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捷途山海T2,就有点不讲道理。
这小子不装了,摊牌了,把旅行者那个卖得还不错的壳子,硬塞进去一套插混系统,然后价格直接顶到20万,摆明了就是要用一个方盒子造型的压缩毛巾,把所有人的水都吸干。
这操作骚就骚在,它把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到底是谁在买这台车?或者说,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被这种简单粗暴的组合拳打得五迷三道?
答案很简单,一群被生活盘了包浆,但心里还剩点越野春梦的中年男人。
第一类人,目标极其明确。他们一开始就想要个方盒子,但不是那种要去无人区修仙渡劫的硬核玩家。他们的“越野”,范围仅限于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门口的草坪,或者开到水库边上烧一壶开水。坦克300?油耗听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纯电爹?节假日出个城,服务区充电桩堪比春运火车站,属于给自己上强度。
所以你看,他们的需求其实特别拧巴。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要诗和远方,又要柴米油盐。
这时候山海T2就出现了,像个雷电法王一样精准地劈在他们的天灵盖上。外观,是那个味儿,方方正正,看着就像个不好惹的行走水泥墩子。再花几千块,整上“风阻三件套”,什么侧爬梯小书包,锁车之后能回头看八遍,感觉自己瞬间从油腻奶爸变身贝尔·格里尔斯,虽然下一个目的地是菜市场。
然后是里子。插电混动,这个发明简直是中年男人的救赎。平时在城里,就当电车开,充电便宜得约等于白嫖,老婆查账都查不出毛病。周末要出远门了,油箱一加,瞬间化身无情的高速巡航机器,续航焦虑是什么?不存在的。
这才是重点,这车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低成本平替”。6.6kw的对外放电,本质上就是个大型充电宝,支撑着他们在郊区草坪上实现“火锅自由”和“咖啡自由”的渺小梦想。后排放倒,铺个垫子,就是一张能让孩子滚来滚去的床。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中年男人的电子春药!
第二类人,就更有意思了。他们本来没想换车,家里的老头乐,啊不,老头轿车还能开。结果某天在路上,或者在短视频里,被一个捷途旅行者或者山海T2的侧颜杀给偷了家。
那一瞬间,就跟道诡异仙里的角色一样,直接被心素给控住了,中毒了,陷进去了。回家之后,看自己那辆老车,哪哪都不顺眼。空间小得像单身公寓,动力弱得像林黛玉,中控屏还不如自己手机大。
每次全家出门,都像一场负重闪电战。于是,换车的念头开始疯狂生长,最后把理智烧干。他们的逻辑更直接:我需要一个看起来很能打的车,来证明我生活还很能打。
写到这我得说一句,我这个“水泥墩子”的比喻可能有点粗暴,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
说到底,这两类人其实是同一种人,唯一的区别是顿悟的时间早晚。他们都是被这个时代最精准的消费主义陷阱给捕获了。捷途悟了,它知道这帮人要的根本不是什么硬核越野,不是三把锁,不是非承载式车身。
他们要的是一个“装逼解决方案”。一个能让他们在朋友圈里显得很有生活,但实际上又不用付出太多成本的,完美的,道具。
我作为一个每天都在看这些破事儿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你不是真的需要那个能爬上车顶的梯子,你就是需要一个能让你在下班回家前,在车里能心安理得地多抽一根烟的独立空间。这个方方正正的铁盒子,就是那个空间,那个理由。
它就像一层金钟罩铁布衫,把家庭的琐碎和工作的压力暂时隔绝在外。
当然,还有一小撮人,是真把这车当玩具的。他们会去改装,会去跑长途,甚至会跟着车友会去搞一些轻度穿越。这里面甚至出现了一些女车主,她们开着这个赛博金刚芭比,确实有种别样的飒爽。但这些人,是少数。
多数人买它,还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矛盾: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最大化地满足自己对“另一种生活”的幻想。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牛肉给的还没以前多,真是坏了菜了。
所以,捷途的操作,本质上是一场掀桌子式的胜利。在以前,你想兼顾家用、省油和硬派造型,你得做梦。现在捷途说,我不过了,大家也别想活。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把几个不相关的元素强行缝合,然后发现,诶,市场就是吃这一套。
同行看了也得傻,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赛道炸了。
至于那个新出的加长版,把屁股拉长,轴距不变,我个人感觉有点典中典。但市场这东西,谁说得准呢?也许又戳中了另一群人的奇怪G点。
所以你看,捷途山海T2的成功,根本不是什么产品主义的胜利,而是情绪主义的胜利。它卖的不是车,它卖的是一张通往朋友圈摄影大赛的门票,一张能让你在平凡生活里稍微喘口气的,精神吗啡。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