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 10月交付了8千台,虽然还没到大众惯的水平,但这个数字已经在暗示一个变化了的趋势。

说到M8EV的价格,起售价37.98万,比它的增程版本贵个几万块,虽然价格差不算小,但销量上它却占了增程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你们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增程的销量是9400台,纯电8千,合计1.74万。很粗糙的一算,新车纯电占比大概是45%左右。大概是这样,虽然说销量还没到全场皆电的感觉,但能看到,纯电车型开始不再被排斥,市场逐渐接受它的存在。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有驾

很多人会说: 沧海桑田,曾经纯电太小众,现在终于有人撸起袖子来拼了。 但我必须吐槽一句——纯电车的到来,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风生水起。我认识的朋友,他一直觉得纯电太折腾,充电桩到处都不够用,整天充电麻烦症反而比油车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用的不够好,总觉得快充慢充、容量小,说到底还是基础设施没跟上。

真实情况是,得益于国家政策和技术的进步,比如快充的速度,现在充个电能缩短到30分钟以内,油箱打满的时间差不多。阴差阳错的,我们还在充电站有点少的阶段,但未来几年,充电网络会像互联网一样普及。这也是为什么自家的小区会偷偷偷偷搞个快充桩,虽然开玩笑的 attitude,实际上是为了迎合未来需求。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有驾

你有没有发现,纯电车型跟增程比,实际操控差别还挺明显的?比如说,问界M8的纯电版续航是大约550公里(估计不太可能够到600),而增程版能跑到700多。走长途,增程的优势还是明显的——毕竟不用担心突然没电。估算一下,百公里的成本,纯电大概是1.2块钱左右,增程可能在0.8块钱以内(不考虑油费,只算电能),这都是估算,具体还得看补能量的各种因素。

在渠道和供应链上,问界和理想的布局确实让我觉得比传统豪华品牌那套更加灵活。国内供应链的变化很快,就像我们买菜一样——去年还得东跑西跑,现在可能某辆车的某个零部件,工厂都能做到一条龙供应链里一站式解决。这也是为什么问界M8V的交付压力越来越小,看上去供应链稳了,组装效率也跟着提升。

说到销售,我昨天跟销售聊了几句,他说:基本上纯电只要广告做得到位,一天两百台没问题。 但坦白讲,咱们还是要看市场调性,比如说,我朋友是做维修的,他说:新能源车出故障少,维修也没那么麻烦,估计两年后,修理站再添点。 不过另一边,修理贵、配件少、技术更新快,这些麻烦还是得面对。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有驾

另一方面,豪华BBA们的纯电车型,交付数据开始下滑。你们留意到没有?奥迪Q6L e-tron 还在逐步降低交付量,没有了此前的火爆。去年它还挺热,盘点订单还挺多,但今年告诉我,某些地区订车周期变长,这不是你一个地区的问题,全国情况也是这样。是不是电动车放量比预料慢还难说,但总的趋势是,BBA要想保持市场份额,还得继续拼,尤其是明年就要迎来展开的GLC EV了。

至于奔驰的EQE SUV,也就是后期产品,估计要等它去掉末期模样我们才能看到新东西。其实我猜测,奔驰明年会推出一个别的惊喜车型,比如下一代的GLC EV,会搞点啥新玩法,不然光靠现有产品,怎么跟国内自主品牌比?

这帮自主品牌的高端距离,真的在缩小,我随便猜测,未来纯电高端市场,非BBA的份额或许能翻倍增长。问界M9EV其实挺有意思,月销稳定在1142台,虽然看不上去像啥热销,但在30万价位能做到这样,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不小了。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觉得,纯电等到成熟到底还要多久?是不是其实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一些?我一直觉得,技术发展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就是感觉还有点赶不上快充网络的部署。

想问一句——你觉得,接下来纯电的爆发年会拿什么突破?是续航?充电?还是别的什么?这没有标准答案,但我觉得总会有点突破口,就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来。

曾经的小众高端纯电车型如今逐渐被市场接受,问界m8ev10月交付8千台,销量已超增程车型三分之一-有驾

未来的市场拼的是谁能把这些细节做得更好,或者更人性化。这点,看来还得看谁更会摸摸用户的心。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