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靡”了两年的广汽集团,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9月19日,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通过微博透露,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正式官宣。
该品牌定位面向年轻群体,由广汽和华为乾崑联合打造,发挥华为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用户生态和品牌营销的优势,并结合广汽在三电技术与整车制造领域的专长,优势互补。
据悉,早在去年11月,广汽和华为就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拟共同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1月,广汽明确与华为联合打造“华望汽车”;3月,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品牌定位为面向30万级高端市场的独立品牌;8月,广汽表示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拟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而华望也将利用埃安的产能生产车辆;同一个月,华望举办了渠道招商大会,还召开了华望项目开发攻关总动员。
从谋划、准备、项目落地,到正式官宣品牌名称,广汽这一次对待与华为合作的态度,格外积极。
其实,早在2021年,广汽和华为就有过一次“牵手”。彼时,广汽埃安采取了华为Hi模式,将后者作为自己的驾驶辅助技术供应商。
当时的埃安势头正好,广汽也春风得意。而华为还没有凭借问界一炮打响,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市场号召力。所以,话语权还掌握在广汽的手里。
广汽埃安前总经理古惠南曾表示:“与华为合作,大部分技术仍将采用自主开发的内容。”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也曾公开吐槽:“华为作为供应商产品虽好,但价格不受控,与之合作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这和当时多数传统主机厂对待华为的态度是一致的。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就曾抛出过著名的“灵魂论”:“我们的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们不接受任何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多是合作。”
2023年3月,广汽董事会甚至以“11:0”的全票结果决定,终止与华为的HI模式合作,将其降级为零部件供应商。因为当时的广汽已经连续三年分红,而华为扶持的赛力斯则连续三年亏损。
然而,市场形势瞬息万变。
从2024年开始,无论是广汽埃安或者整个广汽集团,市场销量和经营质量都每况愈下。
而华为这一边,则在问界爆火之后,相继和奇瑞、北汽、江淮、上汽联手,打造出了“华为五界”。联合长安、宁德时代的阿维塔品牌,也逐渐站稳市场脚跟,成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一张闪亮名片。
当曾经如日中天的上汽集团都放弃了“灵魂”,决定“跪着做人”。广汽,自然也必须低下高傲的头颅。
所以,今年7月,冯兴亚专程赴深圳拜访了任正非,就汽车产业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公司改革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并表示:“期待双方合作项目首款产品尽快上市,共塑未来新出行。”
而令外界好奇的是,在“五界”已经凑齐的情况下,广汽和华为合作的启境品牌,将会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呢?
有消息称,它介于华为HI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之间,可以视为HI模式的升级版,即“HI Plus”。
那么,HI Plus模式又是如何具体分工的?它和以往的“华为定义+车企制造”有什么具体区别?这一模式的优势将如何体现出来?笔者暂时还没有看到较为清晰具体的解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乘用车总销量75.5万辆,同比下滑12.48%。旗下四大整车板块,除了广汽丰田微增2.58%,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同比分别下滑了25.63%、22.55%和13.97%。
销量低迷,营收利润同样惨淡。财报显示,上半年广汽集团营收421.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95%;归母净利润约-25.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67.39%;扣非净利润-29.45亿元,同比下滑771.11%。
很显然,广汽集团已经走到了十分紧迫的时刻,正如冯兴亚直言“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这种情况下,广汽格外需要一场胜利,一剂“强心针”,以重新提振士气,让企业重新回到稳步增长的正常轨道。
那么,定位30万元级别的启境品牌,会是这一剂“强心针”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