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比亚迪元Plus申报了。这事我第一时间就关注了。为什么?因为一线从业,我知道这背后可是有糖衣炮弹的。
先说说细节。官方信息披露,除了之前确定的230kW大功率电机外,还公开了搭载65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消息。这个65度是电池容量,比起现款标配的60度,提升不算太多,但效果出乎意料。为什么?因为续航预估能达到650公里。这数字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哇,真是在刷信心。但细想——650?用我们这种行业人来说,肯定是理论值,实际跑起来,得打个折。
还记得我之前翻了下笔记,去年我们工厂测试,手里的样车在真实环境里大概能跑到550公里左右。这个差不多也算合理,尤其是加了大电池之后。唯一疑惑的点:650公里?是载着人口普查般的人头去试的?还是用什么套路算出来的?我估计官方可能在某些理想工况下算的,实际得打个七折。
但不管怎么说,动力提升是实打实的。从技术角度看,230kW的电机放奇瑞、吉利那一档都不算弱,甚至可以说挺爆的。这反映了比亚迪的研发思路——动力极致,续航也跟得上。价格方面呢?只要比现款不贵,用户的焦虑肯定少不了。
你问了,现款的续航到底是多少?我记得,几年前,510元(248的那款)续航也不过60度电,跑个400公里还得多抖。这几年比亚迪的技术飞跃,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确实提升快。有人说:你这是吹牛,650公里多跑100公里是推车的吗?没错,实际能达到的可能还低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过我也得承认,没细想过会不会对电池的安全性带来压力。因为大电池在中国市场能卖爆,除了技术,最重要的还是耐用和安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优势在于其模块化设计,确保在极端状况下,电池包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性。但实际能用多久?我记得去年我们跟一线维修工聊天,他说:比亚迪的电池确实没大问题,安全性高,但如果一不小心磕碰得太厉害,也得注意。
续航拉长了,很多用户就不用那么担心折腾。我记得去年有个朋友买了元Plus,他说:买之前我也是担心续航,毕竟30多万价位,能跑个600上下就行,650秒杀一切。可是他也有点嫌麻烦,说:我还得考虑城市限行、充电便利。如何在实际使用中不折腾是个难题。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朋友车里的两个充电插头,一个国标,一个C口。要想跑个650公里,充电速度肯定得快点。比亚迪这次还可能会优化快充策略,要不在家充一般得花几个小时,不如出去找高速快充站呢。对比来看:比亚迪的快充技术确实不错,但还得看整体布局。
(这部分先别深究)
说回来,最让人直观感受的,不是技术指标,而是真拿到手后,感受到的心安。毕竟,续航长了,焦虑少了,装在车上的安全阀响了几声。
未来我猜比亚迪可能还会继续推大容量版本,毕竟市场需求在,互联网的东西嘛,更新换代快。刚才跟几个销售打听,他们说:客户最喜欢长续航,特别是二线城市,压力解除了。这点我也有点认同,毕竟续航焦虑在中国比欧洲更毒。
当然有人会说:你在搞笑,现款的510都60度,65度也好意思说大电池,还650?这话也不是没道理——实际跑起来,别说650了,能跑个550也还不错。只是,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在理想条件下,数据越拉越长。
我还记得,从研发到试产,最折腾的其实是平衡点。要让电池既安全、续航又够用,还得考虑成本。比亚迪这次爆料,价格是不是还会很离谱?估计不会。毕竟,钛合金一样的成本压在那。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性价比。
问一句:你觉得,长续航、强动力的元Plus,未来还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我是有点期待的,但也怕套路多了,变成另一台买菜车。好奇心还是驱使我继续关注。
不过说实话,想不到的事情太多啦。从研发到市场,像这样既要快也要稳,真不是一般的事。不知道这些新技术,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到日常,我倒是挺关心。
(这段留个悬念,留给你猜猜)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