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可太热闹了。
2025年11月12日,欧拉汽车在官方渠道发布重磅消息,旗下全新车型欧拉5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区间10.98万到14.28万元,最低配直接杀到10.98万。
更绝的是,激光雷达版本售价13.28万和14.28万,比市面上动辄20万往上的激光雷达车型便宜了一大截。
要知道,去年这时候带激光雷达的车,起步价至少20万往上,就连小鹏G6带高阶智驾的版本也得18万以上。
当时多少人吐槽,激光雷达就是车企画的大饼,贵还不实用。
结果这才过一年,欧拉5直接把这玩意儿塞进10万级小车里,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说欧拉这是要疯,有人质疑激光雷达真能值这价,还有人怀疑该不会又是噱头吧。
那问题就来了,10万级的车装激光雷达,到底是真技术还是智商税?
欧拉这次又憋着什么大招?
咱今天就好好唠唠。
10.98万还带激光雷达欧拉5这波操作到底图啥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11月12日正式开启预售的欧拉5,官方公布预售价区间10.98万到14.28万元。
共推出5款车型,480公里Air版10.98万,这是入门版,没有激光雷达。
480公里Pro版11.98万,同样没有激光雷达。
580公里Max版12.98万,也没有激光雷达。
480公里激光雷达版13.28万,这款含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
580公里激光雷达版14.28万,这是顶配,含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
也就是说,激光雷达版本比入门版贵2.3万到3.3万,但比隔壁20万级的激光雷达选手便宜了大半。
当时不少人嘀咕,这钱花得值不值?
结果仔细看配置单,这激光雷达可不是凑数货。
欧拉5的激光雷达版搭载了长城自研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配备27个感知硬件。
这27个硬件包括1个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组成了无图城市NOA智驾系统。
简单说就是,不用高精地图,车子自己能认路、躲障碍、自动变道。
甚至能在没信号的地下停车场找车位,支持200多种停车场景,包括跨楼层记忆泊车。
官方数据显示,该系统前向探测距离达250米,能识别30厘米乘30厘米及以上的障碍物。
红绿灯识别距离达150米,这在城市道路上已经足够提前做出反应了。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10万级车不是该拼续航、拼空间吗?
为啥非要整激光雷达这种高级货?
其实背后藏着欧拉的小心思。
现在买10万到15万车的年轻人,虽然预算紧,但对智能驾驶的需求特别高。
他们不是不想要智驾功能,而是以前这功能太贵,根本够不着。
欧拉5这波操作,就是精准戳中了这批既要便宜又要科技感的用户痛点。
花2万到3万块买激光雷达加高阶智驾,比后期加装第三方系统划算多了。
那些第三方改装动辄两三万,还不一定有原厂质保,用着也不踏实。
欧拉5直接原厂配齐,出了问题找官方,这才是真正的省心。
而且从配置单看,激光雷达版不只是多了个雷达这么简单。
整套Coffee Pilot Ultra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实现了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的全链路打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车子不是简单地识别路况,而是能像人一样思考,该加速就加速,该刹车就刹车,该变道就变道。
在上海这种早高峰复杂路况里,系统能自己跟车、等红灯、避让外卖电动车,连突然窜出来的电瓶车都能及时识别。
对比之下,某些品牌20万级的激光雷达车,智驾功能还得等后续OTA升级才能用全。
欧拉5直接开箱即用,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激光雷达上车10万级到底是黑科技还是大路货
可能有人要问,激光雷达不是以前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吗?
咋现在10万就能随便买?
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
咱先搞清楚它的本质。
激光雷达就像车的超级眼睛,通过发射激光束扫描周围环境,能精确到厘米级测距。
比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都更靠谱。
摄像头容易受光线影响,晚上或者逆光的时候看不清。
毫米波雷达对静止物体不敏感,比如马路上的三角警示牌,它可能就识别不出来。
而激光雷达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能清晰画出车子周围的3D地图。
举个例子,在高速上遇到突然窜出的行人,摄像头可能误判为路牌,毫米波雷达可能漏检。
但激光雷达能精准识别距离和移动速度,给刹车系统留出足够反应时间。
这就是为啥高端车都要装激光雷达的原因,安全性确实不一样。
那为啥以前激光雷达这么贵?
