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的二手车市场,路边积着一滩滩泥泞。老李蹲在低洼处,用袖子胡乱抹着本田飞度的车尾标。两年前,这一方小天地还弥漫着“加价三万提车等半年”的香气,现在——飞度的残值挂着“六万急售、可小刀”,老李的表情比这天色还灰。他自语:“以前收日系是抢钱,现在收日系像接飞刀。”鞋面一汪泥水,像是当年丰田、本田、日产三强在中国市场的荣光,一夜之间被无形的洪流冲刷无踪。
2025年7月,日系车市占率首次跌破10%。如果有谁好奇——怎么就在几年之间,曾经的保值神话和加价传说,被砸得连渣都不剩?不妨换位想想:你是否愿意买一台开机需要三秒的“智能”车机,导航要靠支架,语音指令反复喊半天还没反应;而身边那台国产车,八万块起步,全场景语音、8155芯片、OTA远程升级、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要不要换?你会不会换?其实不用我说答案。
说回汉兰达。这个名字在十年前,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的象征。彼时加价两万还需走“熟人价”,仿佛金融产品级别的紧俏。如今,不仅白送精品、送保险,现车现提还优惠三万,依然门前冷落车马稀,某些店主私下恨不能贴钱把库存清掉。本田思域呢?曾经单月飙三万,如今跌到三五千出头。有人形容这场变局是“断崖式坠落”,其实更像一夜老去,只不过这老人穿着的,还是当年那身自诩不破的外衣。
专业角度看,这类暴跌绝非偶然。一环环拆解,每根证据链都写着“锅在谁”。电动化的浪潮,本来早有预警——比亚迪秦PLUS用“油电同价”杀入十万元大关时,那一声闷响,日系系号根本没听见。我查过数据,2025上半年,日系新能源销量只占自己总量5%不到(精确到2.6个位数),同一市场国产电动车渗透已超过一半。再讽刺不过的,是十三年前,大家谈到省油谁都说“买日系混动就对了”;现在一辆比亚迪DM5.0,把老牌混动头牌的油耗打到地板以下,比丰田THS混动还省30%。混动省油变成了落后典范,省油的执念沦为笑柄,凡事都怕比,一比露馅。
智能座舱成了另一道滑铁卢。日系主机厂继承着一股“实用为王”的拗劲,车里什么都讲保守,唯独智能失之交臂。20万的RAV4还配着卡顿的电阻屏,导航、音响靠手动点。对比间,八万块的国产车像放飞的iPhone 15,什么都能通过屏幕、语音一句话办好。某车媒实测,日系车机语音识别率不足60%,国产高端新势力标配98%。这就像算盘要和超级计算机讲硬核技术。你要说是日产、丰田没钱请程序员,未免太侮辱人家体量。这叫“不重视中国人新需求”,宁愿等你来适应,也不改自己逻辑。智能这口气断在半路,日系完全成了“老年机终端”,下一个如果出个按键呼叫功能,说不定还能骗一波怀旧粉。
说到价格体系,真的如骨牌倒塌。本田飞度、日产轩逸,曾经只是低价高质代表,现在成了“同级最便宜”。飞度降价、减配、销量双跌,轩逸直接贴到6万以下,却依旧难卖。日系曾以“保值”自居,如今成了二手车商避之不及的“接盘侠”。CR-V上个月16万收,4S店刚一降价,新车15万现提——亏损速度赛过比亚迪OTA升级。二手车商老李不乐意了:“我们也挺难,倒腾半辈子第一次见翻车这么快。”说句冷笑话,“开不坏的日本车”,结果二手市场先坏给你看。
自救的动作,各厂商都做——但全成了“自宫式折腾”正面教材。丰田赌固态电池,本田推独立电动品牌,日产悄悄上马800V平台,看起来很美,细看不堪。所谓“专为中国研发”,到头来设计由日本主导,产品逻辑脱离本地用户体验。bZ3C和比亚迪合作,硬生生在激光雷达上减配,算力、智驾怎么都绕不过落后两年的坑。更可笑的是,日本总部批一次OTA功能,走一圈要18个月,比亚迪更新周期是一个月。大企业的“慢条斯理”,在技术革命前就是“慢性自杀”。
退一步,假设日系还在等“转型拐点”。现实告诉你——未来五年,日系很可能成为下一个韩系车。2021年韩系就被边缘化了,如今日系的下滑趋势甚至更加迅猛。五年后,日系份额掉到3%-5%,谁会觉得出乎意料?市场在变,“冰箱彩电大沙发”不断拉高用户口味,日系却还在为省油零点几升自我感动。这种错位,大概就跟用马鞭指挥导弹一样天真。
有同行调侃,这不是技术革新的必然,是隔岸观火太久终于被火烧到脚。总结一句,这不是电动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的胜利,而是“对新需求的傲慢与无视”的失败。诺基亚当年也没干错啥,就是全被超速打脸;日系车今天,就是慢慢对号入座。可惜,历史不会为“没做错什么”留情面。
到底是什么让一片辉煌转眼黯淡?技术路径的误判,还是对市场心态的遗忘?如果你是那个决策者,你敢押下所有赌注说“要么我慢,要么你等”?真相,怕不是“慢”决定的,而是“懒”与“倔”拖住了脚。当一切讲究用户体验的年代,还执着用几十年前的套路自保,是对市场、对用户最大的轻视。
也许有人还在等日系翻身。我的答案也很煎熬:技术翻盘未必难,到底,肯不肯变,敢不敢彻底推倒自家这堵围墙?又或者,有朝一日新能源红利消失,市场洗牌完毕,是否会有人怀念当初汉兰达下不来的高价、本田思域难买的日子?这就像一道没人愿意抢答的选择题:“落伍者,是输在技术,还是死在傲慢?”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