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毫秒推演216种轨迹,蔚来NWM量产背后藏着12.8亿的生意经和23万车主的数据账本

100毫秒推演216种轨迹,蔚来NWM量产背后藏着12.8亿的生意经和23万车主的数据账本

停车场里转了三圈还找不到车位那种抓狂,或许很快就成为过去式了。蔚来在5月底推送的Banyan 3.2.0版本里,把停车场自主寻路功能做到了量产,43万次实测数据堆出来的可靠性,让你说一句“找出口对面的商场”,车就真能自己规划路线开过去。这背后的NWM世界模型,3秒真实视频就能推演出120秒的预测场景,数据训练成本比传统方案低了九成。更有意思的是,这套系统不光在技术上玩出了花样,还在今年第三季度给蔚来带来了12.8亿的智能驾驶服务收入,同比涨了340%。

世界模型不是噱头,是真能省钱的工具

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大家都在谈世界模型,但能把它做到量产落地的并不多。蔚来的NWM采用多元自回归生成式架构,听起来挺学术,实际上就是让车能像人一样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100毫秒内推演216种可能的行驶轨迹,覆盖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这个速度和覆盖范围放在行业里算是比较靠前的水平。

更实用的地方在于成本控制。传统的智能驾驶研发需要跑百万公里路测去收集极端场景数据,夜间暴雨、冰雪路面这些情况得碰运气遇到。NWM的虚拟场景生成能力就相当于开了个“场景工厂”,3秒真实视频能生成120秒的推演内容,那些需要等半年才能遇到一次的极端天气,现在模拟几遍就能完成测试迭代。工程师透露这套方案让数据训练成本降低了90%,这个数字背后省下的研发费用,大概也是蔚来能在今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的原因之一。

牛梅梅的“剧透式”沟通有点意思

今年11月新上任的智能驾驶负责人牛梅梅,沟通风格跟传统车企高管不太一样。她在社交平台上用“和韩梅梅是亲姐妹”这种梗来自我介绍,然后直接抛出“四道必考题”跟用户聊技术细节:停车场自主寻路怎么做到的?乐道的AEB为什么能避免20万次碰撞?年底新版本有哪些升级?

这种“追更式剧透”策略带来的传播效果还挺明显。她提前三个月预告年底会推送领航换电功能,覆盖全国90%的换电站,车可以自己完成排队、换电、驶离全流程,补能时间从12分钟压缩到7分钟。这种时间表透明化的做法,让蔚来智驾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百万级讨论,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2.3亿次。技术话题能做到这个传播量,沟通策略确实起了作用。

用户数据在喂养这个系统

NWM能快速迭代,很大程度上依赖23万用户车辆的“群体智能”系统。每天收集2.2亿个真实场景样本,这个数据量级让模型优化的速度比传统路测快了15倍。今年雨季的时候,系统7天内就识别出127种新型积水路段,然后通过OTA更新到全国车辆上。

有个车主分享过案例,他的车在山区道路遇到未标注的急弯,系统自动减速并上传数据,3小时后这个路段就被纳入了全国导航地图更新。蔚来数据中台显示,用户贡献的“长尾场景”数据占比已经到了63%,这些真实世界里的边缘案例,反而成了模型迭代的核心驱动力。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让技术进步跟实际使用体验形成了正向循环。

Banyan 3.2.0的实测表现

5月全量交付的Banyan 3.2.0版本,在功能落地上做了几个行业首创。停车场自主寻路完成了43万次实测,用户不用记车位号,系统通过路牌、立柱这些标识自动规划路线。高速场景新增了自动通过ETC和大车避让功能,智能驾享模式按L3标准开发但保持L2法律定位,遇到危险会主动鸣笛闪灯。

100毫秒推演216种轨迹,蔚来NWM量产背后藏着12.8亿的生意经和23万车主的数据账本-有驾

城区场景的路线规划合理性提升了40%,基本做到了“有路就能开”。实测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拥堵路段的决策延迟降到0.8秒,比前代提升了3倍。社区用户“律若灵D”的评价比较有代表性:“现在开车像老司机,遇到加塞会主动降速让行,而不是突然刹车。”人工接管次数相比前代减少了67%,这个数字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系统决策的类人化程度。

安全冗余做得比较扎实

在L3级自动驾驶责任认定法规还没完全明确的情况下,蔚来通过NWM构建了“安全冗余金字塔”。底层是5颗毫米波雷达加3颗激光雷达的硬件感知,中层是NWM的虚拟场景推演,顶层是“双脑决策系统”——当主系统决策与虚拟推演结果偏差超过15%,备用系统立即接管。

这套方案在今年C-NCAP碰撞测试中拿到了98.7分,其中“鬼探头”场景避险成功率达到99.2%。牛梅梅的态度挺明确:“我们宁可保守一点,也要把安全底线筑得比法规更高。”这种做法带来的信任度提升也反映在数据上,蔚来智驾功能开通率从去年的61%涨到今年的89%。

乐道的OSD系统在5月更新的Coconut 1.2.0版本里,把端到端AEB覆盖速域扩展到前向4-150km/h、后向4-15km/h,场景识别范围扩大了6.7倍。更突破性的是AES自动紧急转向功能,当制动距离不足时,系统能在60km/h以上速度自主变道避险。截至11月,AEB功能已经为用户避免了20万次碰撞风险,这个数据被中保研纳入了智能驾驶安全评级的核心指标。

技术溢价在转化成商业价值

NWM的技术突破正在转化为实际的商业收入。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蔚来智能驾驶服务收入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NWM相关功能订阅费占比76%。更有意思的是数据资产的变现方式,蔚来把脱敏后的场景数据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用于精准定价车险产品。使用NWM领航辅助功能超1000公里的用户,车险保费可以下调23%。

这种“数据-服务-金融”的闭环生态,让蔚来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李斌在财报电话会里说得挺直接:“NWM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蔚来盈利的关键引擎。”技术研发能直接转化成服务收入和数据资产,这条路径可能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年底新版本据说会有四大升级:NWM架构升级让长时序预测能力提升50%、领航换电覆盖全国90%以上换电站、全域领航优化到98%城乡道路、开放式交互支持模糊语义理解。工程师演示视频里,车能理解“我老婆在D区等我”这种非标准指令并规划路线。这些功能落地后的实际表现,或许得等用户跑起来才能看清楚。

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落地之间的距离,似乎正在被这些量产功能和真实数据一点点缩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