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

最近车圈可太热闹了!2025年10月底到11月初,新能源MPV市场接连甩王炸——10月23日,小鹏汽车突然官宣:旗下旗舰MPV小鹏X9推出增程版,预售价35万起,11月6日开启预售,据业内人士透露订单量创历史新高!

这消息一出来,评论区直接炸锅:"增程MPV才是真刚需!""理想Mega纯电的孤军奋战要被打脸了?"

要知道,理想Mega从2024年3月上市到现在,靠着纯电路线硬刚市场,但销量表现并不理想——2025年1-10月累计约1.69万辆,平均月销不足2000辆。

而同时期腾势D9这个插混猛将,2025年1-9月就卖了7万多辆,市场地位根本不可比。

小鹏X9纯电版虽然2024年全年卖了2.16万辆,但增程版一上线直接拉炸天——11月6日开启预售仅一小时,订单量就是纯电版同期的4倍。

现在小鹏X9直接掏出"增程心脏",摆明了是要抢理想Mega的用户——那问题来了: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小鹏X9这波增程操作,是不是踩中了MPV用户的真痛点?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

先看2025年11月6日这个关键时间点。小鹏X9增程版正式开启预售,推出Max和Ultra两个版本,预售价格分别为35万元和37万元,综合续航达到1602公里。


这个数据说出来你就能感受到这玩意有多狠——预售仅一小时,订单量直接破纪录,甚至刷新了小鹏X9历史同期纪录。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那小鹏X9增程版到底给了MPV市场什么新东西呢?咱们拆解一下核心。

首先是纯电续航的突破。452公里(CLTC标准)的纯电续航,这是什么概念?

按一线城市家庭日均通勤50公里算,充一次电能跑9天。上班下班啥都不费油,一整周的通勤都是零油耗运行。

周末想带全家去150公里外的古镇玩一圈,来回也用不着烧一滴油。这种日常通勤零油耗的感受,确实是纯电车的核心优势,理想Mega在这点上没法儿比。

其次是增程器的"兜底"作用。当电池电量下降,增程器自动介入,综合续航直接拉到1602公里。

理想Mega用户这些年被吐槽最多的就是什么?高速服务区充电要排队,一次充电得等30分钟以上,全家人在那儿闲得蛋疼。

小鹏X9增程版呢?长途出行加油站跟充电桩一样多,随处可得,10分钟加满油,直接撒丫子继续跑。

这不就是理想Mega用户当初最想要的"双保险"吗?城里用电便宜省心,远途用油说走就走,两套方案任选。

再看价格维度。35万起的预售价,虽然不直接跟55.98万的理想Mega对标(毕竟价格差了将近21万块),但对比同级别的插混MPV,腾势D9的均价在38.8万左右,小鹏X9增程版的性价比优势一目了然。


而且小鹏X9的智能化配置绝对领先同价位对手——XNGP智驾、全场景语音交互、800V高压平台……这些理想Mega也有,但小鹏这套系统在成熟度上已经打磨了好几年。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小鹏X9纯电版之前卖的有多火?2024年全年销量21600辆,月均1800多辆,稳稳卡在纯电MPV市场前列。

结果增程版来了,直接来了个王炸——11月6日开启预售24小时内,订单量就达到了纯电版同期销量的4倍。

这说明什么?说明市场已经被充分教育了,用户已经开始反思什么才是MPV真正的刚需。

增程版出现以后,预订客户的反馈倒是挺有意思的——不少原本在观望的用户这下子立马下单,因为这玩意儿把纯电和传统油车的优点都给糅合在一起了。

没有续航焦虑,也没有充电等待的烦恼,加满油加满电就能跑遍全国,这才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家庭用户的真实诉求。

理想Mega死磕纯电,小鹏X9却转身增程?背后藏着MPV用户的啥隐秘需求?

