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

最近这些年,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咱们平时坐的公交车、长途大巴,好像变得越来越高级了?

车子开起来感觉更稳,噪音小了很多,尤其是电动公交车,起步和停车都特别平顺,坐在里面刷手机都不怎么晃了。

而且,不光是在我们自己国家,你要是去中亚、南美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旅游,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马路上跑的很多崭新的大客车,车屁股后面都印着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咱们中国的客车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的?

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有驾

除了我们自己的客车厂家争气,这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其实,这背后还真有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帮忙,它就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全球技术巨头——采埃孚。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一聊,这家德国公司是怎么和咱们的中国客车企业一起,把中国客车推向一个新高度的。

说起采埃孚,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它其实是我们生活里一个“看不见的巨人”。

很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它们车里最关键的一些部件,比如变速箱、底盘系统等等,都来自采埃孚。

它就相当于汽车界的“幕后高手”。

这么一个高手,现在正把它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用在了和中国客车的合作上。

它们的策略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用自己最顶尖的技术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搞“我说了算”,而是深入到中国市场,和咱们的本土企业一起研发、一起创造,实现真正的“本土化”。

我們先来看看第一条腿,也就是技术。

现在中国市场对客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总结起来就是几个核心点:要省钱,也就是节能;要安全,这是天大的事;要舒服,毕竟谁也不想坐一趟车下来腰酸背痛;还要智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有驾

采埃孚就是瞄准这几个方面,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组合拳”。

比如,一辆客车的“腿脚”,也就是车桥,直接关系到乘坐体验和安全。

采埃孚有一款叫A133的直驱后桥,在特别讲究舒适性的欧洲长途客车市场,已经是公认的“老大”了。

这个车桥的好处在于,它能让车辆行驶得非常平稳,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能提供很强的支撑力,车身不容易晃动倾斜,乘客坐着自然就舒服多了,司机开起来也更有信心。

咱们国内像宇通、金龙这些大牌子的客车,早就开始用这款车桥了,市场反响特别好。

现在,采埃孚更进一步,正在把这款车桥的生产搬到中国来,实现国产化。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成本降低了,咱们的客车企业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世界一流的零部件,造出来的车自然更有竞争力。

而且,他们还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升级版的A134驱动桥,通过更轻的设计和更好的能量回收技术,让客车运营起来更省电、更省钱。

再说说现在最火的电动化。

电动公交车最大的好处是环保安静,但运营公司最担心的就是续航和电费。

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有驾

采埃孚直接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它有一款叫AxTrax 2 LF的电驱桥,专门用在低地板公交车上,和上一代产品比,节能效果提升了整整20%!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说,充同样多的电,车子能跑更长的路,对于每天都要跑固定线路的公交公司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一大笔电费。

他们还考虑到一个特别人性化的细节:电动车一安静下来,其他声音就显得特别吵,比如给刹车系统打气的空压机,发出的“嗡嗡”声就很烦人。

为此,采埃孚专门研发了一款无油涡旋式的电动空压机,工作起来几乎听不到声音,还特别高效,一下子就把乘坐的档次感提上去了。

更厉害的是,采埃孚不只是卖单个零件,它更擅长把不同的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比如,它通过先进的软件,把自家的刹车系统和电驱动系统“联手”起来。

当司机踩刹车减速时,系统会自动让电动机反向转动,产生制动效果,同时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像充电宝一样回收存到电池里。

这样一来,既能安全刹车,又最大限度地省了电,简直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套叫CDC连续阻尼可调减振系统的东西,听着很专业,其实效果非常神奇。

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有驾

它就像给客车装上了一个“超级聪明的悬挂”,能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路面的情况。

当车轮要压过一个减速带或者坑洼时,它能在零点几秒内瞬间把减震器调软,让乘客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当车辆高速转弯时,它又会把减震器调硬,牢牢撑住车身,防止侧倾。

这种体验,就像坐在一块“魔毯”上,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舒适性,还能在紧急刹车时让车身更稳,有效缩短刹车距离,关键时刻能保命。

如果说先进的技术是采埃孚的“硬实力”,那么第二条腿——本土共创,则体现了它的“软实力”和长远眼光。

这才是推动中国客车产业发生质变的关键所在。

过去,很多跨国公司的模式是,总部研发什么,中国市场就用什么。

但采埃孚现在彻底改变了玩法,它赋予了中国本土团队巨大的权力和自主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道保持、自动刹车、自适应巡航这些功能。

采埃孚的中国团队,不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作为主导者,针对中国极其复杂的交通路况和司机的驾驶习惯,为国内的电动客车量身定做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而且合作方式非常灵活,客车厂家可以根据自己车型的定位,自由组合需要的功能,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卖点。

这种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而是变成了“咱们一起干”的战友关系。

技术引领,本土共创,采埃孚客车释放新动能-有驾

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采埃孚把在卡车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好用的TraXon AMT自动变速箱,成功地应用到了客车上。

就在不久前,宇通客车旗下最高端的一款车型“天域S12”,就交付了第一台搭载这款自动变速箱的车辆。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

开过长途大巴的司机都知道,尤其是在市区堵车或者跑山路时,频繁地踩离合、换挡,一天下来累得不行,精力不集中还容易出事。

换上自动挡之后,司机的驾驶强度大大降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观察路况上,乘客的安全自然就更有保障了。

更重要的是,这款代表着顶尖技术的变速箱,马上就要在采埃孚位于浙江嘉兴的工厂里实现量产。

本土制造,意味着供应更稳定,服务更及时,也标志着咱们中国的长途客车,即将全面告别手动挡,大步迈入自动挡时代。

当然,最让我们普通人感到自豪的,还是采埃孚在中国客车“出海远征”这件事上扮演的“神助攻”角色。

咱们的客车要卖到世界各地,比如哈萨克斯坦、智利、摩洛哥,每个国家的路况、油品、气候、法律法规都不一样,这其中的门道非常多。

采埃孚就像一个“全球通”,凭借它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能为中国客车企业提供最精准的“攻略”。

比如,出口到欧洲的客车,采埃孚能提供符合严苛排放标准的动力系统;出口到南美的客车,它能提供适应当地多山路况的底盘和变速箱方案。

有了采埃孚这个全球知名的品牌做技术背书,再加上它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中国客车在海外市场的可信度和售后保障一下子就上去了,外国客户买起来也更放心。

我们看到的那些发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摩洛哥和智利等国家的一批批发运走的大订单,背后都离不开这种“中国制造+德国技术”的强强联合。

这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引进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携手走出去”,共同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客车的强大实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