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这波操作,属于是不装了,摊牌了。
12.38万起的增程版阿尔法T5,这个价格扔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友商会议室里传来的一声清脆的“坏了菜了”。这已经不是把蛋糕端走了,这是连桌子上的蜡D烛都没放过,顺手还把餐厅老板的结婚照给撕了。
讲真,现在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博弈,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修仙。大家都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之前大家还讲点体面,你降八千,我送点配置,互相留点面子,假装我们还是商业精英。但极狐这一手,属于是直接心态爆了,喊出了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打法。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都没得吃,一起蹲在废墟上思考人生。你问我极狐图什么?它图的就是一个“存在感”。
在聊车之前,我们得先聊一个玄学问题:品牌。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特斯拉最牛的是什么?是马斯克构建的那个科技宗教。会买这些品牌的人,你跟他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极狐呢?讲道理,很多人在大街上看到它的车标,可能还得琢磨半天这是个啥。
没有品牌玄学光环护体,你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把产品力这门物理学功课做到极致。做到什么程度呢?做到让那些品牌信徒都忍不住回头看你一眼,心里嘀咕一句:“卧槽,这么便宜还这么顶?”
这就是极狐T5正在干的事情。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台车,不,这台战争兵器。增程版,12.38万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直接冲进了比亚迪、零跑、哪吒这些屠夫们肉搏最惨烈的角斗场中央,然后扔下了一颗闪光弹。
215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1215公里的综合续航。这是什么概念?
我作为一个开了好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早就对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免疫了。什么大连屏,什么语音助手,最后不还是我自己在开车?自动驾驶更是重量级,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什么激光雷达都好使。
我们这些老韭菜,最关心的就两个字:续航。
215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打工人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它彻底覆盖了你的日常通勤半径,让你几乎可以把它当一台纯电车来用,享受那种安静顺滑的驾驶感。而那个所谓的1.5升增程器,你完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随身携带的、超级高效的“充电宝心脏”。它不是发动机,它是一个在你需要远行的时候,默默在后台发电,消除你一切焦虑的后勤部长。
于是,1215公里的综合续航就诞生了。这哪是续航,这是任意门。这意味着你可以从北京一路开到上海,中途甚至可以考虑不加油不充电。讲真,我上一次开这么远还是好多年前自驾去云南,结果路上跟服务区大妈因为一碗泡面多加个蛋要不要多给两块钱吵了起来。人生啊。
这台车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在城市里用电,小巧玲珑,成本极低。一旦你需要诗和远方,它加满油就能瞬间膨胀,给你一个说走就走的底气。这他妈简直是疯了!
为了实现这个变态的数据,北汽搞了个什么“神擎增程动力”,热效率40%,发电效率95%,油电转化率超过3.5千瓦时/升。这些数据普通人听不懂,我给你翻译一下:就是用最少的油,发最多的电。堪称车界永动机,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研究一下。
所以你看,极狐的逻辑非常清晰:既然我在品牌故事上讲不过你,那我就在产品这本数学题上,用最简单粗暴的公式把你碾压过去。加大加大加大,降价降价降价。
这就好比在一个所有人都西装革履、小口抿着红酒的米其林餐厅里,大家都在聊法国的产区和牛排的熟度,聊得是品味,是格调。突然,极狐穿着大裤衩子和人字拖就冲进来了,端上来一盘比脸盆还大的东北铁锅炖,里面有肉有菜有粉条,热气腾腾,然后对着所有人喊:“12块3毛8,管饱!就问你香不香?”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这一刻,所有装逼犯都沉默了。他们一边鄙视这种不讲武德的粗鄙行为,一边又忍不住咽口水。因为他们的肚子是诚实的。这就是阳谋,我用你无法拒绝的性价比,击穿你那点可怜的品牌优越感。
当然,这种疯狂的自爆,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本就脆弱的利润。但这似乎又是唯一的出路。当一个市场已经卷到所有人都在水下憋气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先疯,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所以,极狐阿尔法T5能成功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就像一个往平静的鱼塘里扔进了一台大功率电鱼机的狠人。它可能电不死最大的那几条鱼,但绝对能把整个鱼塘的生态搅个天翻地覆。从它公布价格的那一刻起,很多友商产品经理的PPT,大概又要含泪重写一夜了。
而对于我们这些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来说,唯一的真理就是:打,打起来,打得越狠越好。看戏,就完事儿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