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综合 I 渝码科技
7月28日凌晨,马斯克在 X 平台连发三条推文,亲自确认“三星德州泰勒工程将独家代工特斯拉下一代 AI6 芯片,合同金额 165 亿美元且只是下限”。
话音落地,三星电子首尔股价应声飙涨 6.8%,创下去年 9 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在台积电长期把持的车规 AI 芯片江湖,三星凭一纸长约撕开裂缝。
本文结合此前信息拆解“德州模式”背后的三重逻辑:技术拐点的精准卡位、地缘供应链的合纵连横,以及“客户共治”的生产范式革命。
01 技术拐点:2 nm 赌局与“三级跳”路线
特斯拉当前 HW4搭载的AI4芯片算力约 500 TOPS,而下一代HW5/HW6目标直指2000-2500 TOPS,性能翻五倍,功耗还要再降25%。
要完成如此陡峭的指标曲线,工艺节点必须下探至2nm以下。
2026年前台积电 2nm产能基本被苹果、英伟达包圆,三星则选择“两步走”:
先用3nm GAA 稳量产,德州工厂第一阶段仍以成熟的 3nm GAA 工艺量产AI6,良率>80%,满足车规AEC-Q100 Grade 1十年寿命要求。
再切2nm GAA做性能护城河,三星 2nm 试产线已于2025年Q2在德州跑通,比 3nm 提升12%、面积缩5%,为2027年HW6+预留升级空间。
台积电在 2024 年车用芯片市占率 92%,但 2nm 车规级芯片产能规划保守,三星抓住空挡,用“技术期货”换特斯拉战略押注。
02 地缘供应链:德州工厂的“美式阳谋”
泰勒工程距特斯拉奥斯汀总部车程 45 分钟,距马斯克私人机场 15 分钟,被戏称为“马斯克的芯片后厨”。
这座耗资 170 亿美元的 4nm-ready 产线,2024年因订单不足利用率仅 60%,如今 165 亿美元长约直接锁定未来九年60%产能。
更关键的是,三星德州厂符合《芯片与科学法案》(IRA法案补贴)25%投资税收抵免,可间接降低特斯拉芯片采购成本约8-10%。
考虑到规避地缘风险,美国商务部 2025 年新规要求 2027 年后所有 L4 级以上自动驾驶芯片需满足≥50%本土制造比例,而台积电亚利桑那州远水不解近渴,三星恰好补位。
三星用一座“美国厂”换来“美国客户”,台积电仍陷台海风险的舆论漩涡。
03 “客户共治”生产范式:马斯克的产线KPI
传统晶圆代工是“黑箱模式”-客户给设计图,代工厂负责工艺窗口。马斯克打破行规,在合同中加入“Tesla Production Co-Pilot ”条款。
首先是产线实时接入,特斯拉派 30 人算法团队常驻德州厂,将 FSD 路测数据实时回传调整 BEOL 布线,把 AI 芯片的 PPA 迭代周期从季度压缩到月级。
同时包含良率对赌协议,若三星 2026 年底前良率未达 90%,特斯拉有权以折扣价转单台积电;若提前完成,订单追加 50 亿美元奖励。
04 连锁反应:代工版图与车规芯片的三重地震
据 TrendForce 数据显示,2024 年三星代工市占 7.7%,与台积电 67.6% 差距悬殊;随着 AI6 放量,三星有望在 2027 年把车规 AI 芯片市站率提升到25%,直接冲击台积电“安全区”。
与此同时,高通、Mobileye 已在评估“三星2nm+德州厂”组合,以分散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延期风险,三星或复制特斯拉模式拿下更多车规大单。
此外,AI6 芯片首次在车规级采用 3D V-Cache堆叠,特斯拉计划2026年开源其车规 Chiplet 接口,三星作为首个量产方将主导标准制定。
总而言之,对于三星,德州工厂从“烧钱黑洞”变身“战略支点”;对于特斯拉,AI芯片从“受制于人”转向“自主可控”。
165亿美元背后,是三星用技术、地缘和商业模式的三重杠杆撬动了台积电的铁幕,也是特斯拉用订单、数据和工程资源反向定义半导体制造的游戏规则。
当芯片厂开始为车企“熬夜改图纸”,传统IDM与代工的边界正在消失——新的产业秩序,已在德州平原的晶圆机台间悄然诞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