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又干了一件让整个科技圈瞠目结舌的事。在11月6日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他直接摊牌:“就算台积电和三星拼尽全力,他们的芯片产能也填不饱特斯拉的胃口。”更惊人的是,他宣布特斯拉要自建一座月产百万晶圆的“太拉工厂”(TeraFab)——这规模堪比全球顶尖芯片巨头的产能。但最让投资者心跳加速的,是他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句:“或许我们会和英特尔合作。”话音刚落,英特尔股价应声暴涨4%,而远在硅谷的英伟达总部,或许正重新评估这个从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
为什么特斯拉非要自己造芯片?
答案藏在马斯克那句“看不到其他办法”里。特斯拉的第五代AI芯片(AI5)已定档2026年小规模量产,2027年全面铺开,而性能翻倍的AI6芯片也锁死了2028年中期量产的时间表。但这些芯片不是用来玩游戏的——它们要驱动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软件、没有方向盘的Cybercab无人车,以及成本压到2万美元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马斯克算过一笔账:如果依赖外部供应商,哪怕台积电和三星开足马力,产能也追不上特斯拉未来需求的零头。
更关键的是性能博弈。 马斯克透露,AI5芯片的功耗只有英伟达旗舰Blackwell芯片的三分之一,成本更是不到后者的10%。 但这并非单纯的技术炫技,而是生存逻辑——特斯拉的芯片完全针对自家AI软件栈定制,放弃通用性换极致效率。 用马斯克的话说,“这是唯一能让我们活下去的路”。
英特尔的机会:绝地求生的赌局
英特尔太需要这场合作了。在AI芯片战场,它被英伟达远远甩开,代工业务持续亏损,甚至屡屡传出要卖掉工厂。但美国政府刚收购其10%股份扶持本土芯片制造,此刻若能绑上特斯拉的战车,英特尔拿到的不只是订单,更是重返科技中心舞台的门票。
马斯克看中的则是英特尔的底牌:全链条制造能力和Foveros先进封装技术。特斯拉现有的芯片供应链已布局三星(代工第四代芯片)和台积电(联合生产AI5),但多一个英特尔,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借助其美国本土产能规避地缘政治波动。更何况,英特尔为了抢单可能愿意接受更苛刻的合作条件——对特斯拉而言,这简直是量身定制的杠杆。
一万亿薪酬背后的野心
同一天股东大会通过的天价薪酬方案,暴露了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未来十年,他必须带领特斯拉达成交付2000万辆车、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1000万FSD订阅用户等里程碑,才能解锁价值1万亿美元的奖励。这些数字背后,是特斯拉从车企向“AI+硬件帝国”的转型。
然而电力与芯片是两大命门。马斯克此前已布局能源业务解决供电问题,而芯片困境如今指向了自建工厂——他甚至亲自参与芯片设计,自称“做梦都在画电路图”。 这种偏执让人联想到苹果掌控芯片的路径,但特斯拉的野心更大:它要吞下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
行业暗流:谁会被颠覆?
特斯拉的举动撕开了行业潜规则:当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芯片自主权成了生死线。国内车企曾靠堆叠多颗高价英伟达芯片对标特斯拉FSD,但定制芯片的软硬件协同优势,可能进一步拉大技术代差。另一方面,台积电和三星虽仍是合作伙伴,但特斯拉的“太拉工厂”计划已暗示:未来它可能不再只是客户,而是竞争对手。
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不久前刚叫停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转而押注巨型芯片厂。这透露出他的务实策略——与其死磕通用算力,不如牢牢握住专属芯片的命脉。毕竟,当特斯拉的机器人开始量产,当无人出租车驶上街头,哪个老板会把心脏(芯片)交给别人保管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