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M9上海展会实录:从“听懂你”到“做得像你”
7月的上海,天还没黑就已经闷热。世博展览馆门口一排排车子,最显眼的不是那些亮着大灯的新款,而是吉利那块安静得有点出奇的展台。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大屏幕,也没见到现场拉横幅喊口号。摊上新鲜事儿了——这回主角不是外观、动力这些老三样,是个能和人掰扯情绪的语音系统。
我在那站了一会儿,看工程师摆弄银河M9。他们说,这套阶跃星辰大模型,不是追求跟真人一模一样,而是要学会揣摩人心思。比如你刚下飞机,人都蔫了,它就自动把空调开高一点,还顺手把音乐声音放低。我脑子里闪过前阵子群友吐槽,说自家车动不动冷不丁冒一句“请问需要帮助吗”,结果半夜吓得差点撞栏杆。这种细节吧,说起来不起眼,用起来才知道值钱。
有意思的是,他们演示的时候,完全不用唤醒词。一句“我想吃饭,但不要辣”,系统立马甩出来几家江浙菜馆,还问停车方不方便。我旁边一个修理厂老李咂摸着嘴,“以前搞维修时最烦就是客户抱怨语音卡壳,现在倒好,这玩意反应比我孙女写作业还快。”据说云端推理啥都交给后台处理,本地只负责收音和播报,所以延迟短得很——300毫秒,我也听不太明白具体多快,大概就是脚踩油门瞬间起步那感觉。
其实吉利这几年整AI挺下本钱。雷神混动2.0,有次我试驾正赶上下坡堵车,那发动机自己提前降档充电,上坡时一点都没拖泥带水,也没像隔壁品牌似的一脚油门轰成拖拉机声。据小区保安王师傅讲,他朋友买的新款底盘还能自动调软硬。有一次他老婆后排睡觉过减速带,都没被颠醒。“以前谁信啊?现在连避震都能‘看路’。”他说完自己先乐了半天。
再说那个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高速匝道进出速度控制明显平顺多了。我去年去杭州办事,一路下来几乎全程自适应巡航,就匝道拐弯的时候稳稳地减速,再也不像头几年用别家的L2辅助,一忽儿窜出去一忽儿又急刹,把副驾驶吓够呛。这些东西落到实际用车,就是让每一步操作更合常理,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小毛病。
还有件事比较少人提起:他们背后的算力中心,据销售顺嘴一提,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机房,什么23.5 EFLOPS,好多人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有啥用。但听研发同事打趣,“灶大火猛饭熟快”,数据喂进去算法磨出来,比原来靠人工省不少时间。据说今年四季度开始,有些高速场景司机可以彻底撒手,只需盯着路面,不用一直搭方向盘上。“以后跑长途可轻松咯!”微信群有人这么发,不过安全员还是提醒大家别太当真,新技术嘛,总归要留点心眼。
插一句冷知识:早年间某批银河车型后备箱电吸锁容易坏,小区群里讨论半天最后发现,其实厂家后来悄悄升级配件,加厚弹簧片,现在基本没人再吐槽这茬。不过偶尔遇见极端天气,比如南方暴雨天传感器误报,也是免不了返厂检修。有时候科技越智能,小毛病反而藏得深,不折腾两年体会不到精髓在哪儿——这是老司机私下聊天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行业圈流传段八卦,说某品牌老板参观完吉利研究院回来之后,在会议室拍桌子:“以后谁敢光拼参数表直接卷价格,就让他去卖冰箱!”虽然真假难辨,但气氛是真紧张。今年新能源市场卷成这样,各家总算意识到体验才是真功夫。而且新功能更新特别频繁,经常APP提示OTA升级,一觉醒来又多俩菜单选项。有次邻居老周抱怨导航突然加了个宠物模式,把狗送宠物医院路线自动规避施工路段,他媳妇直夸比她手机地图靠谱……
至于未来汽车是不是变机器人,公司高管倒挺淡定。他们更愿意叫移动智能节点,你想象一下,下班回家前远程打开空调、提醒楼下包裹到了,这些琐碎小动作慢慢变日常,以后估计连停车缴费、洗车预约都不用操心。当然啦,本质还是辆好开的汽车,该跑能跑,该停能停,否则再聪明也是白搭——这一点售后技师经常念叨:“电子化归电子化,可底盘扎实永远不过时。”
傍晚散场走出展馆,正碰上一辆贴着WAIC 2025官方标识的极氪009缓缓驶过,两位外国嘉宾坐在后排聊语音助手怎么比办公室里的还灵光。司机只是笑笑,并没有接话,那份从容劲让我想到一句话:技术终究服务生活,每一次对话、每一次转向刹车,都该自然贴合人的习惯。不必等它长胳膊长腿,只要越来越懂你的日常琐碎,就是下一代汽车真正该走的路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文中及用户实际反馈与微信群讨论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