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车展偶遇问界展台,中国豪华电动车在欧洲观众面前玩了个“反向输出”
一走进IAA 2025的展馆,就被那股混合着电动机低吟和咖啡香的空气包了个严严实实。慕尼黑的秋天还带着点凉意,但赛力斯AITO(国内叫问界)展台,却像开了热风模式——灯光明晃晃地打在几辆黑白相间的SUV上,玻璃柜里摆着电驱系统的切面模型,旁边人头攒动,全是探着头细看细问的欧洲面孔。
说实话,对我们这些在国内逛惯了新能源展会的人来说,这些车不算新鲜——M5、M7、M8、M9从街头到4S店随时都能遇上。但在这里,不少德国观众是第一次见,一副“原来你长这样”的表情,眼神在流光溢彩的灯组、后排大沙发,甚至中控那一整块屏幕间来回扫。
发布会并没有搞什么“欧洲特别款”,更多是在讲问界过去几年在中国的成绩。主持人轻轻一带,屏幕后面浮现了一排数据,大意是这四款车加起来卖得很猛,尤其那台国内叫M9的,全尺寸智能豪华SUV,在中国高端市场上把奥迪Q7、奔驰GLE、宝马X5、沃尔沃XC90这些老牌劲旅都甩在了后头。台下一些德国媒体人面面相觑,像是在试着把“M9”这个陌生的名字跟他们熟悉的豪华阵营联系起来。
近距离看,AITO 9(M9)那种气场确实不输BBA。车身线条很稳,前脸日行灯像一对细长的眉刀,点亮后透着股精致劲儿。虽然发布会上没让大家开,但现场互动区还是安排了车机演示。一个德国小哥坐进驾驶位,左摸摸方向盘上的按键,右戳戳那块超大中控,眼瞳里明显写着“这玩意儿比我家餐桌还宽”。语音助手跟他用英语唠了几句,让周围人发出一阵轻笑——毕竟大多数人没想到中国电动车的智能化,都已经对海外用户说得这么顺溜了。
AITO 7和AITO 5也在旁边亮相。M7是一种很典型的家用中大型SUV姿态,尾部设计厚实稳重,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让不少人蹲进车里试坐;M5则是那种更灵活的中型SUV,造型紧凑,姿态也更运动。M8作为家庭旗舰型,也刚卖了没多久,据说销量表现相当可观。
聊起为什么能在国内卖得这么好,展台的工作人员笑说:“大家图一个省心吧,智能、空间、舒适一步到位,充电又方便,开着不开着都舒服。”听起来很朴实的理由,但在当下中国的豪华SUV市场,确实是能打动人的卖点。过去可能买BBA更多是买个“大牌子”,而现在,很多人开始换算成日常体验的价值——静谧性、动力平顺度、车机好用程度,甚至充电桩的分布密度,这些才是决定钱包走向的关键。
反观德国本土品牌,这几年也开始认真面对智能电动的攻势。有人说,奔驰、宝马都在规划面向中国的六座版本SUV,配置表一个比一个猛,就是怕在这个细分市场被新势力彻底压制。但不管怎样,目前的欧洲豪华车阵营,还是在品牌号召力上有天然优势。你可能对某款电动车再满意,但路人眼里,那个三叉星、蓝天白云、四个圈,依旧是身份符号。不过,符号能不能转化成用户体验,还得看品牌接下来怎么跟进智能化浪潮了。
有意思的是,赛力斯这次明显不是来“卖车”的。更多像是一场面向海外汽车圈的成绩单展示:看,我们在中国高端市场做到了什么,我们的电驱、架构技术已经堆到这个水平了。旁边几个本地工程师模样的人围着驱动系统模型拍个不停,不知道是研究竞争对手,还是单纯觉得这个一体化设计很妙。
我在离开展台前,还碰到一位开Q7来的德国车主,他边刷手机边跟我闲聊:“你们中国的这车,看着不比特斯拉差啊,里面空间比我大多了。”我随口回了句:“不仅空间大,后备箱还能装半个客厅。”他愣了两秒,笑出声来:“真的假的?”
是真是假我也没细说,留了个悬念。毕竟,试过的都懂,没试过的——下次来中国,你自己开开看就知道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