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起挑战GL8?这台5米3的"9座巨兽",能把合资MPV逼上绝路吗?
最近刷短视频,满屏都是"MPV市场新格局"的讨论——当别克GL8的"商务统治力"被腾势D9的新能源攻势动摇,当丰田埃尔法的"豪华加价"光环在极氪009的智能科技面前逐渐褪色时,一场关于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全面变革,正在中国MPV市场悄然掀起。
2025年下半年,国产MPV市场持续升温:8月底北汽制造推出全新独立品牌"锐胜汽车",首款车型锐胜M8同步亮相,官方放话"打造12-25万市场的全场景旗舰MPV",车身长度干到5米3以上,还能选9座布局,提供增程、纯电、CNG三种动力!
网友:"这价格要是真香,GL8压力大了!""国产车这次玩真的!"
为啥说锐胜M8一登场就敢"叫板"中高端MPV?
2025年8月30日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国MPV市场来说意义不小。
北京汽车制造厂在这天正式发布全新品牌锐胜汽车,官方宣称它是国内首个专注MPV的品牌。同时亮相的还有品牌旗下中大型MPV锐胜M8,这台车从曝光开始就没消停过,各种讨论声音不断。
回头看国产MPV的发展轨迹,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以前国产车企在MPV领域要么做十万以内的低端面包车,要么做传祺M8这类20万级的家用MPV,真正敢往中高端商务市场冲的屈指可数。原因也简单,这个价位段一直被别克GL8牢牢把控着,年销量动辄十几万台,想要撼动这个地位谈何容易。但锐胜汽车这次把目标锁定在12-25万元市场,这个价格区间正好卡在GL8和传祺M8之间,既不跟低端面包车混战,也没盲目去碰埃尔法那种加价到天价的豪华市场。
看看锐胜M8拿出来的参数就知道底气在哪。
车长5317mm,宽1870mm,高1955mm,轴距3200mm,光是这组数据摆出来,比别克GL8的5219mm车长还要长出近100mm。别小看这100mm,对于MPV这种以空间为核心竞争力的车型来说,每增加一毫米都意味着更多的乘坐舒适度和储物空间。座椅布局,锐胜M8提供7座和9座两种选择,这就把使用场景彻底打开了。7座适合家庭用户,带着老人孩子出游不拥挤;9座则覆盖了商务接待、团体出行这些更细分的需求。
这背后其实是北汽制造的战略转型在起作用。
以前北汽制造主打工具车和面包车,比如王牌M7那类产品,定位清晰但天花板也很明显。现在锐胜品牌独立运营,专攻MPV领域,根据官方公布的战略规划,2025到2027年全力抢占市场份额,2027到2030年迈向主流阵营,2030年要跃居MPV市场领导者地位。这个目标听起来挺大胆,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道理。
国内MPV市场这几年变化太快了,腾势D9在2025年第一季度卖出26037辆,拿下销量冠军,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MPV的接受度已经非常高。
极氪009、岚图梦想家这些高端电动MPV也证明了一点,只要产品力够硬,国产车完全可以在30万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锐胜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M8,时机把握得很准。市场需求在那摆着,二胎三胎家庭增多,中小企业用车需求旺盛,银发族旅游市场也在崛起,传统6座7座MPV已经满足不了这些多元化的场景了。
思路变了。
以前国产车企做MPV,想的是怎么把价格压低,用低价换市场份额。现在锐胜M8的打法是用配置和空间打性价比,不再单纯比谁便宜,而是比谁能在同样价位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5米3的车身、9座布局、三种动力选择,这些配置组合起来,在12到25万这个价格区间里确实很难找到竞品。GL8虽然品牌力强,但起步价23万,配置还得往上加;传祺M8虽然也是国产,但最大只有7座,车身尺寸也没锐胜M8这么夸张。
有业内人士分析得很透彻,他们说现在消费者变精明了,不再迷信合资标签,拿着配置表一项项对比,谁空间大、谁省油、谁价格实在,谁就能赢。
