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每台车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编码”,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可最近,比亚迪的一纸召回公告,让这个编号背后的故事显得有些不寻常。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披露了一项消息,比亚迪备案了召回计划,涉及了115,783辆汽车。如果你对编号里那些复杂的数字和字母不熟悉,别担心,我们来掰扯掰扯。通常,召回编号由几个关键信息组成,比如 “问题种类 + 年份 + 产品类型 + 顺序号 + 召回方式”。这一串神秘数字解读下来,挺明确:这次行动是国家监管压下来的结果,召回的,清一色都是存在安全问题的车。
状况出在哪儿?说白了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比亚迪的老款唐系列,因为驱动电机的元器件设计欠妥,可能导致“紧急断电”功能出问题,极端情况甚至烧掉电路板。想想吧,纯电动车要断电时居然断不了,这就好比把刹车踏板踩到底结果发现没反应,谁敢开?另一个呢,是元Pro车型的动力电池密封垫装得不到位,导致电池涉水后可能进水,功率一下子掉到底。要是赶上雨季,真不敢想后果。
这两次召回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老款唐的问题来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期。那时比亚迪正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不少核心技术是在飞速试错中跑出来的。而元Pro呢,则是比亚迪爆炸式扩张期的缩影——车卖得多了,问题也跟着上来了。
召回本身不该是件坏事。敢于召回的企业,总比那些碰到问题就装鸵鸟、埋头不处理的靠谱点。问题在于,比亚迪的召回是“被动”的。也就是说,这两次召回是市监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才公布的,说明企业内部的质量监控并没起到该有的作用。
如果你准备买比亚迪的车,不妨留神以下几点——它们能让你更“避坑”:
第一条:绕开扩张期生产的车
比如 2021-2022 年的元 Pro、秦 PLUS,还有 2023 年投产的海豹车型。这些时期可能是品控最不稳定的时候,选车的时候最好多看看已经上市一年,还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产品。
第二条:盯紧核心部件的来源
在选电池、电机的时候可以多问问销售,像宁德时代供应的电池项目就更靠谱一些,电机控制器也最好是用更成熟的英飞凌芯片。
第三条:要质检报告
买车时别光看表面,记得索要车子的生产批次质检记录。特别是电池密封检测和电机性能测试,这两项直接关系到车子的可靠性。
比亚迪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却也在技术和质量控制上暴露了一些问题。或许,推动技术迭代时多盯盯细节,才能让“国货之光”真正亮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