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F1,你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轰鸣的V10发动机、碳纤维单体车身以及价值连城的赛车。但你或许想不到,你家附近停车场里一些最不起眼的车辆,其底盘中也流淌着真正的F1基因。
本文讨论的并非那些拥有赛车血统的顶级跑车,而是日常代步车、实用家用车,甚至还有一些经济型轿车,它们都受益于时速200英里(约322公里)的极速驾驶经验。
赛车运动的巅峰与大众市场汽车之间的联系比你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几十年来,技术转移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真正有趣的机器。
本田雅阁(1990年代)
接下来这个故事会让你对邻居那辆朴素的轿车刮目相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本田与迈凯伦车队在F1项目上投入巨资,打造了这项运动中最具统治力的合作关系之一。而那些冠军引擎所蕴含的工程技术知识,也不仅仅局限于赛道上。
本田的VTEC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雅阁的标志性技术,其直接灵感来源于F1赛车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最终打造出的这款家用轿车,既能保证燃油经济性,又能在你深踩油门时提供令人惊喜的澎湃驾驶体验。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路上仍然有很多雅阁汽车,也是为什么车迷们仍然在寻找手动挡车型的原因。
雷诺Clio V6
雷诺在2000年代初期的F1赛事经历,催生了一款史上最疯狂的掀背车之一。Clio V6以一款可爱的前驱城市车为基础,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将原本后排座椅的位置改造成了中置3.0升V6发动机。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个项目是由雷诺运动部门开发的,该部门也负责他们的F1项目,工程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二阶段车型拥有255马力,采用后轮驱动,本质上是一款伪装成家用掀背车的迷你超跑。
操控起来很棘手,只有两个座位,实用性几乎为零,但这证明了F1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不起眼的起点创造出真正特别的东西。
梅赛德斯-奔驰 C63 AMG (W204)
当梅赛德斯-AMG的F1成功开始影响其公路车型时,其“一人一引擎”的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意义。2008年至2014年间生产的W204 C63 AMG搭载了一台6.2升自然吸气V8发动机,该发动机与梅赛德斯F1项目共享工程原理,尤其是在摩擦降低和热管理等领域。
得益于与F1车队相同的计算系统进行的数据和模拟,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车辆的操控动态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诚然,它无法达到18000转/分的转速,但凭借原厂451马力的强劲动力和令人陶醉的AMG声浪,它为豪华轿车领域带来了真正的赛车血统。
这款车搭载的 M156 发动机至今仍被认为是 AMG 制造过的最伟大的 V8 发动机之一。
丰田卡罗拉(E210)
没错,的确如此——不起眼的卡罗拉也与F1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这段联系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的。丰田在2010年代重返拉力赛和F1赛场时,成立了Gazoo Racing部门,该部门也负责管理丰田目前的F1合作关系和技术项目。
最新一代卡罗拉,尤其是GR卡罗拉高性能掀背车,受益于这种以赛车运动为导向的研发方法。空气动力学测试、底盘刚性提升和热管理系统均采用了与F1赛车研发流程类似的精细化方法。
它本质上仍然是一辆卡罗拉,这意味着可靠性和实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但其内部蕴含着源自最高级别赛车运动的真正性能工程技术。
迈凯伦 F1(公路车)
既然名字里就有“F1”,那这辆车就有点作弊的嫌疑了,但它的故事值得一提。戈登·穆雷在为布拉汉姆和迈凯伦车队打造了多年冠军级F1赛车之后,设计了迈凯伦F1公路跑车。
这款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F1的设计理念:碳纤维单体壳结构、极致的轻量化设计,以及模仿单座赛车的中央驾驶位置。它搭载了一台来自宝马的V12发动机,可输出627马力,车重仅为2509磅(约1130公斤),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量产车。
从 1992 年到 1998 年,这款车只生产了 106 辆,如今它们的售价通常超过 2000 万美元,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汽车之一。
英菲尼迪Q50
从2011年到2016年,英菲尼迪与红牛F1车队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品牌标识上。2013年推出的Q50车型融合了多项直接受F1理念影响的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直接自适应转向系统。
这种线控转向技术采用电子方式控制转向输入,而非机械连接,其研发过程中融入了红牛车队工程师的经验,他们拥有F1赛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知识。包括Red Sport 400赛车上的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在内的各种动力系统,也受益于赛道上积累的热管理和效率提升经验。