这句话放在锐胜M8身上特别合适。它不是靠情怀卖车,也不是靠品牌溢价,就是实打实地把产品力摆出来,让消费者自己去算账。一台比GL8还大、座位还多、动力选择还丰富的MPV,如果价格真能控制在12到15万起步,那对很多预算有限但需求明确的用户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小。
第二部分:——除了"大个头",锐胜M8还有哪些"隐藏王牌"?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锐胜M8,注意力都被那个5317mm的车长吸引了,毕竟在这个价位段能做到比GL8还大的车型确实不多。
但仔细扒拉配置会发现,锐胜M8真正的杀手锏其实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比如那个在市场上相当罕见的9座设计。
普通MPV要么做7座主打舒适性,要么偶尔出个8座版本应付特殊需求,但9座在乘用车市场真的不多见。
锐胜M8把9座这个配置拿出来,打开了一个新的使用场景。想想看,小型创业公司团建,一台车就能拉全公司人;旅行社接散客,9座刚好能把一个小团装下;社区便民服务,接送老人看病买菜也够用。这些场景在以前要么得租更大的商务车,要么得开两台7座车,成本和便利性都不够理想。锐胜M8的9座版本采用2加2加2加3的四排布局,虽然第四排空间会紧凑一些,但应对短途多人出行完全够用,这就是实用主义的体现。
动力系统也是锐胜M8的一大看点。
燃油动力车型搭载2.0升发动机,可以选汽油或者CNG加汽油双燃料,最大功率90千瓦,换算过来大概122马力。这个动力数据说实话不算强,拉动5米3的车身会显得有点吃力,但考虑到成本和使用场景,如果是跑运营或者对动力要求不高的用户,这套系统倒也够用。真正有意思的是纯电版本和增程版本。
纯电车型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170千瓦,约等于231马力,匹配磷酸铁锂电池。
这个动力水平放在MPV里算是中上游了,起步加速会比燃油版痛快很多。增程版就更有意思了,搭载1.5T增程器,最大功率112千瓦,配合后置单电机,电机功率同样是170千瓦,电池来自湖北亿纬动力的三元锂电池。增程版的优势很明显,日常市区代步用电,长途出行增程器介入,既能享受电动车的平顺安静,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拿增程版和别克GL8的2.0T燃油机对比就能看出差距。
GL8那台2.0T发动机油耗普遍在12升左右,百公里加速8秒开外,动力响应也是传统燃油机的调校风格。锐胜M8增程版因为是电机驱动,瞬间扭矩大,起步加速会更快,驾驶感受也更接近纯电动车的平顺。有网友调侃说,GL8是老板的传统选择,锐胜M8是老板的新能源尝鲜,省油又有面儿。这话虽然有点玩笑成分,但确实说中了一部分真实需求。
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主在选车时,已经不单纯看品牌了,更关注使用成本和实际体验。
如果增程版锐胜M8真能把油耗控制在6到7升左右,那对比GL8的12升,一年下来省的油钱就不是小数目。
前脸设计也值得说说。
锐胜M8采用了硕大的前格栅,内部加入大量直瀑式镀铬饰条,再搭配炯炯有神的大灯组,整个前脸营造出不怒自威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风格明显是冲着商务气场去的,虽然比不上埃尔法那种天生的豪华感,但在12到25万这个价位段,已经足够唬人了。毕竟买锐胜M8的用户群体可能是中小企业主、年轻创业团队,他们要的不是埃尔法那种张扬的豪华,而是务实又有面儿的平衡感。
空间表现上,3200mm的轴距保证了第二排和第三排都能有不错的腿部空间。
7座版本的第三排不会像很多MPV那样憋屈得只能坐小孩,成年人坐进去也不至于膝盖顶着前排座椅。9座版本虽然第四排会紧凑一些,但短途应急完全能用。后备箱空间,5米3的车身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即便坐满人,后备箱也能塞下不少行李。这对家庭用户来说太重要了,周末全家出游,老人孩子的东西一大堆,传统7座MPV的后备箱经常不够用,锐胜M8这个尺寸就能从容应对。
国产MPV为啥敢跟"标杆"抢市场了?
