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

咱们今天来聊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现在买车,特别是那种不大不小,开出去又有面子,坐着又舒服的B级轿车。

很多人印象里,这块市场一直是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本田的天下,像什么帕萨特、迈腾、凯美瑞、雅阁,这“四大金刚”往那一站,基本上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谁家要是提了这么一辆车,那在亲戚朋友面前,腰杆子都能挺直不少。

但是,你要是看了最近这份号称是未来某年8月份的销量排行榜,估计得把眼镜扶一扶,因为这里面的景象,跟咱们记忆里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有驾

以前的那些“老炮儿”好像都站不稳了,反倒是咱们自己国家的品牌,特别是比亚迪,跟开了挂一样往前冲。

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合资车不行了,还是咱们老百姓的眼光变了?

这背后的大变局,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看看榜单上最扎眼的,排在第一第二的,居然是比亚迪家的两款新车,一个叫海豹06,一个叫秦L。

这两兄弟有多猛呢?

据说一个月都卖了两万多台。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以前帕萨特、凯美瑞这些车,一个月能卖一万五千台,就已经能开庆功会了。

现在比亚迪直接把这个标准翻了个个儿,两万台起步。

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有驾

这就不禁让人想问,它们俩凭什么这么横?

其实答案也不复杂,就是比亚迪手里攥着一张王牌,叫第五代DM-i混动技术。

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解决了咱们普通老百姓开车最大的几个痛点。

第一,省油。

现在油价动不动就八块九块的,每个月加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比亚迪这两款车,官方说在没电的情况下,一百公里也就吃不到三个油,这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本小车还要省。

第二,没里程焦虑。

很多人想买电动车,又怕跑长途或者过年回家路上找不到充电桩。

比亚迪这个混动,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能跑两千多公里,从北京开到广州都绰绰有余,彻底把续航焦虑这事儿给干掉了。

第三,价格实在。

最关键的是,这么大个儿的B级车,用着这么先进的技术,价格却直接杀到了十万块钱左右。

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有驾

这一下就把很多人的购车观念给颠覆了。

以前你拿着十万块,可能只能买个小一点的合资A级车,现在能买个空间更大、技术更新、用车成本更低的国产B级车,这笔账谁都会算。

所以说,海豹06和秦L的火爆,不是偶然的,它是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诚意,打动了消费者。

就连一直很酷的特斯拉Model 3,虽然也卖了一万六千多台排在第三,但在比亚迪这种全能型选手面前,也显得有点孤单了。

看完了新晋的王者,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曾经的霸主。

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还有丰田的凯美瑞,虽然被挤下了领奖台,但好歹也守住了第四到第六名的位置,月销量都还保持在一万台以上。

包括宝马3系和本田雅阁,也都过万了。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些老牌劲旅,在市场上还是有很深的根基的。

毕竟它们在中国市场经营了这么多年,口碑和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很多人买车,特别是中年家庭用户,还是会认大众的“德味儿”和高级感,认丰田的“开不坏”和保值率。

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有驾

这种消费惯性,让它们即便在新能源大潮的冲击下,依然能保住一部分忠实的用户。

这就好像一个老字号的饭店,虽然旁边开了不少新潮的网红餐厅,但总有一些老顾客就认它那个味儿,还是会经常光顾。

但是,咱们也得看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原文里提到,这些车的销量跟去年同期比,是下滑的。

这就很危险了,说明它们的基本盘正在被一点点地侵蚀。

它们现在守住的,可能只是存量市场,而在增量市场,也就是那些第一次买车或者换车的年轻人那里,它们的吸引力正在快速下降。

如果不能尽快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应对变化,那它们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今天的万辆俱乐部,可能就是明天的昨日黄花。

如果说帕萨特、凯美瑞们还在苦苦支撑,那榜单上排名更靠后的一些老熟人,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比如别克的君越,曾经也是商务和家用的热门选择,现在只能靠着大幅度的降价优惠,才勉强卖了四千多台,排到了第十四名。

还有日产的天籁和福特的蒙迪欧,销量都不到四千台,几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这些车型就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论品牌豪华感,比不过奔驰宝马;论技术和性价比,又被国产新能源按在地上摩擦。

它们就像被夹在三明治中间的那层菜,上下都受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8月B级车销量排名出炉,秦L斩获亚军,迈腾第6,蒙迪欧跌至24名-有驾

尤其是那种靠降价换销量的做法,短期看是保住了数据,长期看其实是在伤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保值率,无异于饮鸩止渴。

更惨的是像现代索纳塔、起亚K5这些韩系车,曾经也是市场上的明星,现在一个月就卖个几百辆甚至几十辆,基本上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了。

最后,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就是为什么那些合资大厂推出的插电混动车型,一个个都卖得那么惨?

你看帕萨特的插电混动版,一个月卖307台,雅阁的插电混动版,卖296台,这点销量跟它们燃油版的零头差不多。

难道是这些百年车企的技术不行吗?

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是思路问题。

很多合资品牌的插电混动,都是在原来燃油车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我们管这叫“油改电”。

这就好比你给一辆马车装了个发动机,它本质上还是一辆马车,跑起来肯定没有专门设计的汽车那么协调。

这种车往往电池很小,纯电跑不了多远;车内空间因为要塞下两套动力系统,也被挤占了;开起来的感觉也不如人家原生平台那么顺畅。

最重要的是,它们还卖得特别贵,把新能源当成了一个高价的选装配置。

消费者又不傻,花更多的钱,买一个体验并不完美的“半成品”,谁会愿意呢?

反观咱们的国产品牌,它们是直接开发全新的混动平台,整辆车都是围绕着电池和电机来设计的,自然就能做到性能、空间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所以说,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步履蹒跚,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了态度和对市场的理解上,它们还没能真正放下身段,去倾听中国消费者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