虽然线控转向系统在纯粹主义者中引起了争议,但它代表着将F1级别的电子技术引入量产轿车的真正尝试。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Quadrifoglio
阿尔法·罗密欧以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身份重返F1赛场,与索伯车队(后更名为阿尔法·罗密欧赛车)携手合作,同时研发出其高性能复出赛车。Giulia Quadrifoglio搭载了一台源自法拉利的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可输出505马力,但F1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这款车近乎完美的50/50前后重量分配、碳纤维传动轴和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均采用与F1赛车类似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工具和测试方案开发而成。主动式空气动力学系统和底盘调校也得益于阿尔法·罗密欧对赛车信誉的重新重视。
这款车 0-60 英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3.8 秒,最高时速为 191 英里/小时,证明了阿尔法·罗密欧这个名字仍然代表着卓越的性能。
阿斯顿·马丁 Vantage(当前一代)
阿斯顿·马丁以厂商车队身份进军F1,为其公路车部门注入了新的工程活力。现款Vantage车型,尤其是2021年F1项目启动后开发的车型,充分展现了源自F1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和计算测试方法。
这款车的冷却系统采用源自梅赛德斯-AMG的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的散热策略,有效控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其热管理策略借鉴了F1赛车的极端冷却需求。底盘动态性能和八速自动变速箱的调校也运用了与F1研发中类似的仿真工具进行优化。
售价约为 14 万美元,虽然不算便宜,但它代表了顶级赛车运动的真正技术转移。
标致205
早在混合动力系统和碳纤维成为F1赛车标配之前,标致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拉力赛和F1赛事的经验就对其公路车型产生了影响。传奇的205 GTI车型(1984年至1994年生产)就受益于标致在底盘动力学和轻量化工程方面的赛车运动经验。
虽然该公司的F1项目并非其最成功的尝试,但其孕育的工程文化却对其高性能掀背车的研发产生了深远影响。205 GTI精准的转向、出色的重量分配以及强劲的动力,使其成为当时操控性最佳的前驱车之一。
1.9升版本重量仅为1820磅,最大功率可达130马力,其驾驶体验感觉比数据所显示的要快得多。
法拉利 458 Italia
法拉利的整个存在都围绕着F1赛车,因此他们生产的每一款公路跑车都承载着F1的基因。2009年至2015年间生产的458 Italia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它将F1技术融入到中置引擎超级跑车的设计之中。
这款双离合变速器直接源自F1赛车的变速箱技术,换挡仅需60毫秒。车辆的E-Diff电子差速器、F1-Trac牵引力控制系统以及磁流变悬架减震器均采用了源自F1赛车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就连那台自然吸气式4.5升V8发动机,在9000转/分时可输出562马力,也采用了源自赛车运动的平面曲轴技术和直喷原理。
它代表了F1技术在公路合法车型中最纯粹的体现之一。
红牛RB17
好吧,严格来说,这条消息还没公布,但值得一提。打造了无数冠军赛车的传奇F1设计师阿德里安·纽维,正在为红牛车队打造RB17超级跑车。
这款限量50台、售价约600万美元的跑车,专为在赛道日提供媲美F1赛车的驾驶体验而设计。它搭载一台V10混合动力系统,最大功率超过1100马力,采用源自F1赛车原理的主动式空气动力学套件,以及在赛道专用超级跑车中罕见的双座驾驶舱布局。虽然在大多数市场它无法合法上路,但它代表了当前F1技术向量产车型最直接的转化。
预计将于 2025 年开始交付,这必将成为金钱能买到的最极致的驾驶体验之一。
奥迪 R8 (V10)
奥迪虽然并非直接参与F1赛事,但其对赛车运动的投入却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影响了旗下的超级跑车。R8车型从2006年到2023年经历了多代生产,其大量工程技术都源自奥迪在勒芒赛道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勒芒原型车项目本身也曾与F1赛车技术展开竞争。
这款自然吸气式V10发动机源自兰博基尼Gallardo,代表了在涡轮增压盛行的时代,自然吸气发动机依然能够保持高性能,并深受赛车运动的影响。该车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铝制空间框架结构以及磁流变悬架均采用了赛车研发技术进行改进。
最终版 V10 Plus 车型拥有 602 马力,并且具备日常实用性,真正做到了实用,这证明赛车技术可以提升舒适性,而不是损害舒适性。
结论
一级方程式赛车与公路汽车之间的联系绝非仅仅是营销噱头——而是技术、方法和工程理念的真正传承。从热管理系统到空气动力学开发流程,在时速200英里(约320公里)的赛道上积累的经验,已经渗透到各个价位的车型中。
尤其有趣的是,这种技术转移是双向的,公路汽车的可靠性要求和效率需求如今也影响着混合动力时代的F1赛车设计。这十几个例子仅仅是过去几十年受益于F1技术发展的众多车辆中的一小部分。
下次当你看到一辆看似普通的汽车在路上行驶时,不妨想想它引擎盖下可能蕴藏着一点赛车基因。随着F1对可持续性能的追求持续影响着整个汽车行业,这种合作关系的未来前景更加光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