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新纪元 长安天枢智能 重新定义出行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这不是重复。这是承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的声音。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回荡。他说。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
天枢智能。来了。
这不是普通的技术发布。这是新央企的首次科技大秀。更是智能化下半场的战略抉择。随着汽车“新四化”深入。安全风险正从传统物理碰撞。向复杂软件系统和人车交互领域转移。
长安汽车用五年时间。2.4万工程研发团队。打造了这个品牌。
✨ 一、何为天枢智能?泛安全体系打破传统界限
天枢智能。全称“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定位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它的核心。是“泛安全”体系。
从传统狭义的物理防护。扩展为涵盖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隐私安全等的全方位保护。目标?“零事故、零伤亡”。
如何实现?靠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眼明·脑灵·腿快”。
眼明:感知系统。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以及自研的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无盲区死角。即使雨雪、极黑等极端工况。也能精准识别风险。甚至穿透远光灯眩光。提前发现并刹停。
脑灵:智能大脑。融合端到端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每天通过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自主学习。理解并学习长尾场景。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避险策略越用越老练。
腿快:天枢底盘。基于分布式电驱。响应时间低至10毫秒。比人类眨眼快30倍。湿滑路面失控风险降低76%。爆胎瞬间主动稳控方向。0.1秒内修正轨迹。最高支持225公里/小时车速下爆胎不失控。
🔧 二、三大领域落地:96个功能场景与8项行业首发
天枢智能不是概念。它通过62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96个功能场景。其中8项为行业首发。
驾驶辅助:让用户放心用
从“条条规则”到“灵活应变”。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可实时识别风险场景。预判性驾驶。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让车能“读懂”环境。例如窄道通行。可轻松通过拥堵的胡同或弄堂。行车全程实现“动口不动手”。
面对“黑夜+远光灯+行人横穿”的高危场景。黑夜逆光AEB技术穿透眩光。比人眼早两秒刹停。高速上遇到“消失的前车”。增强型AES技术0.1秒内协同转向与扭矩分配。120km/h时速下也稳如磐石。
天枢座舱:让用户舒心享
从交互、音响、显示、智联、健康五个维度构建体验。自研AI智能体架构“One Agent”。充当“工作帮手、生活助手、挣钱能手和情感伴侣”。
行业首发App Agent功能。用户说“喝咖啡”或“带孩子看《南京照相馆》”。系统自动完成下单、选座、购票和导航设置。
健康层面。0苯0甲醛材料。三重净域系统。全向防晕车理念获中汽研认证。
天枢底盘:让用户安心行
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打造“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
行业首发轮胎全状态监控功能。精准识别0.1毫米磨损。弹性波AI识别技术。对电池磕碰进行25毫米精确定位。
主动抗横风系统。十级横风下。120km/h车速车身偏移仅0.4米。行业第一。
🌐 三、背后支撑:技术基座与生态朋友圈
天枢智能的背后。是长安汽车全球领先的技术基座。
SDA中央环网架构。CA-ITVS新汽车验证体系。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44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200余个实验室。
研发布局覆盖“六国十地”。2.4万技术研发团队。
长安坚持开放共赢。形成强大智能化“朋友圈”。
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的数据闭环。与海尔集团协同构建全场景数字化生态体系。
🚀 四、未来布局:从智能汽车到智慧生态
长安汽车的视野。早已超越汽车本身。
人形机器人: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后向家庭服务机器人拓展。
飞行汽车:2026年实现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发布。2028年量产交付。2035年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无人商用:探索无人清扫车、无人农机、外骨骼等。联合合作伙伴进入无人物流市场。
💡 五、深度思考:安全为何成为智能化的新标杆?
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超40%涉及软件缺陷。
安全风险已变。从传统硬件风险。转向复杂软件系统风险。从“车”本身。演进到“人车交互”的系统性风险。
据统计。超70%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没有及时响应系统要求”的情况。
天枢智能的出现。是对这一趋势的回应。它让智能化回归本质——安全才是智能的基石和底线。
正如朱华荣所说:“安全是长安价值观的本色。造车41年始终坚守‘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 结语:一场关于出行安全的静默革命
天枢智能。不只是一个技术品牌。
更是一场智能新安全革新的宣言。一次对“安全回家”这四个字的郑重承诺。
它用“眼明·脑灵·腿快”的技术闭环。构建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全面保障。
它用96个功能场景。将安全融入每一次出行。
未来已来。天枢智能正将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带给每一位用户。
安全回家。是承诺。更是责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