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阶段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在我看来相当于车辆的心脏
大部分情况下其健康状态直接决定车辆的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除非换电池)。
那究竟是大容量的电池衰减严重还是小容量的电池衰减严重呢?
先说结论:大容量的电池衰减程度小于小容量电池。
那原理是什么?
其实电池容量与衰减速度的关系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但是大致可以这么解释
大容量动力电池电池组由于电芯数量更多,在相同行驶里程下,每个电芯的循环次数相对较少。这就好比一个大团队分担工作,每个人的负担自然减轻。
根据我网上查到的数据显示,续航600公里车型的电池,在行驶10万公里后,其循环次数仅相当于续航400公里车型的70%。
然而,容量越大并不意味着绝对优势。
大容量电池包包含更多电芯,这对电芯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要其中少数电芯性能偏离,就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效能。
如同合唱团中若有成员走调,整体演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不过本文先不讨论这些。
在实际使用中,大容量电池的优势是明显大于小容量电池的。
从我身边调查,我身边的车主通常不会将电量耗尽再充电,而是随用随充。
例如对于60度电池,从30%充至80%需要补充30度电
而100度电池同样补充30度电,却只相当于从50%充至80%。
后者始终工作在更舒适的电量区间,自然更有利于延长寿命。
对于大电池相当于是“浅充浅放”,而对于小电池就快相当于是“重度使用”了
从热管理角度来看
有这么一句话:低温是电池性能的头号杀手。
当气温低于10℃时,电池内阻增大,锂离子活性显著降低,也就是化学反应受到阻碍。
对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来说,低温状态下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都会受到影响
充电慢,续航短,导致充电次数增加,增加电池寿命的衰减。
电池原理,网图侵删▲
如果有条件,停车时尽量选择地下车库或室内停车场,避免车辆长时间暴露在严寒环境中。
极寒地区的车主如果要选择新能源的车辆,也尽量选择那些拥有电池加热保温功能的车辆,加装了pi加热膜或者其他能够加热电池的加热材料的车型。
因为这些加热材料发明出来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新能源动力电池抵抗严寒。
Pi加热膜▲
当然,日常使用也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电池续航寿命
其一是避免过度充放电。
如同人吃饭不宜过饱或过饿,电池也需要适度的“饮食”规律。
其二,截至目前来看,
快充虽便捷,但不宜作为主要充电方式。
直流快充的大电流会使电池产生额外热量,加速材料老化。
建议日常优先选择交流慢充。
那是不是无脑选择大容量电池呢?
那肯定不是啊!
电池容量与衰减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优化程度、电芯材料特性、热管理系统效率,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电池的最终寿命。
优质的小容量电池,完全可能比劣质的大容量电池更耐用。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容量电池它贵啊!
所以大伙选择电池容量时应该基于实际需求。
不过有些人又要问,那我把电池供起来,每天把他保持在最佳状态是不是就不会衰减了?
如果这么想,那你可能不知道有种东西叫作“电池的日历寿命”。
简单说就是化学物质都有寿命,就算你放着不用到时间了也会和你说拜拜。
现阶段还没法解决,不过说不定明天就突然宣布技术了呢。
我是宝益科技,深入研究分享和提供新能源汽车配件、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创新解决方案,希望文章对您有启发,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