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改变汽车市场格局,中国车企填补俄罗斯空白

#美女#

俄罗斯市场突变局 中国车企如何闯过本土化大考

莫斯科街头的变化令人惊讶。去年还随处可见的中国品牌展厅,今年已有274家悄然关闭。江淮经销商积压8000台库存车不得不七折抛售,有老板坦言利润比去年少了三成以上。这场剧变背后,是俄罗斯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度调整。

政策转向:从开放市场到产业保护

2025年1月起,俄罗斯将进口汽车关税提升至20%-38%,对550万卢布以上的豪华车更是大幅加税。这还不够,8月推出的新版报废税规定,进口车还需额外缴纳售价与采购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车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俄乌冲突改变汽车市场格局,中国车企填补俄罗斯空白-有驾

与此同时,俄罗斯加强了对灰色清关的打击。通过哈萨克斯坦转口的“零公里二手车”路径被彻底堵死,约半数中国车因此难以进入俄罗斯市场。认证壁垒也在加高,所有进口车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检测,费用从5000美元涨到8000美元,周期延长至一年。

本土品牌重获生机

在政策扶持下,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每辆车能获得30万卢布政府补贴,还能提供免息贷款。今年10月,拉达销量达到33251辆,市占率冲至20.1%,重新夺回销量冠军宝座。这一变化凸显了俄罗斯政府推动汽车产业本土化的决心。

俄工贸部部长明确表示:“这些措施就是要推动外资本土化,保护本土产业。”显然,普京政府的目标不是排斥外资,而是筛选出愿意扎根俄罗斯的长期合作伙伴。

俄乌冲突改变汽车市场格局,中国车企填补俄罗斯空白-有驾

分化与机遇

面对政策调整,中国车企出现明显分化。那些只做贸易、不搞本土化的企业遭遇重创。奇瑞上半年出售了俄罗斯部分资产,长安将库存转向中东,江淮关闭了四成经销商。

但早有准备的企业却在这场变局中站稳了脚跟。长城汽车2019年建的图拉工厂,本地化率超过65%,成功规避高额关税还能获得补贴。10月份,哈弗在俄销售26125辆,稳居市场第二。奇瑞收购大众闲置工厂,在圣彼得堡生产Tiggo7Pro,其合资品牌Tenet两个月就销售8632辆,跻身市场前五。

深层次思考

俄乌冲突改变汽车市场格局,中国车企填补俄罗斯空白-有驾

这场变革启示我们,中国汽车全球化不能只靠规模和速度。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得对,必须要靠技术和本土化支撑。俄罗斯市场的变化不是特例,而是中国车企出海必将面对的常态。

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车企在俄总销量仍达57.6万辆,远超同期出口量。这说明本土化生产正在发挥作用,也正是俄罗斯政府希望看到的局面。

那些在俄罗斯市场经历阵痛的中国车企应该清醒:国际市场从来不是捡便宜的地方。普京政府这堂课,虽然疼,但值得深思。未来能在俄罗斯乃至全球市场站稳的,一定是把根扎下去、与当地共同发展的企业。

俄乌冲突改变汽车市场格局,中国车企填补俄罗斯空白-有驾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中国车企需要从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更深度的全球运营。这条路或许更艰难,但却是通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