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

【十年进化!2017款CR-V vs 2026款CR-V】

你知道吗?我翻了翻我那堆旧车的照片,突然意识到,十年前的CR-V和现在的那一代,差距说大不大,说小也挺明显。去年冬天,朋友的老婆刚换了新车,选的就是2026款CR-V,说看着年轻了不少。这不光是外形变化,更是整个品类的升级。

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有驾

我记得2017款CR-V刚出的时候,就被它那套耐用、皮实标签圈粉了。那时候我问维修工:这车隔音咋那么差?他说:车子开到五六年,除了感觉有点闷,其他啥问题都没有。 这让我觉得,别看它的配置不爆表,但车的骨子里是真的耐造。哪个车商都说:保值率高,开久了比别的车更值钱。实际感受嘛,就是那种用不坏的感觉。

说到空间,2017款的车身长度4585毫米,轴距2660。你同价位里,比它大个几厘米的车少见吧。这对家庭用车来说很友好,后排坐得舒服,装载空间也大。曾经我去试驾时,司机问我:你家小孩多大?需要空间?我说:又没几天带全家出游,但空间大点总不会错。那时我心里想:这算是个小优势吧。

说起缺点,隔音不行是真的。这车高速上震得人心烦,但它和别的车比,油耗还算靠谱——大概在8升上下(我估算,不是很精准),但别指望它能让你省油专家。这让我一度觉得,买车最怕的不是驾驶体验,而是后续的维护和折旧。

插个小跑题,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售价,2017款二手车大概还能卖到6万-8万(样本少,估算确实不准)。但比起新车,折旧快得让我难以接受。你说,要是那时候多预算点,买个更奢华的配置,是不是更划算?可当时的选择,就是耐用。

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有驾

到了2026年,世代变了。新款CR-V长到4703毫米,轴距2701,都比旧款大了不少。看车身线条,也变得更有运动感,车内空间感无疑提升了不少。我朋友说,这次变化明显是一副新家用标准的模样:大屏、智能化、辅助驾驶一应俱全。

12.3英寸悬浮屏配上无线CarPlay,连我这个都觉得耳目一新。之前我还天真地觉得,车里个大屏管啥用?但实际上,察觉到它带来了更直观的操控感和安全性。Honda SENSING 3.0,包含L2级辅助,开车能解放点精神。全系标配,意味着不需要你额外掏钱,便能享受到高级别的主动安全。

新系统的动力也大幅提升,混动版配第四代i-MMD系统,207马力,油耗低到5.49L/100km。这油耗,和我身边那些韩系和日系同价车比,有一定优势。这不禁让我猜测,未来虽不敢说会升到天上,但节省点油钱,心里也踏实不少。

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有驾

【但是你我其实没细想过,那混动系统到底能坚持多久?】大概也就十年吧?不过这十年我估算得不算太准。

一边是过去的耐用无脑,一边是未来的智能景象。这双档变换的背后,少不了供应链和研发的博弈。能想象,以前的合成油缸、机械传动,现在都被电子控制包裹。其实就像你的手机,不可能一直用那个皮套到十年,但你得换屏,换电池。

好玩的是,别看新CR-V配置先进,但我听销售说:其实很多功能用不到。我就问:那,既然用不到,为什么还要买?答案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喜欢高大上的感觉。就像买房,面积大,升值快。

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有驾

又想到,很多朋友买车不是为了省油,而是为了开得舒服。这新CR-V的场景拓展是不是更贴近全家出行的多样化需求?我自己其实有点犹豫。老实说,我还喜欢那种开不坏的感觉,但也心动于这个新的生活方式。

可能有人会问:这新车是不是太复杂?技术越多,出问题的几率也越大。养车成本会不会因此变高?这问题没法一概而论,但车商不会主动告诉你要换个电子元件花钱。

这不由得让我想:未来的CR-V会不会变成电子大杂烩呀?还是说,能做到用得久、修得起的平衡点?这就像手机升级一样,早上用着还挺顺,到晚上不小心掉了,才意识到这科技,真难玩。

说到底吧,我还是觉得,二手车市场里,像2017款这样的车,绝大多数是实用第一。面对新车的诱惑,年轻家庭能抵抗吗?那辆带有全家都能玩的未来场景的新CR-V,你又怎么看?它会不会成为每个家庭都想拥有的新标配?或者说,还是那个耐用、皮实的旧时代更让人怀念?

十年进化带来了巨大变化,2017款CR-V以实用耐用著称,2026款CR-V则以智能配置和性能提升赢得年轻家庭的青睐-有驾

对了,你觉得,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未来到底应该更在意耐用还是智能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