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

这问题一摆出来,大家都有点懵圈了吧:明明2023年末蔚来拉了一大波友商,热火朝天成立换电联盟,还立着flag说要重塑补能生态,怎么这才过去没多久,原本联盟头上的闪光灯全跑去照李斌和蔚来本家了?那笑逐颜开的“签约合照”,现在差不多就像婚礼结束后的宾客合影,再没人问后续咋样。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想当初,蔚来一边骑着乐道L90,售价打到19万交付一天爆4000辆,一边又把最新款ES8拉到30万,订单量翻番,李斌的朋友圈估计要被祝贺消息炸屏。这阵子,蔚来前有乐道,后有ES8,自己都快变成“新能源顶流”。本来以为联盟跟着能捞点流量,结果气氛有点降温,大家开始疑惑:蔚来换电联盟,你怎到如今静悄悄,只剩蔚来自家车在动?剩下那一堆盟友,是不是都蒙在鼓里了?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这种“签约时热烈,后续默契消失”的场面说到底,哪里出了岔子?车企们嘴巴上都喊着“电池标准化共享”,怎么到了量产环节,全跑偏了?是不是走到关键路口大家都开始犹豫不决,甚至把换电计划藏进了抽屉?这个谜,越扒越多层,搞不好得比侦探小说还悬疑。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说来也怪,蔚来的换电成绩单看着确实挺漂亮。全国换电站建了三千多座,高速上密密麻麻,平均每百公里一座,累计换电次数八千万次,数字亮得能晃眼。但这个成绩是自家用得爽快,还是大家都在享受?细一打听,嘿,83%的充电需求竟然来自其他品牌,但换电服务几乎蔚来自己一家玩。联盟里那几家,从吉利到奇瑞再到广汽一汽,量产换电车型不是没有,就是迟迟不上线。换电站变成孤岛了,热闹只剩表面,联盟实际上的活跃度,估计还不如蔚来的市场部。

让人觉得最离谱的一点,是这些联盟车企表面上打得火热,暗地里都在自顾自。像智己、小鹏早就接入蔚来充电网络,只是在换电上按兵不动。长安深蓝那台SL03,依然坚持800V超充模式。极氪007原本预留了换电架构,但官方说自己以后还是主力搞超充。蔚来拼了命想把大家拉到统一电池标准,车企们呢,生怕一点主控权都没了。这就像几户人合伙建个菜市场,轮流卖菜,最后只有一个人天天出摊,其他人隔壁偷偷开小灶。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那为何这些厂商都“不见了”?其实毛病根上有三条大难题,活像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天天悬在联盟头顶。第一把剑,电池标准权归谁?蔚来国标当然要你改底盘,要尺寸公差极严,这一改车企成本蹭蹭往上涨。奇瑞那边的工程师都直言,蔚来要求±0.5mm,那不是玩乐高,是量高手办!谁家普通量产能保证这么死精,改一次架构就是一堆钱扔水里。更可怕,数据流全进蔚来云平台,要是真把底盘、电池、用户数据都给蔚来,难道以后只剩下给蔚来打工的命?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还有一个打击,就是财务黑洞。蔚来自己十年花了180亿建换电站,单座成本五百万起步——还没算地租和运维费。李斌夸口说这事像亚马逊云服务,可实际上,每座换电站要日均60单才不赔钱,现在平均刚过一半。车企为了兼容换电,还得改产线,一台车多花一万二。粗粗算下,年卖十万台,就要扔进去十二亿。这钱花了,用户还不一定天天用换电,搞不好就被超充抢了生意。

第三个迷,你问用户到底更喜欢啥?答案可能让蔚来伤心。大家更关心电池能不能升级(达68%),并不是为了补能快。蔚来BAAS租用不是最便宜的,用户要换大电池,月费从七百多直接涨到一千一,名不副实。租电池不让升级,那技术就被卡死;真放开升级,投诉又一大堆。这两难,就像夹心饼干,怎么咬都不甜。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你想啊,一边是蔚来死磕自家标准,另一边联盟车企根本不敢把饭碗递出去。正当大家纠结时,电池界大佬宁德时代杀进来,说白了就是做了一锅“巧克力电池”:模块化组合,不用统一底盘,车企自己定义主控权。“你想自定义,没问题,我给你空间。”这样干,车企立刻有底气。东风岚图、上汽飞凡拉拢入伙,联盟外的人光明正大搞换电,还能保住一口气。这就像以前大家要统一穿校服,现在宁德说随便搭配裤头,谁还非得按照蔚来的版型玩?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不止如此,超充技术也在火速卷起来。理想砸百亿建5C超充站,小鹏自营充电桩一万多根,华为液冷超充五分钟就能灌两百公里。现在快速充电跟换电的优势越来越小,大家都觉得直接靠自有充电网络划算。蔚来的超充桩,其实大多数都被其它品牌用着。结果一看,既然不用换底盘也能享受基建,干嘛投入那么多改造,和蔚来耗标准化?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蔚来自己的联盟,算是遇到天花板了。外部不买账,内部也难干。在这僵局里,蔚来最近悄悄调整方向,开始把重点资金砸向V2G与储能业务。武汉、苏州这些地方的换电站已经接入了电网峰谷系统,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实现电力套利。单站日均参与电力交易能赚800到1200元,占运营成本三分之一。换电站从补能变成了储能站,已经不是单靠联盟车企的流量活命。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联盟也没全然退缩,有梯度分层的合作在悄悄展开。初级层,多个品牌接入蔚来充电网络;进阶层,像奇瑞星途计划推换电车型,但自己建站;核心层,长安深蓝勉强共享部分高速换电站。换句话说,能混则混,标准难统一,就各玩各的专有模式。有点像当年共享充电宝,大家表面联盟,实际各有独立数据和协议,看谁能混出头。

那回头看,这场蔚来换电联盟的“集体沉默”,真不是表面大家躲懒事儿。它其实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争夺能源主权,谁能掌控补能网络,谁就能主导市场上下游。蔚来把标准抓得死死的,但老牌车企要么数据不愿外流,要么不想变成蔚来的“硬件厂”。就像特斯拉封闭生态,玩得转是因为一切自家人控制。蔚来这种开放性联盟,要标准化,还要求大家放弃个性优势,矛盾迟早爆发。

有人分析说,未来解决思路可能在金融化工具。比如蔚来BAAS的租约收益权能打包成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直接提前变现,给车企预留利润。月租、服务费这些长期现金流,或许能像REITs这样发行给资本市场,提前收回成本。只要能解决“现金流回本”的难题,谁还嫌弃合作不赚钱?

蔚来换电联盟缘何陷入集体沉默,新能源补能争霸隐现新变局-有驾

说白了,蔚来嘚瑟自己三千四百座换电站,跟着沾光的盟友各有算盘。你未必看得到他们在做啥,可能在实验室悄悄研发新底盘,也可能在谈判桌上要求数据、技术分成。这份“集体静默”其实是产业里各自盘算,没谁甘于做简单加盟商,都想争夺下游链路。换电标准制定,耗的时间远超一纸协议,就是技术资本和用户博弈的拉锯战。蔚来换电联盟的故事,还远远没走到终章,江湖风云,谁能笑到最后,还是留给时间揭晓答案吧。

话说回来,大家怎么看蔚来和各家车企这场“静默”?真的是彼此避险,还是都在暗地憋大招?要是你是车企决策人,会怎么打这一仗?评论区等你的想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