这个问题得从理想的战略说起。理想本来是靠增程技术起家的,但李想和团队在做MPV的时候,却坚定地选择了纯电方向。

为什么呢?李想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MPV用户更需要低噪音、低震动的纯电体验,增程器的噪音会影响豪华感。"

这个判断本身没错,毕竟MPV面向的就是对静谧性要求高的家庭用户。但理想的错误在于,它高估了用户对"纯电信仰"的执着。


理想Mega搭载的是102.7千瓦时电池,CLTC续航710公里,充电12分钟能跑500公里——这套方案从纸面上看确实很豪华,很极致。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但现实怎么来的呢?2024年3月上市到2025年10月,理想Mega总共才卖了1.69万辆,平均月销不到2000辆。

同期腾势D9 DM-i(插混版本)2024年全年卖了近10万辆,2025年1-9月又卖了7万多辆,体量完全碾压。

甚至连销量低迷的小鹏X9纯电版,2024年也卖了2.16万辆,比理想Mega的同期表现还要好看。

你说用户调研反馈什么了?还真是有意思的对比。

一方面,理想Mega的定位是"豪华纯电MPV",目标客户是一线城市的科技新贵,他们讲究品牌调性、设计美学、驾驶质感。

理想汽车在这些维度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内饰用料考究,操控质感一流,自动驾驶功能业界领先。

可这帮人恰恰不是MPV的主力消费群体。

真正买MPV的是谁?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家庭。他们的诉求一点都不高尚——我就想要一台能装人、能装货、随时能出发、不用我费脑子规划充电路线的车。

一个上海的理想Mega车主王姐怎么吐槽的?"周末带娃去杭州,路上找充电桩花了40分钟,充电又等了30分钟,孩子闹了一路,我差点没崩溃。"

这就是现实。理想Mega虽然充电快,但充电桩分布不均,高速服务区那点儿桩都被埃尔法和别的车占着呢。


一旦电池电量掉到20以下,系统还会限制动力,上高速都得小心翼翼不敢猛踩油门。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这种体验对一线城市的科技人可能没什么,但对二三线城市的普通用户来说,那简直就是噩梦。

小鹏X9增程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它用的是新一代鲲鹏增程系统。

这套系统的黑科技在于——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110千瓦,配合210千瓦的电动机,系统的油耗低到6.4升每百公里。

更关键的是噪音,官方数据说增程器运行噪音控制在0.5分贝以下,什么概念?比冰箱声音还小。

启动和关闭时的抖动减少了60%,这对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综合电耗16.5度电每百公里,综合油耗2.53升每百公里,这都是业界领先水平。

长途出行的时候,增程器可以让车在150公里时速的高速上稳定巡航,不用担心电量下降造成动力衰减。

这才是现阶段新能源MPV真正需要的方案——纯电的经济性和静谧性,加上传统油车的便利性和稳定性,完美适配国情。

小鹏X9增程版"截胡"成功?理想Mega不跟增程是不是要凉?

现在摆在眼前的是个什么局面呢?小鹏X9增程版11月6日开启预售,一小时内订单量是纯电版同期的4倍。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的天平正在倾斜。那些原本在观望的消费者,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

咱们看看市场数据就明白了。2025年新能源MPV领域,插混和增程车型占了绝对主流。

腾势D9为什么卖得这么凶?2024年全年10万辆,2025年1-9月又卖了7万多辆,累计保有量都快30万台了。

这家伙就是靠插混方案打天下的,它让普通家庭用户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说走就走"。

纯电MPV整个市场能占的份额有多大?说白了,也就是极少数一线城市对技术有执着追求的用户。

这群人买车不是为了日常通勤,而是为了体验最前沿的技术方案。他们不在乎续航焦虑,因为他们生活在充电桩密集的一线城市,出远门的机会也少。

但这群人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呢?实际上不到整个MPV市场的一成。

理想Mega踩中了这个认知盲点。它把自己定位成"科技旗舰MPV",结果市场用脚投票了——消费者就想要一台"好用的家庭车"。

小鹏X9增程版抓住了这个机会。它的预售价35万起,直接对标的不是理想Mega,而是腾势D9这样的插混产品线。


但小鹏的优势在于,它的智能化体验比腾势强,价格比理想便宜,续航比竞品长,油耗也更低。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这种情况下,理想Mega的尴尬就出现了。它高端不了(价格太贵,定位过于小众),低端也竞争不过增程方案(没有增程系统的便利性)。

有人问,理想是不是得赶紧出增程版Mega来应对?这个可能性不大。

原因很简单,李想作为理想的创始人,一直坚持"纯电是未来方向"的理念,从战略层面上就不太可能短期内反转。

而且理想现在的增程平台是为L系列SUV设计的,要移植到MPV上需要彻底重新开发,成本高得吓人。

从财务角度讲,这笔投入对理想来说并不划算。

但长期来看呢?如果理想Mega销量继续下滑,如果市场竞争继续加剧,理想最终可能被迫做出调整。

或许推出增程版,或许改进纯电方案,或许索性放弃这个产品线,去全力开发新的i系列纯电车。

不管怎样,2025年10月到11月的这场"增程风暴",已经彻底改变了新能源MPV市场的竞争格局。

小鹏用一个预售版本,硬生生把自己从"纯电MPV玩家"转变成了"全能MPV解决方案提供者"。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小鹏X9增程版预售刚开启的时候,评论区确实炸了,各种声音都有。咱们挑几个最常见的问题聊聊。

有人问得最多的就是:"增程车比纯电车多了一套发动机,维修肯定更贵,养不起啊!"

