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两点,雨点敲着车顶。副驾上的人早就困得不行,还在迷糊问我:“你怎么还没停好?”其实那会儿,我一边心里咒自己手残,一边又怪这小区的停车位设计师是不是和我有仇。闫闯那条“一键停车”的短视频就像午夜的热水袋,突然蹦进我手机屏幕里。你要说我没被种草,那是骗人的。成年人嘛,谁还没点“停车PTSD”?
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科技把我们手里的方向盘抢了过去。可你要真说自动泊车就能解决一切,那我得先笑出声。你见过尊界S800自信满满,把窄巷子里那俩水泥墩当“空气”?系统一懵,车主脸色比雨夜还阴。自动泊车这玩意儿,用得爽是真爽,失灵也真能让你当场怀疑人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亲身经历过那种“车停一半,系统掉线”的尴尬。
小区里最会“装”的老王,那天还在门口晒他的S800。人家站那儿,手插兜,车自己倒进去了,路人差点鼓掌。我靠在旁边,看着他一脸得意,心里想,这车怕不是他最懂事的孩子。自动泊车给咱这代人省了多少吵架和家庭矛盾?你想,老婆不再骂你不会倒车,丈母娘也没机会指点江山。科技解放的不止是双手,还有男人的面子。
说起来,尊界S800的自动泊车,最近被各种汽车自媒体轮番安利。有的是为了商单,有的纯是自来水。你问我怎么看?商单就商单呗,哪个新科技没靠媒体助推?关键是你自己用着顺不顺心。你再看数据,2023年新车带自动泊车功能的占比已经逼近30%,在一线城市,感觉没这功能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智能汽车”。这背后其实藏着用户的无奈:城市停车太难,手动倒库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
不过别以为我会站在科技这边拍手叫好。我有朋友,买了新车,自动泊车用得飞起。三个月后,手动倒库直接“退化”成新手。结果有天系统识别不出车位,他愣是原地画了十分钟圈,最后还是被保安大哥一把指挥进去。自动泊车真有那么神?说到底,它还是得看场景。老小区、奇怪的非标车位,机器一懵,谁都没辙。你以为自己走进了自动化时代,其实有时候还是得“原地手动”。
现在网上的评论区,比停车场还热闹。有人说自动泊车是“懒人神器”,也有人吐槽“科技反噬”。我看,这就和篮球场上的三分球一样,老球迷骂新派打法没灵魂,新球迷却觉得省力高效才是王道。争论总在细节里,谁也不会真的彻底服谁。
另外,自动泊车背后那点隐私焦虑,别装不在意。停车轨迹、用车习惯,数据上传云端,哪天被精准推送停车优惠,心里难免有点膈应。你说这叫“智慧出行”,可有时候人最怕的不是技术升级,而是那种无形的被监控感。想想也是,现在连找个停车位都要拼大数据,真是活久见。
说到体育圈,自动泊车的普及其实特别像那些运动员突然玩起新技术。你看,NBA那些老中锋还在念叨低位脚步,库里们已经把三分球投成了大杀器。技术来了,谁都躲不了。只不过,有人愿意被时代推着走,有人宁愿守着老路子不动。你说谁对谁错?我反倒觉得,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
说个小插曲。前几天,朋友圈里一个朋友发了张图,S800自动泊车,副驾的小孩笑得前仰后合,旁边的老人一边摇头一边问:“这车真就啥都不用你管?”那一瞬间,三代人站在一辆车旁边,满脸写着时代的分歧。有人觉得这是偷懒,有人觉得这是进步,还有人压根没兴趣。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你问我,自动泊车到底是不是刚需?我说这和吃火锅要不要蘸麻酱一个道理。有人非它不可,有人看都不看一眼。你要说“科技改变生活”,也别太当真。就像小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爸妈还念叨“这玩意能有多大用?”结果转头每天守着新闻联播不撒手。新东西嘛,大家都得有个适应期。
写到这儿,突然觉得,自动泊车其实像极了我们这代人的小心思:既想要省事儿,又怕自己彻底变废。你说是不是?一边享受机器带来的轻松,一边又怕哪天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你会不会也有同感?
评论区见吧。你是那种坚持手动停车“练级流”的,还是直接一键解决“效率党”?别在屏幕前摇头,进来聊聊,说不定还能碰到同样纠结的灵魂。停车这点小事,谁还没被折腾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