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逛车展这事儿吧,本来是冲着看车去的,可一进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我差点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人没看到几辆,腿长的“风景线”倒是先扎堆来了。9月17日这天的武汉车展,与其说是车企秀肌肉的舞台,不如说直接变身“超模T台”。你敢信?连洋模特和“机器人”模特都上场了,这阵仗,是来卖车还是来走秀的?
不过话说回来,咱消费者也不是来看脸的,但你不得不承认,当一个穿高定、踩细高跟的外国超模站在一辆流线型轿跑旁边,那画面感直接拉满。“出片利器”这词儿,用在这时候真不为过。随手一拍,朋友圈点赞爆了,谁还在乎这车百公里油耗多少?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到底是“支棱起来”的品牌自信,还是“车界网红”式的话题炒作?
先说说这些车模。今年武汉车展,各大品牌明显在“颜值经济”上下了血本。本土车模清一色高挑靓丽,走起台步来,走路摇头晃脑,排面直接拉满。更绝的是,还有品牌请来了金发碧眼的洋模特,往那儿一站,气场两米八,瞬间有种“国际车展”的错觉。你说这车卖的是性能,还是氛围感?有时候真觉得,厂商是怕车不够吸睛,干脆请人来“上头”。
但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机器人”模特登场。没错,不是人,是机器人!穿着未来感十足的服装,动作机械但精准,灯光一打,科技感直接顶呱呱。这操作,简直是“打脸”传统车展模式——以前是人看车,现在是机器人看人?还是说,车企想用这种方式暗示:我们未来的车,也这么“智能”?
可热闹归热闹,咱买车的人,最终还得回归产品本身。你看这些车模再美,能帮你省油吗?能提升百公里加速吗?不能啊!所以咱们还是得把目光从“腿”收回来,看看车到底行不行。
拿最近热度很高的比亚迪海豹DM-i来说,外观设计确实支棱起来了,低趴的车头、溜背造型,风阻系数做得不错,关键是,它没靠车模撑场子,靠的是“真香”配置。插电混动系统,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长途也没里程焦虑,油耗还低,燃油经济性这块儿,直接劝退“油老虎”。
再看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这次也来了。没有请一堆车模,就靠极简设计和自动泊车功能吸引人。L2级辅助驾驶体验下来,稳得一批。你让它自己开,它真敢走,车道保持精准,自适应巡航丝滑,智能化这块儿,直接把一众传统品牌甩出两条街。你说它内饰朴素?可人家三电技术顶呱呱,百公里加速快得让你心跳加速,这不比看模特香?
还有吉利星瑞L智擎,油电混动,主打一个“买菜车”也能有高级感。内饰用料扎实,座椅舒适度顶,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不颠。关键是价格够狠,跌冒烟了都不夸张,同级别里性价比直接拉满。虽然没请洋模特,但车主开出去,走路摇头晃脑的也不少。
这么一对比就出来了:请车模的,未必车就强;不请车模的,反而可能“真香”。比如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早就过了靠脸吃饭的阶段,产品力自己会说话。而有些品牌,新车没亮点,只好靠“腿”来引流,短期热度有了,长期口碑呢?天塌了都未必有人心疼。
当然,我也理解厂商的苦衷。现在消费者注意力太难抢了,你不搞点噱头,可能连被看见的机会都没有。可问题是,车展的本质是“车”展,不是“人”展。你请十个车模,不如多讲讲三电技术、安全气囊数量、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这些干货。毕竟,买车是花大钱的事儿,谁也不想买完就“气得蹦起来”。
说到底,车模可以是点缀,但不能成为主角。真正的“装逼利器”,是开出去别人问“这车多少钱”的那种底气,而不是靠旁边站个美女来撑场面。未来的车展,能不能少点“网红味”,多点“技术流”?让工程师上台,让数据说话,让用户体验来打分。
这次武汉车展,车模确实是一道风景,但风景过后,我们更该记住的是车本身。你是想买一辆“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实力派,还是一辆靠“机器人”撑场面的花架子?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