这个疑虑有一定道理,但小鹏X9增程版的情况不一样。这套鲲鹏增程系统结构其实很简单,本质上就是一个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加一个发电机,不像传统混动那样复杂。

维修的时候,电动部分由小鹏保修,油电部分由官方承诺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增程器出问题直接免费修。

这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有保障的,不用太担心后期维护成本。

还有人问:"那理想Mega是不是得赶紧跟?不然要完蛋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答案可能会让理想车主失望。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理想短期内(比如2026年之前)基本不太可能推出增程MPV。

李想对纯电战略的坚持程度,业界都看在眼里。而且理想现有的增程技术平台完全是为SUV开发的,再加一个MPV增程版本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

从商业角度讲,这对理想来说并不是个理性选择。但长远来看,如果Mega销量继续下滑,理想最终可能被迫做出战略调整。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还有人问最实在的问题:"小鹏X9增程版和腾势D9 DM-i怎么选?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得实际点儿。"

这个问题最好回答。腾势D9的优势在于品牌历史悠久,2024年卖了10万辆,用户保有量大,口碑积累深。

买腾势D9的人,通常是看重"传统大厂"和"可靠性"。比亚迪的技术积淀在那儿,维修保养的便利性也是公认的。

小鹏X9增程版的优势在于智能化配置领先,自动驾驶体验比腾势强,内饰科技感十足。而且价格上,小鹏还便宜2万多块。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能体验、愿意拥抱新技术的80后90后家庭用户,小鹏X9增程版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是个传统的用户,就想要一台"口碑过硬、保养方便"的家用车,腾势D9是个更稳妥的选择。

建议还是要去展厅试驾对比一下——重点感受增程器运行的平顺度、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还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成熟度。

结语:MPV市场的"真香定律"!理想Mega该学学小鹏的"接地气"

回顾这一整场竞争,从小鹏X9纯电版到增程版,再到理想Mega的"掉队",其实反映了一个业界都在慢慢领悟的真理。

再牛的技术概念,也比不上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不是新鲜事儿,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像总有人要用实践来再验证一遍。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MPV这个品类有它独特的消费逻辑。买MPV的人不是为了追求性能,不是为了拼加速时间,也不是为了炫耀设计。

他们就是想要一台"能装全家、随时能出发、不用焦虑"的移动空间。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需求,但满足这个需求可不简单。

理想Mega的失败,恰恰在于它把需求想复杂了。它觉得MPV用户需要"最纯净的电动体验""最极致的静谧性"。

但人家消费者告诉你了——我不需要这么极致,我就想要能用、好用、随时用,仅此而已。

小鹏X9增程版这波操作,相当于给整个新能源MPV市场上了一课。它说:"你们想要的不是我坚持的理想,而是我学会妥协以后能给你们的实际方案。"

这套方案包括什么呢?纯电的经济性,增程的便利性,智能化的体验,还有相对亲民的价格。把这四样东西糅合在一起,就是当下市场最需要的产品。

理想Mega如果还想翻身,有两条路。一条是坚持纯电路线,不断优化充电体验,努力扩大充电网络覆盖。

这条路费钱、费时、效果还不一定。另一条是做出战略调整,推出增程版或者其他动力方案,满足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

但这条路对李想来说,可能得先过自己心里那道坎儿。


无论怎样,2025年这个11月注定会被写进新能源MPV的历史。小鹏X9增程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小鹏X9增程版一上来就成爆品?它到底偷了理想Mega的什么秘籍?理想当初为啥死磕纯电?-有驾

那些还在执着于"纯电信仰"的车企,该清醒清醒了——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我们也得变。

最后送给每位思考该怎么选的朋友一个灵魂拷问:如果你有35万到40万的预算买MPV,你是想要那台"品牌调性强但可能续航焦虑"的理想Mega,还是想要那台"增程全能又智能领先"的小鹏X9?

你的选择,就是对这个市场最诚实的投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