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灯光下,一辆方盒子轮廓分明地停着,银灰色的车漆反射出工业冷色的光芒。有人推开驾驶座车门,动作优雅又笃定,仿佛这个近5米长、两米宽的庞然大物只是日常随手操作的“玩具”。旁人难免多看两眼——这是谁家的新SUV?又是谁在卷出“价格炸裂”的牌局?如果你是那个要在17.98万预算里选车的人,会不会也好奇,眼前的这只“豹子”到底是什么底气?
不久前,比亚迪方程豹的新成员钛7正式上市。四个版本,起售价17.98万元,顶配不到22万。用一句话形容,钛7像那种面瘫的高分学霸,出场自带不屑情绪:“旗舰标配我全有,越野、家用、科技、智能,你随便挑。”你甚至没法跟它讨价还价——一口价压死人。
以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视角:本轮事件的看点主要在于两个字,“罕见”。一台自带越野底蕴的中大型SUV,标配后五连杆、双叉臂、云辇车身控制,前后通风加热座椅,一坨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HUD、车载平板、无人机系统、各种潮改包,再塞进20万以内。通常,在合资车展台上,你得往三四十万里扑腾,才有资格互喊“同级对标”。但钛7悍然插队,定价下探、配置上扬,操作风格接近裸奔——当然,这是产品经理给自己削利润留口碑的剧本,和消费者半毛钱关系没有。
价格“炸裂”的戏码,不新鲜。但钛7把一大堆高感知度装备装进基础配置,多少还是搅动了池水。中国车市这些年的卷法,已经见怪不怪。17.98万的钛7,其实像菜市场里忽然出现了全网比价最低的完善版家庭豪华SUV套餐:空间有,实用有,点缀科技、智能、安全,连面子都顾到了,适合带着几代人全家总动员,甚至能应付突然的躁动越野体验。
细品配置就能明白这局棋怎么走的:
- 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让底盘强度和乘坐体验超越了一票竞品。
- 车身尺寸、空间表现无可挑剔,70.9%“得房率”让钛7像个地产商的梦中情SUV,乘客半站立都能伸腰。
- 全车座椅真皮、通风加热,似乎把五一长假的公路拉锯战都想明白了,“什么叫舒服”,厂家太懂了。
- 灵鸢智能无人机系统、电吸尾门、26寸抬头显示、比亚迪Pad、各种游戏手柄,潮改方案一大票,“主流潮人家庭”想玩什么,产品经理都早买好单。
- 更不用说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高速爆胎辅助稳定,一个字“稳”。
这里面技术亮点不少,比如新一代DM平台的全速域轮端解耦,让纯电、混动、油耗、四驱,都能无感切换,搞得动力和节能像按心情变魔术,又比传统油车下场打球成熟从容。12种地形模式、9个气囊安全笼筐,把一辆“家用SUV”的可能性推向天花板。
说到这,你大概以为“这还是买发动机送车壳的套路”吧?但市场现实比冷笑话还扎心:方程豹的豹5、豹8是“铁汉型”,钛3玩轻越野,钛7则瞄准了递增的“城里人下乡”和“多场景混用”。厂家野心不掩饰:想装下每一个想要兼顾家用、越野、时尚、科技的中国家庭。
不过,冷静点看,“价格炸裂”,终究不是神灯许愿。这波卷法,实际是一种技术厚积下的价格突围。新能源红利加上自研技术才敢这么玩;即便这样,钛7的核心部件和场景能力还要经受市场检验。适配能力如此宽泛,必定面临“万金油不够专精”的质疑。不是所有账面数据都能和真实体验划等号,ADAS系统、云辇底盘,再高端也会撞上用户本身的“驾乘习惯壁垒”。
讲道理,车企“窝里斗”到这个地步,堪比刑侦剧的“真凶争夺”。数据好看,15万台豹系累积交付也让人侧目。但钛7能否如愿以偿?市场也和我们这些法医一样,永远有二次复盘的惯性。着急盖棺定论的,多半栽在只看表象。
当然,如果你是预算有限,又天生反感“人均百万豪车滤镜”的实用党,钛7简直像是厂家“破防式讨好”——全都给你装上了,生怕你挑刺。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过于“面面俱到”,也容易让人怀疑,哪一面会因为太慷慨而打折扣?安全到底靠不靠谱?智能辅助驾驶真遇险情时,是不是会“耍个懒”?潮改、无人机、游戏系统,这些花活究竟能被用户长期用起来,还是只是一句“好酷”的吹水?
车圈卷到这地步,价格战的尽头如果不是利益博弈就是技术军备,最终谁的笑到最后还得看消费者的钱包和复购。产品经理和消费者谁更“鸡贼”,这本身也是场零和游戏。
有人问,这会不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跃进开端?或者某一天回看,是不是只适合特定用户的“短期红利”?在当下这个节点,谁都无法给出确定结论——唯有等时间的耐心检测,和市场的无情打分。
如果你眼里只有参数和价格,钛7的确“炸裂”。但如果你更在意长时间稳定的真实体验,你愿意押注给这样一台急于“什么都给到”的全能车吗?或许所有的答案,都要等15万公里后,听下第一批用户在路边换轮胎时的吐槽。
没人愿意自己买到的,是行业剧烈内卷下,最先“牺牲体验”的那一块“卷边地毯”。好了,说一千道一万,轮到你决定。如果你有17.98万,会冲动买单,还是继续围观下一个更“卷”的新物种?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