。
Cybertruck的设计确实独树一帜,发布时的热度也确实高。但汽车终究是消费品,是工具。消费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值不值”这个最朴素的问题上。
光有炫酷的外表,没有扎实的、符合预期的产品力支撑,再高的热度也会凉透。
现在,Cybertruck又回到了只有全轮驱动版在售的状态。那个七万美元的“入门梦”,只做了五个月就醒了。
特斯拉接下来会怎么办?
是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把承诺的配置补上,还是继续在价格和配置上玩“跷跷板”?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车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赛道,没有那么多“皇帝的新衣”可以穿。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挑剔。
任何试图耍小聪明、玩套路的厂商,最终都会被市场无情地教育。
特斯拉这次“五个月闪退”的操作,给所有车企都提了个醒:
别总想着怎么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钱,多想想怎么把产品做到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这才是长久之计。
说到底,做生意,还是得讲良心,讲诚意。把用户当傻子,用户就会让你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傻子。
Cybertruck的这场“小挫折”,或许能让特斯拉冷静下来,重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一辆好车,什么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毕竟,车是人造的,也是给人开的。
脱离了“人”这个核心,再炫酷的科技,再前卫的设计,都只是空中楼阁。
希望特斯拉能从这次不太成功的“价格实验”里学到点东西,别再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儿了。
消费者,都在看着呢。
(全文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