主要是技术垄断加上产量低。
早期全球能产激光雷达的企业就那么几家,比如美国的Velodyne,一颗雷达成本高达上万美元。
后来国产厂商发力,比如禾赛、速腾聚创,把成本大幅压低。
欧拉5使用的正是禾赛科技的AT128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这款雷达具备128线扫描能力,探测距离达200米,全局分辨率1200乘128。
每秒可产生153万点云数据,这个密度已经能够精准还原周围环境了。
禾赛AT128之前主要装在理想L9、小鹏G9这些20万以上的车型上。
现在下放到欧拉5这种10万级车型,说明供应链确实成熟了。
随着国内供应链成熟和车企大规模采购,激光雷达成本持续下降。
长城汽车作为国内头部车企,采购量一上去,成本自然就压下来了。
这才让欧拉5有底气把高端配置打下来。
可以说,欧拉5不是硬塞激光雷达,而是踩中了技术普及的节点。
当供应链成熟、产量上去了,曾经的高端配置自然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就像当年的倒车影像,刚出来的时候也是高端车专属,现在5万块的车都标配了。
激光雷达走的也是这条路,只不过时间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而且欧拉5用的禾赛AT128不是缩水版,规格和理想L9上的完全一样。
128线扫描、200米探测距离、153万点每秒,这些硬指标一个不少。
有人可能担心,会不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从目前公开的技术资料看,并没有这种情况。
欧拉5的激光雷达安装在车顶位置,和高端车型的布局一致。
摄像头分布在前翼子板、前挡风玻璃等关键位置,覆盖车辆周围360度视野。
3个毫米波雷达负责远距离探测,12个超声波雷达负责近距离感知。
这套硬件组合在10万级车型里确实罕见,在20万级车型里也属于主流配置。
10万级卷激光雷达欧拉是真突破还是行业炮灰
现在问题来了,欧拉5这波操作,到底是能引领行业变革,还是最后自己扛雷?
其他车企跟不跟?
从行业角度看,欧拉5的出现直接打脸了两个固有认知。
一是激光雷达必须贵,二是10万级车不用搞智驾。
以前大家都觉得,激光雷达是高端车的专属,10万级车要么堆续航,要么拼配置。
智驾功能能有个定速巡航就不错了,高阶智驾那是想都不敢想。
但欧拉5证明了一件事,当技术成本降下来,用户需求摆在那儿,哪怕是10万的车,也能享受高阶智驾体验。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个信号,技术下沉的速度比预想的快得多。
再看市场反应,欧拉5的定价策略很聪明。
激光雷达版本13.28万和14.28万,比入门版10.98万贵2到3万。
但智驾功能带来的体验提升是质变的,对追求科技感的年轻用户有很强吸引力。
你想啊,花2万多升级到激光雷达版,每天上下班不用自己开车了,高速上也能解放双手。
这个钱花得值不值?
对于经常开车的人来说,绝对值。
业内预测,如果欧拉5市场表现良好,2026年10万到15万级市场会有更多新车跟进激光雷达加智驾配置。
到时候无智驾不买车可能真的要成现实了。
就像现在买车必须要倒车影像、胎压监测一样,未来智驾可能也会变成标配。
不过也有风险,激光雷达虽好,但依赖算法和数据训练。
如果欧拉的智驾系统在实际路况中表现不稳定,比如误刹、漏检,反而会影响口碑。
毕竟智驾这东西,好用的时候让人上瘾,不好用的时候让人抓狂。
但从目前市场反馈和技术配置看,欧拉5搭载的Coffee Pilot Ultra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
实现了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的全链路打通,完成度较高。
至少在硬件配置上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剩下的就看软件调校和后续OTA升级了。
长城汽车在智驾领域投入不少,旗下魏牌、坦克系列都有类似的智驾系统。
欧拉5用的是同一套技术底座,技术成熟度有保障。
更关键的是,欧拉5的出现会倒逼其他车企加速技术下沉。
原本计划2026年才上激光雷达的车型,现在可能要提前到2025年底。
原本只在顶配车型上提供的智驾功能,现在可能要下放到中配车型。
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竞争越激烈,我们能享受到的配置就越多,价格就越实惠。
从这个角度看,欧拉5确实有可能成为行业变革的导火索。
就看其他车企敢不敢跟,跟得上跟不上了。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欧拉5预售开启后,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
咱挑几个典型问题聊聊。
有人问,10万买小车,激光雷达真的有用吗,不如加电池续航?
