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威马汽车这次高调宣布复活,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但也没有多少乐观。为什么呢?有些事情其实不用拐弯抹角,先把话撂这:新能源车的江湖,从来不讲“复活”这个词儿。你要是真死了,再想翻身,几乎等于中彩票还顺带娶一媳妇、再抱一儿子的难度。可为啥还是有人愿意再赌一把死灰复燃?
咱们先想一个问题:一家历经破产、负债累累的企业,凭啥还能重头再来?大家都知道,“蔚小理”这些年都混成啥样了,每个都互卷得快成陀螺了。威马本来也曾风光无两,能排到销量榜前几,动不动喊着要上市。可看看这些年,关门停产、欠薪裁员,供应商被拖得都快吐血。最后只能靠法院拍板,债主们围观着,等着看余下的资产是怎么稀里哗啦分掉的。
现在深圳翔飞公司突然跑出来接盘,按白皮书说法,未来五年要实现从年产万台到百万台的大跃进,还要IPO,要出海东南亚、建智慧生态圈。我承认这些目标在PPT里好看得很,可落到工地上一挖,先别说能不能盖楼,连水泥和砖头还在路上堵着呢。
有人问,那这回威马的债务都咋办?咱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未来高楼大厦,也得脚踏实地算一笔账。翔飞拉出十亿资金“堵漏洞”,对比两百多亿的巨债,说是止血都勉强,能不能维持供应链的运转都是个问题。换句话说,这点钱,顶多撑几个月热火朝天的小规模复产,真想大干快上,指望这点“启动资金”,无异于养马不喂草还想汗血宝马满江跑。
再看产品。威马这两款EX5、E.5实际上早就不是主流产品了。今天中国新能源市场卷到啥份上?连A00级小车都搞智能、上快充,360环视、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一大堆“新玩意儿”。威马拿两年前的“老古董”出来复产,这事儿搁在快销品里就跟卖过期牛奶一样。靠降价?可以。可降价能解决续航、车机、智能功能上的落后?靠一堆老用户的口碑顶着,能拦得住新一代消费者拿着钱买“更香”的对手?
我承认老威马车主群体忠诚度还行,有人留言说车还不错,也有很多人抱怨车机死机、网络失联。本来新威马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老用户网络恢复,不为了什么别的是为了“诚信”二字。可是,你看威马方方面面,都透露着一种要急着翻身、赶着复产,至于老用户的感受嘛,还是得排队等候。试问,这种做派,怎么快速建立起口碑?连基本的售后、网络、配件供应都做不好,未来还有啥可期望的?
有人说,威马有新玩家“翔飞”加入,能带活流水线。可我查了查,这翔飞连个基本的整车生产资质都没有,主营业务就是卖车、零售,参保人数为零。不是我多嘴,你让一个商超背景出身的团队来操盘这种百亿级重工制造业,拿什么和比亚迪、吉利、小鹏、蔚来这帮“科班出身”的干?中国车圈哪个不是苦熬出来的?这些年卷技术、卷资金、卷人才,卷到风里雨里。造车新势力还能剩几个?资金链、技术储备、研发能力,缺一样都不行。
而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的心——为什么如今的消费者连5块钱都要货比三家?谁不是精打细算呢?你让他们冒着二次闭店、售后失联的风险回头买威马,这种信任你靠什么弥补?靠“以旧换新”优惠?靠降价?靠情怀?情怀可值多少钱?市场不讲感情的,讲的是产品和服务,哪怕你宣誓再诚恳,也不如一根真金白银的售后保障。
再说规划,威马投了多少人力去搞研发?你看看现在的头部车企,研发部都是“人海战术”,顶尖科学家一抓一把,算法、芯片、智能驾驶,一个细节能卷出八百字方案。你现在从零招人,定十个新产品,两年出五款新车,是不是在天上放风筝?研发慢半拍都要掉队,更别说这种“先还债、再复产、再搞研发”的顺序,根本跑不过别人。
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新能源领域没有哪个倒闭后还能“更生”的例子?原因很简单:新能源企业的护城河早就拉得老远,门槛一次次拔高。要想起死回生,大势所趋也得有新突破。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堪比电子产品,软件、硬件、充电与电池,每一个升级都刷新竞品门槛。你拿着“二手本事”、旧车架、老产品,往堆里一扔,市场不会给你面子,也不会因为你辛苦还债、态度端正就让你一夜成名。
威马的底气,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大家觉得他之前还不错”。可归根到底,企业最厚的底气只能来自产品和创新。行业讲的是硬实力,剩下的全是泡沫。
咱再问一个问题——跟同行打仗,最差的结局是什么?不是输给别人,而是被大家集体遗忘。威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两年自己已经消失在公众视线,等于市场再教育得重新来一次。新能源用户选车不像传统汽油车喜欢认牌子、认历史,更多认的就是配置、智能化和体验。你11万、12万预算选威马和AION、比亚迪、吉利银河、哪吒、零跑,你能找出理由说服用户又为何不买对手?
所以有人说威马“复活”如果真成了,那就是个奇迹。但奇迹有没有发生过?没有。别说中国,全世界新能源车场域里,从来就没有倒闭了还能二次雄起的案例。行业往前跑不像开电视,按个暂停等你回来。你如果指望在原地等市场、等研发、等技术迭代再补票上车,十有八九是补不上。你看,眼下新能源技术一年一变脸,老产品都卖不动,等新威马弄出来新车,市场早变样了。
本质上,威马的问题不是资金、不是债务,甚至不是一时的信心危机。最根上的难题,是落后了三步棋,这局面难破。如果创新能力、产品对标力、人心号召力三张牌都没啥出奇之处,你“复产”就是临时打个补丁,撑不了多远。新能源赛场每天都在更新淘汰,大家都推陈出新,你硬拿历史情怀压场子,最后只能自甘边缘。
所以威马能否创造行业奇迹?我实在想不出有啥必然性。新能源不是拼感情、拼口号的行业,是拼真金白银和硬科技的战场。钱、人才和市场,环环相扣,不给你喘息机会。你要说能不能“复活”,只能说机会微乎其微。真正的奇迹,得看奇才,可威马身上,我现在还没看到。
当然,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被“啪啪打脸”,谁不想行业有新故事,看点刺激点?但眼下,别说行业没先例,连威马自己也没做足准备。至于“历经黑暗再逢春天”的故事,重组、PPT、豪言壮语都不难,难的是在真刀真枪里扫出一条血路。要不怎么说,新能源的热闹,永远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最后问大家一句:如果你是脑子清醒的消费者,你信威马的“复活”吗?用你的真金白银支持一次“重生奇迹”,你愿意吗?我的判断就这么搁这,市场不会以情怀为纲,只认硬实力。威马想搞奇迹?别寄望于好运气,市场只服实力说话。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