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汽车集团工资单曝光!比亚迪养70万人花850亿,北汽3万人发60亿
先盘盘国内七大汽车集团的“人力账”——比亚迪员工最多,70万人一年工资支出850亿;上汽、广汽、东风员工都在9万到12万之间,工资却差出一截,上汽400亿、广汽133亿、东风105亿;吉利6万人发100亿,算下来人均近17万;最扎眼的是北汽,员工才3万,年工资60亿,人均能摸到20万,比好几个集团都阔绰。
都说“钱给到位了,人更愿意干”,北汽这几年在新能源上的动静确实没白花钱。尤其跟韩国现代合资的北京现代,最近新出的纯电车EO羿欧,上市俩月热度没降,11.98万到14.98万的定价,直接戳中不少家庭用户的心思——这价位能买到啥?
先看底子。羿欧用的是现代E-GMP纯电平台,这平台现代自己用了五年多,全球卖出去的车早超百万辆,电池、电机这些核心部件的稳定性,算是经过大市场检验的。就像买家电选老牌子,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开几年心里踏实。
再看车身安全。77.5%的高强度钢,听着抽象?打个比方,相当于整辆车骨架用了更硬的钢材,撞车时能像“铁壳子”似的扛住冲击,变形小了,人待的驾驶舱自然更安全。加上9个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帘、前后排头部气帘全配齐,撞车时从各个角度兜住人,比只装主副驾气囊的车实在多了。
最让人放心的还是测试。120万公里实路跑,相当于绕地球30圈,什么坑洼路、减速带、烂天气全经历过;“两冬两夏”测试,冬天零下30℃冻电池,夏天40℃晒车机,看看会不会罢工;还有30种魔鬼路况,像搓板路、碎石路、涉水路,专挑车的薄弱点折腾;最后1000小时盐雾腐蚀,相当于泡在海边十年,车身钢板扛不扛锈,测得明明白白。
有人说现在新能源车“卷”得厉害,10多万的车配置堆得像手机,但安全这种硬功夫,不是堆屏幕大屏就能比的。羿欧没玩虚的,把钱砸在平台和测试上,对普通家庭来说,开着安心比啥花哨功能都实在。
北汽数年前新能源转型不算快,但这两年明显在补课。除了羿欧,他们还搞“智启2030计划”,把三个技术中心拧成一股绳,反向驱动研发——简单说就是先看用户需要啥,再倒推技术怎么搞,不像以前闷头做车。北京现代这次借羿欧打市场,算是个积极信号。
话说回来,车好不好最终还是得看用户口碑。现在羿欧上市时间不长,但论坛里不少车主反馈“底盘稳”“续航实在”,也有担心“品牌影响力够不够”的。不过10多万买台有成熟平台、扎实测试的纯电车,对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个稳妥选择。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各集团年度报告、北京现代官方发布信息、《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25年数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