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哥们儿,坐。
这几天我琢磨这汽车芯片的事儿,跟你唠唠。
你猜怎么着?
全球汽车工业,说趴窝就趴窝了。
大众停产,本田减班。
这阵仗,比我十年前跑突发新闻撞上的还邪乎。
我跟你说,搞科技新闻这行当,最怕的就是“完美”的叙事。
你得学着像剪辑师,把时间线给它搅和碎了,再按着情绪的钩子重新往一块儿拼。
你说说,荷兰那帮人,前脚刚批准中国闻泰把安世给收了,后脚就玩“强制接管”。
这事儿,简直比我当年搞砸的那个“某市长公款旅游”报道还离谱。
那时候,我以为证据链清晰,结果人家一个电话,材料全白费了。
这安世的事儿,时间线一拉长,你就看出不对劲了。
对头,就是那颗芯片。
安世,这名字听着挺洋气,其实就是恩智浦手里一个被忽视的部门。
闻泰当时花大价钱把它盘下来,人家在荷兰的员工都快赶上咱们小区打麻将的人数了。
这企业,现在年营收干到147亿,毛利率快奔四成了。
你开车吗?
你车的刹车、气囊,甚至座椅加热,那玩意儿里头都有安世的“小玩意儿”。
它不是手机里那种随便换的零件,这玩意儿得过好几道鬼门关才能上车。
对了,美国人那套“50%穿透性规则”,一出,荷兰立马就跟风了。
9月30号,说接管就接管,CEO说换就换。
说实话,他们真觉得咱们闻泰五年了什么都没干?
这逻辑,比我那套房子的贷款利率还让人看不懂。
咱们这边的反击,那叫一个漂亮。
商务部一发话:东莞、临港的工厂,特定零部件不出了。
你别小看这两地儿,那可是安世全球产能的半壁江山,核心技术全在那儿。
这一招,就像你家水管子让人给拧死了,水流立马就断了。
我记得有一次报道,我把一个新能源补贴的来龙去脉捋得特别顺溜,结果读者来信说,看得我直犯迷糊,太“条理清晰”了,像说明书。
这次安世的事儿,就得这么讲:欧洲车企慌了,一个个飞过来求爷爷告奶奶。
荷兰经济大臣最后说了那句“我们没得选”,听着挺可怜。
可你细品品,他们是真没得选,还是为了讨好美国,把自家朋友得罪了?
这就像你为了跟隔壁老王搞好关系,把自家老妈气哭了。
更绝的是,荷兰接管总部,以为能控制全局。
结果呢?
中国工厂的工程师们,不到一天,就把技术壁垒给破了。
生产线没停。
安世中国直接立规矩:旧合同作废,重签;只收人民币;中国优先。
这下,荷兰手里那点股权,比我钱包里剩下的零钱还尴尬。
现在美国也服软了,暂停那个穿透规则一年。
咱们商务部也说,符合条件的可以豁免。
这豁免,可不是随便给的。
谁符合?
谁能拿到货?
这牌,还握在中国手里。
大众、宝马这些大厂,赶紧跟安世中国新签合同,用人民币结算,还承诺加大投资。
三星更直接,直接把在荷兰的50亿欧元项目给搁置了。
你说,谁还敢在一个随时可能被黑吃黑的地方下重注?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教训。
全球供应链这玩意儿,不是拿来玩政治游戏的。
谁想离开中国,谁就得自己掂量掂量后果。
这比喻有点粗,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