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己L6这茬新车露面,价码一摆出来,就有人在那儿嘟囔,这也没见着啥实惠啊!
可要是把配置单捋一遍,嚯,还真攒了不少新玩意儿,全系标配800V高压架构,还愣是白饶一块光感天幕,这性价比,蹭一下就上去了。
有人就撂下一句话,这不比小米SU7带劲儿?
要说这车,外形上没啥大动静,就是把前脸那两撇儿“小胡茬”给刮了,瞧着利索多了。
灯光系统倒是捣鼓出新花样,能玩儿出更多的幺蛾子。
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直接把入门级的400V平台给撸掉了,全系上马800V,充电那叫一个风驰电掣。
底盘也做了,名头叫“灵蜥数字底盘2.0”,听着就怪玄乎的。
车里头也动了心思。
方向盘从溜圆的盘子,变成了扁扁的椭圆,据说是这样更顺眼看仪表盘。
门板和氛围灯也重新捯饬了一番,还添了个“大地象灰”的内饰色儿,立马就显得老成了不少。
在智能化这块,智己L6也没含糊。
IMOS 4.0智能座舱,一箩筐的新玩意儿,什么全景车手互联,雨夜模式,听着就挺拉风。
辅助驾驶也攀升到了IM AD 3.0,据说能玩转无图高速和城区NOA,还能自个儿找地儿停车,一键AI代驾。
这功能要是真灵光,那可真是能把双手给彻底解放了。
舒适性配置这次也给足了料。
全系标配瞬感智控防晒天幕,这玩意儿能麻溜儿地调节透光度,大热天不怕晒成黑炭。
主驾座椅也鸟枪换炮了,能揉捏能舒缓,副驾还多了个能一键躺平的“太空座椅”。
前后排座椅都安排上了加热,后排还能电动调节靠背。
这么一套下来,舒适度提升的可不止一星半点。
这回智己L6的配置划分也挺敞亮,就四款车,主要差别在三电动力和续航上。
Max和Max+是800V平台,电池容量稍逊一筹,Pro Max和Ultra是“准900V”平台,电池容量更大,续航更长,充电也更快捷。
要说哪个更值当,我觉得Max+版本最靠谱。
续航够用,不到22万还能有空气悬架+CDC,舒适性配置也算是给足了。
前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后排座椅加热按摩电动调节靠背,该有的都有了。
总的来说,这回智己L6在配置上算是挺仗义的,不少舒适性配置都是全系标配,白送光感天幕也挺实在的。
要知道,极氪007GT要选装这个配置,还得掏出一万六呢。
眼下20万上下的纯电轿车市场,真是卷得天翻地覆。
智己L6这次虽然没降价,但在各方面都做了升级,竞争力还是有的。
颜值不赖,动力底盘也说得过去,还有点情怀,这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还得看各位看官的需求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人买车,除了瞅配置,还得看牌子。
小米SU7自带热度,光是“小米”俩字,就能笼络一大票拥趸。
智己想要杀出重围,光靠配置升级还不够,还得在品牌营销上多下点功夫,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只是,当所有车企都卯足了劲儿卷配置、卷价格,甚至卷服务的时候,咱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汽车这玩意儿的本分到底是啥?
是简简单单的代步工具,还是撑场面的行头?
抑或是科技创新的载体?
汽车行业这番内卷,是中国制造的崛起,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
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对产品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车企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身实力。
然而,过度的内卷也会冒出一些问题。
比方说,车企为了压低成本,可能会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偷工减料。
再比方说,为了捞取更多的油水,可能会过度吹嘘,夸大产品性能。
这些都会让消费者吃哑巴亏。
所以,车企在铆足劲儿往前冲的同时,也得守住底线,讲究诚信。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汽车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得益的还是咱们这些消费者。
但愿这股“卷”劲儿,能卷出更多的好东西,卷出更舒坦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