这个问题得看你的用车场景。
如果你平时只在城里代步,对智驾没需求,确实可以选低配。
480公里续航版10.98万起,580公里续航版12.98万,日常通勤一周一充足够。
但如果你经常跑高速、怕堵车累,或者就想体验开车像打游戏的感觉,激光雷达带来的高阶智驾绝对值这2到3万块。
自动变道、拥堵跟车、城市NOA,这些功能一旦用上了,真的回不去了。
而且欧拉5全系续航已经做到480到580公里,激光雷达和续航并不是二选一。
还有人担心,激光雷达会不会增加车重,影响电耗和加速?
这个担心多余了。
激光雷达模块重量很轻,对整车电耗的影响很小。
欧拉5官方数据显示,CLTC工况电耗11.6度电每百公里,全系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围。
至于加速,欧拉5全系搭载150千瓦电机,最大功率204马力,最大扭矩260牛米。
零百加速7.5秒,动力输出接近燃油车2.0T水平。
激光雷达版本和低配版加速性能基本一致,完全不用担心变肉。
7.5秒破百在10万级车型里已经算快的了,超个车、并个线完全没压力。
最敏感的问题是,智驾系统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出事故谁负责?
这个必须说清楚。
欧拉5的激光雷达智驾属于辅助驾驶,是L2加级别,不是自动驾驶。
驾驶员必须全程盯着路,双手不能完全离开方向盘。
官方承诺提供质保服务,如果因系统硬件故障导致事故,会按合同处理。
但是,再牛的智驾也比不上人的注意力,开车别当甩手掌柜。
这套系统只是辅助你开车,减轻疲劳,而不是替你开车。
该踩刹车还得踩刹车,该避让还得避让,这个责任永远是驾驶员的。
还有人好奇,后期OTA升级会不会收费?
目前欧拉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但按照行业惯例,基础功能升级一般免费。
如果后续推出更高级的智驾功能,比如城市全场景NOA,可能会采用订阅制收费。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至少现在买车送的这些功能已经够用了。
城市NOA、高速NOA、记忆泊车,这些都是开箱即用的,不需要额外付费。
从这个角度看,欧拉5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欧拉5这把火烧出了车市的未来
从2025年11月欧拉5预售就能看出,车企卷的方向彻底变了。
不再是单纯拼价格、拼续航,而是开始拼用户体验和技术下沉。
10万级的车敢装激光雷达,表面看是价格战,实际上是技术普惠战。
当曾经的高端配置变成可选项,当智驾功能不再是大佬专属,普通消费者才是最大赢家。
想想看,三年前激光雷达还是30万以上车型的标志,两年前降到20万,今年直接杀到13万。
这个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背后是国产供应链的成熟,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欧拉5的出现,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10万到15万级市场。
其他车企要么跟进,要么在别的地方找差异化,反正躺着赚钱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
下次再有人说便宜没好车,咱就把欧拉5的配置单甩过去。
10万级的价格,激光雷达加全场景NOA智驾,这性价比,还要啥自行车?
当然了,欧拉5能不能真正成功,还得看实际表现。
预售火爆是一回事,真正交付后用户口碑怎么样才是关键。
智驾系统稳不稳定、续航实不实、质量靠不靠谱,这些都需要时间验证。
但至少从现在看,欧拉5迈出了这一步,把10万级车型的天花板又往上捅了一捅。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好事,对消费者来说更是好事。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10万级车型搭载激光雷达、高阶智驾。
到那时候,开车真的会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用再担心堵车时脚酸,不用再担心高速上犯困,不用再担心停车场找不到车位。
这些场景,欧拉5已经给我们提前展示了。
至于激光雷达会不会成为10万级车型的标配,就看接下来几个月市场的反应了。
如果欧拉5卖得好,那么2026年,10万级激光雷达车型可能会遍地开花。
如果卖得一般,说明市场还没准备好,技术下沉还需要时间。
但无论如何,欧拉5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这把火能烧多旺,就看后面的故事怎么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