时间倒回五年前,国产MPV市场的格局跟现在完全是两个样子。
那时候合资品牌稳稳占据着中高端市场,别克GL8在商务接待领域几乎没有对手,年销量常年保持在十几万台。丰田埃尔法更夸张,官方指导价七八十万,加价到一百多万还得排队等车,愿意花这个钱的人大把。国产车企那时候在MPV领域要么做五菱宏光这种低端面包车,要么模仿合资车型的外观,但内核始终做不好,品质和口碑都上不去。
但最近三年风向彻底变了。
2025年第一季度的MPV销量数据显示,腾势D9以26037辆的销量稳居榜首,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很多合资MPV的表现。腾势D9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抓住了新能源转型的窗口期,用插电混动技术解决了续航焦虑,同时在空间舒适性和智能配置上做足了功课。这台车的出现打破了合资品牌在中高端MPV市场的垄断地位,让消费者意识到原来国产MPV也能做到这个水准。
2024年极氪009和岚图梦想家的上市把竞争推向了新高度。
极氪009定位豪华电动MPV,起步价接近50万,但凭借纯电平台的优势,在空间利用率和智能化体验上做出了差异化。岚图梦想家同样走高端路线,虽然销量不如腾势D9那么爆炸,但也证明了一点,国产车企在30万以上的MPV市场完全有能力站稳脚跟。这些车型的成功给了整个行业信心,也给锐胜M8这样的新品牌创造了机会。
现在国产MPV敢硬刚合资的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新能源技术成熟了。以前国产车企在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上确实跟合资有差距,但在增程系统和纯电动力总成上,国产供应链已经非常完善。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电池包、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这些技术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流水平。锐胜M8能同时提供增程、纯电、燃油三种动力,背后就是这套成熟供应链在支撑。
消费者变精明了。
现在买车的人不再盲目相信合资标签,拿着配置表一项项对比已经成了常态。论空间,国产MPV普遍做得更大;论配置,同价位国产车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更高;论价格,国产车的性价比优势就更明显了。别克GL8虽然品牌力强,但23万起步的价格加上那些选装配置,落地价很容易超过30万。同样的预算如果选锐胜M8,不仅能买到更大的空间,还能选增程或纯电动力,使用成本也更低。消费者算清楚这笔账之后,自然会用钱包投票。
市场需求多元化了。
以前企业买MPV主要是商务接待,对品牌面子要求高,GL8几乎是默认选项。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二胎三胎家庭增多,对大空间MPV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银发族旅游市场崛起,组团出游需要能坐得下全家老小的车;中小企业用车场景也在变化,既要能拉人又要能拉货,还得考虑使用成本。这些多元化的需求是传统6座7座MPV满足不了的,锐胜M8的9座布局和多动力选择,正好切中了这些细分市场的痛点。
市场数据也在佐证这个趋势。
2024年国内MPV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MPV的增速最快。腾势D9、理想MEGA这些新能源MPV的销量占比在持续提升,而传统燃油MPV的份额在逐步被蚕食。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MPV的接受度已经非常高,锐胜M8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增程和纯电版本,明显是看准了这个趋势。
合资品牌也不是没感觉到压力。
别克GL8在2024年推出了陆尊PHEV插电混动版,就是为了应对新能源MPV的冲击。但这个动作来得有点晚,而且价格依然不便宜,起步价超过30万。相比之下,国产新能源MPV在价格、配置、空间上的优势更明显。锐胜M8如果真能把价格控制在12到25万,同时提供三种动力选择,在性价比层面对GL8的威胁会非常大。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以前是国产车求着消费者试驾,现在是消费者拿着配置表主动对比,谁空间大、谁省油、谁价格实在,谁就能赢。
这个逻辑在锐胜M8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它不靠品牌溢价,不玩饥饿营销,就是把产品力和价格优势摆出来,让市场来检验。
锐胜M8火了的同时,网上也有不少质疑声,咱挑几个典型的聊聊。
价格会不会太贵?
万一比GL8还高就离谱了。官方表示,锐胜汽车将锁定12-25万元市场,打造MPV产品。如果入门版真能做到12-15万,那对比传祺M8(18-26万)和GL8(23-41万),性价比绝对能打。不过截至目前官方还未公布最终售价,值得持续关注。
9座车会不会年检麻烦?
高速限速更严?根据2025年最新要求,9座及以下非营运客车享受6年免检(和7座一样),高速限速和普通MPV一致(最高120km/h)。只要别买来当"黑车"拉客,正常家用/商务完全没问题。
动力够不够用?
2.0L才90kW会不会太肉?确实,2.0L燃油版动力偏弱(约122马力拉5米3的车身),适合不追求动力的运营场景。但增程版就不一样了,电机最大功率为170kW(约231马力),瞬间扭矩大,起步加速比燃油版强太多,日常超车完全够用。
气场真能比埃尔法强?
毕竟埃尔法是"老板标配"。气场这东西一半靠设计,一半靠用户群体。锐胜M8前脸采用了硕大的前格栅设计,内部还加入大量直瀑式镀铬饰条,再搭配炯炯有神的大灯组,令整个前脸营造出不怒自威的视觉效果,颇有气场;而且买锐胜M8的可能是中小企业主、年轻创业团队,反而贴合"务实又有面儿"的需求。毕竟老板也得算账,花一半钱买台空间更大的车,谁不乐意?
这些质疑声其实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新品牌、新产品的观望态度。
锐胜M8想要真正打开市场,光靠参数好看还不够,后续的实际表现、售后服务、用户口碑都很重要。但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锐胜汽车至少在产品定位和配置策略上找对了方向,剩下的就看市场反馈了。
从当年被嘲笑"山寨",到现在敢在尺寸、配置、价格上正面竞争,锐胜M8的出现不只是多了一台新车,是国产MPV产业升级的缩影。
当我们的车不再靠"低价换市场",而是用"大空间、多动力、高性价比"正面竞争时,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
2025年车市进入下半场,MPV市场的每次洗牌都可能重构整个竞争格局,你觉得锐胜M8能抢到GL8的份额吗?
还是会被现实"打脸"?
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